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1943年,82人血战到底,打死打伤日伪军300余人

导语:

有人高举手中的铁锹,有人横握手中钢枪,还有人满身血迹手持砍刀,背后是不断升起的硝烟。这不是艺术创作,而是战争写实。他们当时到底经历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战斗?

1943年,82人血战到底,打死打伤日伪军300余人

《浴血刘老庄》画作

他们最终全部都葬在了深爱的大地中。他们是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的战士,他们只有82人,在他们面前的却是1000余名日伪军。

1943年,华中地区的作战依然艰难,当时日军调整了华中地区的军事部署,同时大量招募伪军,准备用绝对优势围攻抗战力量。面对日伪军每天都发起的“扫荡”行动,抗日战士从没有后退过。

1943年,82人血战到底,打死打伤日伪军300余人

82名烈士墓

画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事发地点就是刘老庄,这里虽然是一个普通村庄,但是其靠近淮海抗日中心区的地理特点,注定这里不会普通。新四军方面,对刘老庄也是相当看重,时刻让战士们驻守这里,守卫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

那一年的3月17日晚上,4连战士们经历了数日不间断的高强度作战,已经身心俱疲,团部决定让4连执行较为轻松的任务--驻守刘老庄,一边休养生息,一边守卫当地安全。然而,他们还没有睡一个整觉,日伪军就寻来了。

1943年,82人血战到底,打死打伤日伪军300余人

执行“扫荡”任务的日伪军

18日,天还没亮,日军就纠集了1000余名日伪军来到了刘老庄附近,要包围当地的党政机关。日寇抵达前,4连战士收到了加急信报,知晓了日伪军已经到了面前。这时如果撤离,时间上完全来得及,日伪军不可能追得上他们。

但是他们不能撤离,因为他们背后是党政机关,需要足够的时间收拾东西和撤退。没有任何犹豫,4连战士拿起钢枪狙击日寇。

1943年,82人血战到底,打死打伤日伪军300余人

有关于刘老庄战斗的画作

负伤的战士,和炊事班的战士,全部离开前线和大部队撤离,4连只留下了82名一线战士。为了争取时间、降低村民财产的损失,82名战士离开村庄,前往村前的交通沟等待日伪军。

日伪军部队遭到4连战士的猛烈打击,不得不打消寻找党政机关的念头,和4连战士缠斗在一起。日伪军没想到的是,无论他们如何冲锋,都无法推倒4连战士的火力墙,反而被4连正面杀退5次。

1943年,82人血战到底,打死打伤日伪军300余人

和日伪军杀成一团的82名战士

日伪军随即决定炮击4连,落在交通沟附近的炮弹,把几百米长的交通沟彻底摧毁。此时的党政机关已经完成撤离,4连也想要突围撤退,但周围日伪军已经完成合围,完全没有突围希望。

看到这里,4连战士干脆不突围了,而是用命让日伪军付出代价。有子弹就开枪,有手榴弹就扔出去,没有子弹和手榴弹,4连战士就上刺刀,拿起大刀和铁锹和日伪军拼命。在4连82名战士的拼命打法中,上千名日伪军中300余人受伤或者死亡。创造了如此耀眼战绩的4连战士,也全部牺牲在了刘老庄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