如果清朝版图保持到现在,会有多少国家羡慕?周边国家会作何感想
导语:
自三皇五帝时期,就曾将地图铸在大鼎上,以昭示王权。到了夏朝初期,禹以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九鼎,象九州”,这才有了“九州大地”一说。
随着时代的更迭,到了秦统一六国之际,“大中国”的版图已基本形成。此后的中国版图在此基础上也愈发大了起来,清朝时期,面积更是达到了1314万平方公里,堪称“史上最完美的版图”。
从清朝的“海棠叶”到如今的“雄鸡”,如果清朝的领土不变,如今的中国又会怎样?
其实早期的中国“真不大”唐尧舜禹时期,传统的农耕文明孕育着初期的黄河文化,同时也将活动的疆域固定在这附近。
到了夏初,权力的交替也让中国逐渐进入“王国时期”,虽然此时的国土面积仅有210多万平方千米,但在当时仍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由于古代生产条件有限,所以在夏商周三朝的努力下,国土虽然有所扩大,但总体依旧保持在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随着南北文化的初次交流,一个过渡春秋战国时期就此产生。不断瓦解的贵族政治也逐渐导致礼崩乐坏,周天子的威信早已有名无实 。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局面也让各国战乱不断,许多周边小国更是被直接吞并。齐国的最后落败,也让秦国成了这场诸侯争霸毫无疑问的“最后赢家”。
统一大业后的秦国,东至海暨朝鲜,西抵高原,长江流域以南也自然划入大秦疆域。对内设三公九卿,代以郡县制,对外抗击匈奴,实力强劲的秦朝收河套平百越,经此一战 ,也让疆域一下子扩大到340多万平方公里。
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万里长城,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匈奴的勃勃野心。
公元209年 ,中原战火再起,江山易主。楚汉之争“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汉高祖刘邦成为天下新主。
此时的匈奴在经历秦王朝的“毒打下”,满血归来。骑兵实力薄弱的汉军很快落了下风,白登之围的困境也让刘邦自知无法与匈奴对抗,只好和亲退让。
先前的河套地区,加上陕西、山西北部也被一同掠走,这也导致汉朝疆域其实是处于“缩水”状态。
后期的“大中国”直到公元前141年,千古一帝刘彻继位,政绩卓越的他不仅将本国经济搞得“风生水起”,更是用大半生都在致力于讨伐匈奴。
这也让西汉迎来巅峰时期,东并朝鲜,南达越南,西抵中亚,北至大漠,疆域更是达到惊人的1040万平方公里,奠定了最初的中国版图雏形。
朝代更迭,许多新盛小国都选择建立自己的政权,版图也在不断变化。在经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与昙花一现的隋朝,终于迎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
公元626年,在玄武门之变中获胜的唐太宗正式接过权力的交接棒,锐精为政也让“贞观之治”得以出现,盛唐时代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万邦来朝、八方来仪”,在“天可汗”唐太宗,“权谋家”唐高宗和“一代女帝”武则天三代帝王的共同努力下,此时的唐朝早已国力日渐鼎盛。隋朝遗留下来的“高句丽忧患”也早已被铲除平定,整个西域又重回中原王朝所有。
除此之外,波斯,新罗等周边国家也被一一击破,成为了唐王朝的附属州县。此时大唐帝国的面积已然达到了1240多万平方公里,这对全盛时期的唐朝无异于“锦上添花”。
但可惜好景不长,安史之乱让不可一世的唐朝就此陨落,由盛转衰,国土更是一下子骤减到800万平方公里,堪称中国版图史上最大的“缩水”。
此后的辽宋夏金时期也让中国再一次陷入了“分裂时期”,动荡的时局也让版图充满着不确定性。
直到13世纪初,成吉思汗一手缔造的蒙古帝国强势崛起,首先就将矛头对准了当时的西夏与金朝,顺利攻伐后又转战西征,志在整个亚欧大陆。
在成吉思汗死后,后代子孙们又继承遗志。常年的南征北战更是将整个亚欧大陆都几乎收入囊中,北至俄罗斯,西接缅甸,甚至一度攻入欧洲,此时的疆域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足足有4500多万平方公里。
但疆域辽阔的同时 ,也带来了“天高皇帝远”的忧患,后期的元朝分裂成了不可避免的事件。但即使如此,也仍稳定在1500万平方公里左右。
无数周边国家羡慕的“完美海棠叶”明末后期的彻底崩盘让国土大为缩水,加之持续不断的党争给了李自成可乘之机。随着皇太极在盛京称帝,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粉墨登场。
“天朝上国”用来形容早期的清朝也不为过,北达西伯利亚,南至南沙群岛,巅峰时期的版图面积约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相比如今,多出了300多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俄罗斯南部,外蒙古与中亚部分地区早年其实是属于中国的。
外蒙固京师,防川扩海口,库页建军事,此时的疆域显然是最为“完美”。但可惜随着一声声的炮响,清政府无能腐朽的“遮羞布”被西方一把掀开,割地赔款,瓜分中国。
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史遗留的土地问题有的妥善解决回归怀抱,有的遗留在外,这才有了如今的“雄鸡”版图。
如果清朝版图还如当年,只怕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土地将会归属中国,外蒙古的回归也将会让中国处于更安全的国际状态。辽阔的疆域以及军事战略没有限制的中国,将会令无数周边国家羡慕完美版图的同时,也多了几分忌惮。
国际局势又会随之发生不小的变动,欧洲和其他亚洲各国或许也会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关系。
历史并非彩排,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让百年前的“屈辱条款”再次重演。
百年前的中国用惨痛的代价诠释了“落后就要挨打”,如何保护好现有的中国版图 ,才是吾辈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