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不愿意被封汉王吗?
答:
刘邦当然不愿意被封汉王的,好不容易打进关中,他可不是为的这个汉王。但迫不得已,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分封。
不愿意被封为汉王,就是因为这个封号与刘邦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刘邦心中的菜只有关中王。这件事,归根结底是由于项羽的缘故,让刘邦煮熟的鸭子飞了,让刘邦没有一点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受封汉王了。至于他因祸得福,借助于汉中,收取三秦,进而决胜彭城,最终成为大汉开国皇帝,那是后话了。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抗秦斗争进入最艰难时期。继项梁兵败身亡后,赵国又陷入秦军重重包围之中,危在旦夕。对抗秦同盟而言,救赵与灭秦,是双重难题。出人意料,楚怀王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派仁厚的刘邦而不是残暴的项羽领兵西进,破关入秦;命令项羽北上救援赵国。同时他与众将约定,谁先打进关去,就公推谁为关中之王。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关中王这块肉虽然无比诱人,却格外难啃。因为秦军反击的兵势正盛,所向披靡,连项梁都抵挡不了,更何况他人。
在这个时候,除了与秦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项羽外,没有人敢,也没有人愿意接下这块烫手的山芋。此前,沛公一直低调,他兵不众将不广,在各路义军中实力不算突出。他也明白,此次奉命西行,也是冒着巨大风险的,搞不好,前功尽弃,全军都会葬身于秦军的铁桶阵中。当然,他心里有数,此行若成功,必然有超值的回报。所以,刘邦要赌上一把,投机一次。
刘邦重任在肩,信心十足,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在张良郦食其等谋士的辅佐之下,武功的硬功夫与游说的软功夫相结合,进展颇为顺利。他一路批隙导窾,游刃有余。他既攻城拔寨,也招降纳叛,破了武关,进了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一切都按部就班,水到渠成,刘邦也是踌躇满志,还军霸上,只等待着人生的高光时刻。他心中早有一幅愿景:楚怀王怀王与各路义军首领汇聚咸阳,在庄严的仪式中,一起见证盟誓的履行——推举攻秦灭秦的首功沛公刘邦为关中王。然而,事与愿违,项羽的当头一棒,让刘邦的美梦瞬间化为泡影——别想着做你的关中王了!
项羽也不是兴高采烈,他也是很委屈的,憋着一肚子火来的,一定要拿刘邦开刀。就在沛公拿下武关的时候,项羽也招降了秦将章邯,也望着咸阳的方向很着急。前不久,他奉命北上救赵,靠着破釜沉舟的精神,一举消灭了秦朝的主力军。此刻,他风头正劲,意气扬扬,越发不信那份邪:凭什么不让我破关入秦?凭什么让实力远不及我的刘邦去?这一把我是非去不可了!
气头上的项羽谁也挡不住,刘邦丢了函谷关,丢了到手的咸阳。眼见得1比4的绝对劣势,刘邦为保全自己的实力,又卑躬屈膝地去参加了鸿门宴。总算暂时摆脱了杀身之祸,刘邦哪顾得去想什么关中王了。那一边,在项羽心中,拳头就是真理,楚怀王就是个傀儡,那份入关的盟誓无异于一纸空文,宰割天下还是我说了算:沛公,你就别做关中王的大梦了吧!
项羽与众将先把楚怀王尊为义帝,悬置起来。他有自己的小九九,明明想做楚霸王,偏偏不说,而是居高临下,先封各路豪杰。呵呵,你楚怀王不是说“如约”吗?咱就按照盟誓的约定来分封,就让他刘邦到巴蜀去做汉王,因为巴蜀也是关中地。此时此刻,项羽最大的忌惮就是沛公,他怎么也想不到,当年的麾下附属,居然藏有问鼎的野心和潜力,所以,必须打压住。另一边,刘邦敢怒不敢言,哪还敢跟项羽较真,讨要盟誓里的八百里秦川呢?人家项羽早把那里一分为三,分给了刘邦的死对头、三个秦朝的降将章邯、长史欣和董翳——有种你汉王翻过秦岭北上关中,他们会玩命地阻击你!
眼瞅着自己的这次投机彻底失算了,刘邦真是憋屈死了!好在张良开导了他:项羽可以移花接木,把巴蜀说成“关中”;你也可以请取汉中,当作关中。你把栈道烧掉,表明无意北还中原争天下;你深耕汉中膏腴之地,卧薪尝胆,积蓄实力。刘邦照办了,第二年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收复三秦。此时,刘邦不再满足于做关中王了,他要剑指东方,与项羽决一死战。这一次,他赢了,成为大汉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