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是什么样子?一个意大利人,用3万张照片告诉你
导语: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位杭州大叔在带孩子看《三国演义》小人书,马达罗 摄影
罗伯特·卡帕、布列松、马克·吕布、久保田博二、阎雷……
在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著名外国摄影师中,谁是来华拍摄次数最多的摄影师?
答案:以上皆不是!而是一位名叫阿德里亚诺·马达罗(Adriano Madaro)的意大利摄影家。他来过多少次?答案是204次!
阿德里亚诺·马达罗,被称为当代马可·波罗,他在1976-1990年间,来中国拍摄了3.5万张彩色照片,堪称奇迹!他的拍摄范围极广,从东北到西藏,从内蒙古到海南岛,都在他的相机中留下光影。
阿德里亚诺·马达罗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也正因此,他成为改革开放前夕最早以私人身份来华采访的西方记者之一。当时的中国,清一色是黑白照片,能看到老外拍的彩色照片,着实不易!
下面,一起来看马达罗1976-1979年拍摄的中国彩照吧!
1976年5月,广州市民在排队挤公交。广州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每年都会举办著名的广交会。照片中的骑楼,是广州老城区最具特色的建筑,和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四合院一样。
70年代末,一位扬州市民正在搬家。当时没有搬家公司,全靠自己骑一个三轮车来搬运,那个时候能睡床垫(当时叫席梦思)的人家,都是有钱人。街道上的法国梧桐,在南京、扬州一带很多。
70年代末的浙江绍兴,绍兴是文学大师鲁迅的故里,也是宁绍平原上的重点农业区。这头水牛的角,不知什么原因变成白色的了。如今的绍兴,经济异常发达,仅次于杭州、宁波了。
70年代末的桂林阳朔,至今风景仍无变化,漂亮依旧,但路上的行人、服装和路边的房子风格,已经非同往日了。如今四十多年过去,照片中的小村姑如今七八十岁了,背着的小朋友,也近半百了。无情的岁月啊!
1977年五一劳动节拍的这张照片,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小朋友穿得这么漂亮的衣服,这在当时也只有大城市里的孩子才有的待遇。小编是江西人,90年代初还在穿打补丁的衣服呢。70年代,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
中国最大的蒸汽机车厂——山西大同机车厂,这是厂内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欢迎领导前来参观学习呢。如今的大同,是一个偏远、欠发达的城市,但这是著名的煤矿厂区,传说中的煤老板,就是这里最盛产。这群娃儿,如今都50多岁了。
开往呼和浩特的一趟绿皮火车,因为拍照的摄影师是一个意大利老外,人们都以好奇的眼光看着他。毕竟还是70年代,能看到老外也是有缘份的人才能看到。那个年代的人,目光很清澈,不像后来压力特大、过度焦虑的当下人。
1979年的春天,从外滩边和平饭店楼上航拍的一张照片,大河对面就是浦东新区,哦不,当时还是川沙县,还是乡下,还没有东方明珠呢。上海的腾飞,要到90年代,开放要比广州、深圳晚一些年。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之一,尽管近年经济稍逊一些。照片中是太原晋祠,尽管是70年代末,也有不少游客了,都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城里人。这个小滩上的油饼感觉不错,我们南方人想吃也吃不到。大爷们穿的不是中山装就是军装,那个戴红领巾的小朋友,穿着旧中山装,好不搭啊。
70年代末的北京胡同,居然如此整齐干净。小编在北京胡同生活过多年,经常听到卖大米、磨剪刀、收头发的小贩吆喝声,但是停车较乱,好多人骝狗,没有照片中整齐。
现在是2023年,我们回望这些1976-1979年拍摄的彩色照片时,有一种往事如昨、光阴似箭、白云苍狗的感觉,照片中的很多人已经不在了。作为当下的我们,时间不等人,不管有钱没钱,珍惜每一人,过好每一天,这才是真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