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斗破苍穹“一剪没”,粉丝该为“家长举报”买单?

导语:

4月23日,随着《斗破苍穹年番》最新一集的更新,原先在预告中放出的部分情节在正片中被“一剪没”,引发粉丝不满,遂“斗破苍穹删减”一词条登上热搜,该IP出品方阅文集团也被骂上热搜。

据悉,此次被删除的内容主要是萧炎和美杜莎女王深情对视、握手和公主抱等画面,剧情方面仅剩下一个故事走向。毫无疑问,这种异性之间的亲密接触符合原著且合情合理,但仍然存在被人冠以“色情”的可能,而这也正是引发众多粉丝不满的主要原因。

斗破苍穹“一剪没”,粉丝该为“家长举报”买单?

诚然,以营造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视听空间为出发点,决没有错。那在基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动画还原,这件事本身并没有越界,也不存在所谓的“上不了台面”的事实。

既然不存在不合规范的内容,那此番“先预告又删减”的操作,着实让人费解,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似乎一切又都说得通了。

近年来,从“剧情不符合常识”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角色染发带坏小孩子”的《菲梦少女》,到“充斥暴力”的《黑猫警长》、“诱导小孩子沉迷游戏”的《全职高手》,再到耳熟能详的《迪迦奥特曼》《刺客伍六七》等等优秀的作品都惨遭家长举报,举报缘由汇总到一点就是“容易带坏小孩”。

随着《斗破苍穹》从小说爆火到翻改为动漫,自然是少不了关注,尤其是网络门槛的低龄化,其面临着家长举报的风险大大增加。

以视觉化为主导的景观社会,影视分级制度的出现和应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护创作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同时大大规避掉有关年龄界限的障碍。这一点,或许可以参考部分发达国家的实践。就拿日本和韩国举例,明确的影视分级制度甚至让出演其中的小演员都对影片内容一无所知,何谈伤害一说。

究其根本,一部动漫当中引导剧情发展的必要环节,仅因所谓的“不合时宜”就被无情删减,说明国人还处于谈“性”色变的惶恐期。

我们从小就被禁止接触性、了解性、谈论性,年少对性教育的缺乏,成年却被要求越过性谈婚姻,这何尝不是一种人性灭杀。连了解和讨论的权利都被剥夺,何求大胆展示?

媒体和影视的泛滥,让尼尔·波兹曼笔下的“童年的消逝”成为现实,但这不该成为成年人被迫接受被“阉割”的作品的压倒性理由。

随着删减事件的愈演愈烈,网络也将矛头直指出品方——阅文集团。在“斗破苍穹删减”的热搜出现后,类似于“不播你当初放什么预告,多少人等大半年就为了这一段,最后只有失望”、“大家去斗破官微和阅文那里,举报恶意营销”、“这一集特别短,肯定删减过,预告能放出来,广电也过审了,为什么播放时删了,我们需要一个说法”的评论比比皆是。

事发后,有网友表示再次翻看之前发布的预告片,已经没有之前热度颇高的“感情戏”了,这一举再次引燃了网友的怒火,“预告都改了,笑了”、“好家伙,不给解释原因,却跑来改预告是吧,阅文集团你要干啥啊”的弹幕都暗暗表明了阅文集团“避重就轻、拒不解释”的心态。

且不谈此番操作背后的原因如何,以感情戏为卖点大肆宣传,吸引一波强势关注度,但成片避重就轻甚至“一剪没”,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诈骗”行为本身就讨骂。据《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第56条规定:违反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无疑,阅文集团的一番“骚”操作,赢得了相应的流量和关注度,“黑红也是红嘛”,败光了好感,上演现实版“丢西瓜、捡芝麻”实在不明智。

*图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