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骂鲁迅是“衣冠禽兽”,鲁迅用五个字“才子加流氓”回击
导语: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民国时期是一个文人大师辈出的时代,鲁迅和郭沫若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文坛享有崇高的地位。
虽然两位大文豪代表着不同的风格,但是都将文字与时代牢牢结合在一起,为中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文章思想相近的二人免不了被拿来作对比,而两人私底下同样彼此不服,经常会在文章中互相较量。
一次郭沫若骂鲁迅是“衣冠禽兽”,鲁迅则加了一个字“才子加流氓”回击,鲁迅的“怼人”能力是出了名的,他的回击也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
为何郭沫若会如此批判鲁迅?为何鲁迅对郭沫若的回击会获得世人的认可?
文坛泰斗对骂
郭沫若和鲁迅都是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两人不仅没有学术上的交流,反倒是经常在各自的文章里暗暗较量。
鲁迅对于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十分鄙夷,还曾经因此写了一篇文章嘲讽郭沫若,最终引发了一场骂战。
郭沫若是公认的文学大才,但是他的感情生活却饱受诟病,因为郭沫若太过花心了。
他的一生有三个妻子,对每一个他都说是自己的一生挚爱,然而每一次这份爱都很短暂。
郭沫若对待女人都是喜新厌旧,喜欢追求好看的美人,当妻子渐渐老去就会另觅新欢。
这样的行为即便是在现代也饱受争议,更何况是在民国时期,鲁迅就对郭沫若这样的行为十分不满。
因此鲁迅在自己的一篇文章当中出言讽刺郭沫若,文章的内容十分尖锐,直击郭沫若的痛处,这让郭沫若感觉十分恼怒。
鲁迅的文章很快四处传播,大家都看到了里面对郭沫若的嘲讽,一时间郭沫若成为了众人的笑柄。
郭沫若作为当时文坛的名人,自然不能够忍受这样的讽刺,于是就大骂鲁迅“衣冠禽兽”四个字,其中的意思也是指责鲁迅的婚姻。
关于鲁迅的妻子,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比他小十八岁的学生许广平,然而鲁迅还有一位比他大几岁的原配妻子朱安。
朱安是包办婚姻下,家里为鲁迅安排的妻子,对于思想开放提倡恋爱自由的鲁迅而言,他并不喜欢这位封建保守的传统女性。
在朱安的观念当中,妻子就要恪守三纲五常,这些都是提倡先进思想的鲁迅所不能接受的。
鲁迅迫于家人的压力一直都没有和朱安离婚,之后他就离开了家乡生活,平时从不回来与朱安相聚。
在认识了学生许广平之后,两人就生活在了一起,不久之后还生了一个儿子。
朱安一直在家里默默照顾着老人,然而朱安的付出并不能换回鲁迅的心。
郭沫若就是针对鲁迅的行为对其进行回击,但事实上鲁迅的行为确实称不上“衣冠禽兽”。
虽然鲁迅不喜欢朱安,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做出伤害她的事情,甚至为了保住对方的名声不与其离婚。
当初家里面要求鲁迅娶朱安的时候,他也没有为此进行太多的反抗,之后更是尽自己所能照顾了朱安和家里老人的生活。
遇到了自己的真爱许广平之后,鲁迅一直都和她生活在一起,从来都没再有过其他的婚姻。
相比于有过三段婚姻且花心的郭沫若,鲁迅的行为也算得上是比较正常的,毕竟在那个时代,很多名人都无法接受家里的包办婚姻。
当然,郭沫若此举更多是因为私人恩怨,毕竟一直以来两人在对待时政和革命方面的态度就大相径庭。
郭沫若坚持的是创造派,而鲁迅则是选择批判派,理念上的不同也是两人对立的因素之一。
面对郭沫若的辱骂,鲁迅也没有客气,直接回骂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此话一出众人皆笑,纷纷表示鲁迅说的与郭沫若的为人十分贴切,此前鲁迅在文中讽刺郭沫若就已经广受认可,这一次的回骂更是再一次获得支持。
为何众人都认为鲁迅的郭沫若的评价十分到位?郭沫若有着怎么样的两面特征?
