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上饶的溯源
导语:
周朝至清
有关上饶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在上饶辖区可考的历史中,其属扬州,最早为周之番邑,属楚东境。
周朝地图
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年),吴伐楚取番,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灭越,后又复属楚。
秦朝时期上饶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设郡县制时,境内主属九江郡番阳、余汗两县,次属会稽、鄣、闵中三郡,其中番阳县治在今鄱阳镇。(玉山、铅山县部分属会稽郡,婺源县属鄣郡)。
西汉时期上饶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九江郡改为淮南国,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随后分淮南国置豫章郡,番阳县、余汗县改属之,后番阳改称鄱阳。境内主属豫章郡的鄱阳、余汗两县,次属丹阳、会稽两郡,其中余汗县治在今玉亭镇。(玉山、铅山县归属同秦,婺源改属丹阳郡)。
东吴时期上饶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隋朝时期上饶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国吴至隋,境内仍然主属鄱阳郡(期间经历四次更名),梁承圣二年(553)改鄱阳郡为吴州,当时区境主要属吴州,次属金华、新安、临川三郡,陈光大二年(568)罢吴州,复为鄱阳郡,其中鄱阳郡治迁回今鄱阳县。隋初改金华郡为婺州,并定阳县入信安县。开皇九年(589),改鄱阳郡为饶州,改新安郡为歙州。大业三年(607)复饶州为鄱阳郡,复婺州为金华郡,复歙州为新安郡。
唐朝上饶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治所仍在鄱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境内棣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复分江南为东、西江南及黔中三道。乾元元年(758年),新置信州,州治在上饶县。至此,境内主要地域分属饶、信二州,婺源县属歙州,今铅山部分地属抚州,均隶属江南西道。
五代十国,境内初属杨吴,后属南唐,皆受镇南军节度管辖。杨吴时期,境内沿袭唐制,区境仍分属饶、信、歙、抚四洲。升元元年(937年),改饶州为永平军。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境内置铅山县,隶属信州。至此,境内主属永平军、信州,婺源县属歙州。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永平军复为饶州。饶、信二州、以及婺源县所在的徽州,皆隶江南东路。
元时,置各处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各州为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铅山县升为铅山州。此时信州路、饶州路,铅山州以及婺源县所在的徽州路,均隶江浙行中书省。
明初区境分属广信、饶州、徽州3府。太祖丁酉年(1357,元至正十七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庚子年(1360,元至正二十年),改信州路为广信府,仍隶江浙行省;辛丑年(1361,元至正二十一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洪武二年(1369),复改鄱阳府为饶州府。四年,以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广信、饶州两府均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与明同。
中华民国1912年废府,1914年设道,境内主属江西省豫章、浔阳两道,婺源属安徽省芜湖道。
1915年废道,1932年省下设行政区,境内主属江西省第四、第六行政区,治所分别驻鄱阳、上饶。婺源县属安徽省第十行政区。
1934年8月,婺源县改属江西省第五行政区;1947年,婺源县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1949年6月,置赣东北行政区,治所驻上饶县广平镇(今上饶市信州区),下辖上饶、贵溪、鄱阳、乐平4个专区。
1949年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合并上饶和贵溪两专区称为上饶专区,治所仍驻上饶县广平镇(今上饶市信州区);合并鄱阳和乐平两专区称浮粱专区,治所驻景德镇市;原贵溪专区进贤县划归南昌专区,金溪、资溪两县划归杭州专区;原鄱阳专区所辖都昌、彭泽、湖口3县划归九江专区,鄱阳市撤销。此时境内主属上饶、浮梁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今上饶市地图
1952年9月,并上饶、浮梁两专区为上饶专区,治所驻上饶市(今上饶市信州区)。
1953年6月13日,景德镇升为省辖市,划出上饶专区;
1959年1月,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
1960年7月,原上饶专区贵溪县鹰潭镇升为上饶专区辖镇,并在1979年3月改称鹰潭市。1983年1月,鹰潭市升为省辖市,贵溪、余江两县划归鹰潭市管辖;
1968年6月,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
1971年4月23日,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
1979年10月16日,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管辖;
1990年12月,德兴县改为德兴市,仍隶属上饶;
2000年,上饶地区改为上饶市,原县级上饶市改为信州区,同年德兴市直属江西省,由上饶市代管。
2015年2月,广丰县撤县设区,行政区域不变。
2019年6月,上饶县撤销,改设上饶市广信区,行政区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