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胤禩虽有“八贤王”之称,却没有继承大统,不是无能只是不合适

导语:

八阿哥胤禩天生聪慧,文武双全,甚晓世故,广交贤能,人脉极广,有“八贤王”之称,太子胤礽被废后,成众目所归的太子人选,然为江山社稷计,凡人终难猜帝王之心,冷面而心狠的胤禛,是整饬吏治的最佳人选,而呼声最高的八阿哥只能做背景板,不能说胤禩不优秀,只能说他不合适。

爱新觉罗·胤禩,别名允禩、阿其那,出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1681年3月29日),康熙皇帝自然排序第十六个儿子,因有八位哥哥幼年早殇,序齿排序为第八个儿子,又称八阿哥。胤禩一生共娶嫡福晋一人,侧福晋一人,庶福晋三人,只生有一儿一女。

胤禩生母是良妃卫·双姐,康熙元年(1662年)出生,比康熙皇帝小八岁,满洲正黄旗人,五品官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是清朝首个出身内管领而得封妃位的后妃。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十四岁的卫·双姐入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册封为嫔,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行册封礼,封号为良,不久她又被晋升为良妃,成为康熙皇帝当时仅有的五位妃子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之人。

胤禩从小由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抚养,并且与惠妃那拉氏建立了深厚的母子情感,在雍正皇帝刚继位时,尊先皇遗诏,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居住,惠妃亲生儿子胤禔被圈禁,于是就在胤禩府邸居住。

胤禩因生母家族卑微,聪明伶俐的他从小就甚晓世故,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清朝规定皇子们从六岁起就开始读书,每天都有名师大儒教他们认识满文、蒙古文、汉文等文字,同时还有武师教皇子们骑马射箭等功夫。

康熙皇帝经常检查皇子们的学习情况,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的考核中,刚满六岁的胤禩便与其三哥、四哥、七哥一起按照次序到父皇康熙皇帝面前,每个人各读数篇文章。胤禩虽小却不服输,每篇文章都纯熟舒徐,声音朗朗。可是因字写的不好,没通过父皇的考核。于是康熙皇帝便令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成为胤禩的侍读,并要求他每天都要写十幅字,并呈给父皇检查。

胤禩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经常练习骑马射箭技术。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七月,十二岁的胤禩就随父皇与众兄弟一起塞外巡猎,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年幼的胤禩每天都和父兄一道在马背上任凭风吹日晒,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时而奔驰,时而勒马,天天都收获满满。

康熙皇帝每次收到贡马,都要让骑术精湛者试马,以辨别这些贡马的好坏,而胤禩在十三岁时就能帮忙试马,可见他的骑术极佳。

由于胤禩天生聪慧,又勤学苦练,小小年纪就文武双全,深受父皇康熙皇帝的喜爱。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在康熙皇帝第一次分封皇子时候,十七岁的胤禩是当时被分封最小的一位皇子,与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一同受封为贝勒。

被册封为贝勒后,多次受康熙皇帝指派,在皇帝出塞巡幸期间,与三阿哥胤祉一同办理政务。

康熙皇帝曾命胤禩帮助裕亲王福全料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事宜。

在太子胤礽被废期间,胤禩及其党羽蠢蠢欲动,大有志在必得之势,但康熙皇帝深知晚年吏治腐败,需要有个铁腕手段接班人,整治吏治,确保大清江山源源流长,而胤禩只是其父皇的翻版,远远达不到父皇的要求。于是康熙皇帝利用“术士相面”、“毙鹰事件”等不断削弱胤禩的个人威望和党羽的元气。但人脉极广的胤禩从不肯认输,在其父皇在世的最后十年里,一直想尽办法争夺太子之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即位,胤禩改名为允禩。

雍正皇帝为了稳定人心,晋封允禩为和硕廉亲王,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去允禩和硕廉亲王爵,并将他圈禁起来,改名为“阿其那”。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四十五岁。

感谢友友的支持,我们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