真正的“才子加流氓”
郭沫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才,除了作家以外,他的身上还同时肩负着多个身份: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书法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等。
这些身份单拿一个出来都不得了,郭沫若不仅拥有,而且在每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
郭沫若从小就十分好学,读书的时候就能够校正历史巨著《史记》,之后在文学创作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
郭沫若一生写了众多的文学著作,出版的书籍包括散文、小说、诗集等等各种文体,而且全部都是亲自编写,即便是到了晚年也没有停下创作。
郭沫若的书法同样出色,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等许多著名地点的牌匾都是他题的字,现在看来依旧气派十足。
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独具特色,在历史的背景下结合了新时代的诗集,这种新的表现形式引发了当时历史剧创作的高了。
郭沫若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古文字学家,他对于甲骨文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全国研究考古文的标准,他出版的《甲骨文研究》成就了他在甲骨文界斐然的地位。
可以说郭沫若在许多方面的贡献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个绝对的天才,鲁迅称他是才子确实没说错。
只不过,郭沫若的感情史和他的才华一样“丰富”,他的人品在人们口中谈论的次数不亚于他的才华。
郭沫若20岁的时候就因为家里包办婚姻,娶了比他大两岁的张琼华,和鲁迅一样,他对自己的这位妻子毫无感觉,而且两人的价值观和思想都有着巨大差距。
这一段婚姻注定没有结果,夫妻不和的郭沫若在结婚五年之后就决定离家出走,之后郭沫若留学日本与一位日本女护士佐藤富子相爱。
当时他还没和张琼华离婚,就毅然决然选择和佐藤富子在一起,为此不惜要与反对的父亲断绝关系。
张琼华知道挽回不了丈夫的心,之后一直都默默在老家照顾着郭沫若的父母,从这里看他和鲁迅都有着十分相似的感情,放弃包办婚姻追求自己的真爱。
之后郭沫若在日本生活了二十一年,佐藤富子为他生下了四子一女,看似生活很美满。
然而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郭沫若就离开了佐藤富子回到国内,佐藤富子独自一人留在日本照顾五个孩子,生活变得十分艰苦。
回国之后的郭沫若没有想着再次与佐藤富子团聚,而是转头与《救亡日报》的社员于立群结婚,就这样抛弃了佐藤富子。
直到1948年,分别十一载的佐藤富子历尽艰辛来到了中国,她以为这样就能够找到郭沫若再续前缘。
没想到原来郭沫若早已经和于立群结婚多年,自己多年的等待全部都是一厢情愿,心灰意冷之下佐藤富子孤独的回到了日本。
张琼华和佐藤富子都先后被郭沫若所抛弃,一个默默在家付出多年,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生也没能够再挣脱这层枷锁。
另一个则为其生儿育女,独自照顾孩子多年,结果换来的却是重逢无望,丈夫另觅新欢。
除了感情上的经历,郭沫若的立场同样令人质疑,因为他的文章里出现了不少可以逢迎当权者的内容。
有人说他就是墙头草,写什么有利于自己就往哪边写,这一点和鲁迅的批判精神大相径庭,许多人都因此对郭沫若嗤之以鼻。
郭沫若曾经赞扬过长江大桥、人造卫星等傲人成就,但是文章的内容却显得十分刻意,更像是为了奉承而作。
不可否认的是,郭沫若为革命事业也做出过贡献,南昌起义爆发之后郭沫若就加入了我党,还在自己的创作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郭沫若的多面性也让世人对鲁迅写下的五字评价十分赞成,郭沫若虽然是一个大才子,但是在人品和感情方面却是饱受争议。
郭沫若听完鲁迅的评价后同样气愤不已,这也只是两人多年较量的一个缩影,不过两位大才子其实打心里还是相互欣赏的。
“对手”之间惺惺相惜
虽然鲁迅与郭沫若之间的“对碰”在当时的许多人看来就是充满火药味,然而这其实是两位文坛泰斗之间特别的交流方式。
虽然他们会在文章里相互对骂,但其实在内心里都十分欣赏对方,针锋相对之余又惺惺相惜。
1930年郭沫若写完《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之后,鲁迅就曾买来阅读,更是对此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两人在创作的风格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鲁迅一直都认为君子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鲁迅对郭沫若的评价也只是客观事实,毕竟郭沫若在感情生活方面确实有很多的缺点,甚至很多被他辜负过的女子公开发声指责,不过郭沫若继续坚持自己。
可以说郭沫若的“流氓”行为人尽皆知,鲁迅此言也并非空穴来风。
两人之间的较量是不争的事实,就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之间的交锋会一直持续下去之时,两人却因为一件事情一笑泯恩仇。
日本开始侵华之后,两人因为民族大义放下了彼此间的成见,选择共同用手上的笔痛斥日寇。
当时文学界的其他人希望两人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为民族大义一致对外,用文章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当时鲁迅就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虽然没有提到两人的和解,但是却表达了他对郭沫若的欣赏,认为两人没有原则上的分歧,百花齐放是文学界很正常的现象。
最重要的是鲁迅认可了郭沫若对我国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由此看来鲁迅早已经放下了对郭沫若的成见,也算是主动向郭沫若发去了友好的信号。
要知道此前鲁迅在与郭沫若“交手”的过程中几乎都是胜利者,现在他的主动示好也是两人关系转变的重要节点。
毕竟他们当时处于内有战乱外有敌人的动荡年代,在面对国家大义时,个人之间的那些小矛盾全部都不值一提。
郭沫若看到鲁迅的文章之后,瞬间就放下了两人之间的争斗,很快就达成一致共同用文字批判日寇的侵略行为。
两人是一时瑜亮,表面上的争斗也改变不了内心的相互欣赏,只可惜鲁迅在1936年因病去世,这也为两人之间多年的恩怨划上了一个句号。
鲁迅的去世是文学界的巨大损失,中国由此失去了一位泰斗。
郭沫若得知鲁迅去世之后,内心十分孤寂,因为此后再也没有人会像鲁迅一样嘲讽自己了,最懂自己的往往都是“死对头”,鲁迅的离世宛如失去了一位知音。
当时郭沫若想参加鲁迅的葬礼,奈何因为还在国外所以未能及时赶回来,倍感遗憾之余郭沫若写下了两篇挽联。
在挽联当中,郭沫若用天地四方来形容鲁迅在文学界的地位以及自己对鲁迅的认同,同时还将鲁迅比作是圣人孔子,认为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从这几点来看,郭沫若对鲁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此后郭沫若再也没有说过鲁迅的任何坏话。
这是郭沫若纪念鲁迅的方式,虽然之后还有人会提起他们之间的较量,但郭沫若从不颠倒是非黑白,只是单纯从创作角度说明彼此之间的不同。
而且郭沫若还时常强调鲁迅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这些都说明曾经势成水火的两人早已化敌为友。
结语:
其实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许多出色的文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缺点,郭沫若也只是其中一人。
相比于大师们为中国文学界作出的巨大贡献,那些缺点似乎变得不值一提,毕竟他们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或许他们身上的缺点能够让他们更贴近一个普通人。
鲁迅和郭沫若都是我国文学界的瑰宝,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以及在对国人思想启蒙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便是数十年过去了他们的作品依旧活在人民的心中。
两位大师之间的对撞更像是一种交流,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