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不高,而低压高!问题出在哪儿?用不用吃降压药,该吃哪种?
导语:
有不少朋友存在着这样一种疑惑:看一些老人或者长辈量血压,会发现他们的“高压”比较高,而“低压”往往不太高甚至有的还偏低。但自己的血压却是与此相反,表现为“高压不高,而低压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的确,在临床上,存在着不少以“低压高”为主要表现的高血压患者。与“高压高”为主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所处的状态明显不同;所需要的治疗手段与药物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低压高”为主的高血压?这部分患者到底能不能不吃降压药?以及,当需要吃药时,哪些降压药更为合适?
“低压高”为主 三大原因目前的医学理念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高压不高,而低压高”的这种现象。
第一,动脉弹性尚好。
一般,在临床上,“收缩压(高压)-舒张压(低压)”所得到的“差值”被称为“脉压差”。脉压差越大,往往代表动脉的弹性越差、血管“越硬”;而脉压差越小,则反映动脉的弹性越好、硬化程度越低。像这种“高压不高,而低压高”的患者,毫无疑问,脉压差会是正常甚至偏低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印证这个结论。这就是,老年人的动脉硬化程度较高,所以,老年性高血压多表现出“高压高、低压低”、“脉压差大”的特点。而中青年人群的动脉弹性尚好,因此,中青年高血压则多表现为“高压不高,而低压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低压高”为主的高血压似乎没有那么糟糕。
第二,外周血管阻力增大。
“外周血管阻力”是血流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反映小动脉对于血流的阻力,以及,微循环的通畅程度。
一般来说,外周血管阻力越大,心脏的舒张期血管内留存的血液会越多,舒张压(低压)也就会因此而越高。
而主要引起人体外周血管阻力升高的因素则包括:肥胖或超重、长期酗酒、缺乏运动锻炼、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以及睡眠不足等等。
简单来说,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通过升高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引起以“低压高”为主的高血压。
第三,心率过快。
一般来说,心率越快,每两次心跳之间的间隔时间就会越短,这会使得舒张期血管当中滞留的血液越多,而舒张压(低压)也就会越高。
总体来说,心率快的患者容易出现“低压高”的现象;而心率较慢的患者则多表现为“高压高”。
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容易造成我们的心率增快呢?
像经常喝浓茶、过量饮用咖啡、吸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引起心率增快的常见原因。
也就是说,以“高压不高,而低压高”为主要表现的高血压患者,一般多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合并心率增快、肥胖或超重以及各类不良生活习惯的情况较为多见!
这类患者 能不吃降压药吗?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假如您确实属于中青年人群,血管弹性尚好,同时,存在着肥胖或超重、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以及睡眠不足等“可改善”的不良因素,那么,的确有可能不依靠药物,而仅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就实现降压!
只要能够坚持做到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浓茶和浓咖啡的摄入、加强规律的运动锻炼、放松心情并改善睡眠状况,那么,“低压”完全有希望降回到正常水平。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不吃药!当一些特定情况出现时,除了做到上面这些“非药物”控制手段以外,还是需要及时启动降压药治疗的。
比方说,“低压”如果已经超过100mmHg了,那么,建议尽快开始吃降压药。
根据2020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的指导:只有“低压”<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才适合采用单纯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来降压。
再比如,不论“低压”水平是多少,那些还同时患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患者,也是需要吃降压药治疗的。因为,对于这些患者而言,“低压”往往需要控制到“<80mmHg”才比较理想。
简单来说,如果您属于中青年人群,“低压”不超过100mmHg,并且没有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其他严重疾病,那么,确实可以暂缓服药,先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降低血压。
哪些降压药更适合这类患者?如果说,经过3-6个月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您的“低压”仍未降回到90mmHg以内;又或者,您压根儿就没有办法坚持执行这些生活方式的干预。那么,依然是需要使用降压药的!
不过,临床上,降压药的种类繁多,而医学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降压药在控制这种以“低压高”为主的高血压时,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2020版《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就明确指出:在控制中青年高血压方面,“普利类”(ACEI)/“沙坦类”(ARB)药物以及“洛尔类”药物的疗效要优于利尿剂与“地平类”药物(钙拮抗剂)。
这里的“洛尔类”药物,在医学上被称为“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等。这类药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以明显减慢心率。
对于静息心率在80次/分以上的患者来说,这类药物应该作为优先考虑。
而“普利类”药物与“沙坦类”药物都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代表药物有卡托普利、培哚普利、依那普利以及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研究发现,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往往存在过度活跃。这两类药物的使用,不仅正好可以抑制这种效应,同时,还对保护心血管与肾脏很有帮助。
因此,对于静息心率<80次/分的患者,可以考虑优先选择“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当中的某一种。
【参考文献】
1,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年 第13卷 第4期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2月 第24卷 第1期
3,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年4月 第28卷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