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历史上朝代众多,为什么我们自称汉人,而不是秦人、唐人呢?

问:历史上朝代众多,为什么我们自称汉人,而不是秦人、唐人呢?

答:

秦人是不可能的,愿意自称秦人的可能只有秦地,“秦人”这个认知除了秦地,从来没有在其他地域普及过,秦朝统治的时间太短,也没有形成文化认同。

抛开现代人的“强秦”思维,秦之后的华夏民族先辈,对秦朝压根喜欢不起来。也不用对秦朝洗白,它确实有暴政,不是不杀大臣,不好美色,不代表秦始皇就不是暴君,暴君的标准可不能变成变成统治阶级内部的事,这属于屁股坐歪了,占据主体数量的百姓们,他们的体验以及生死存亡,才是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历史上朝代众多,为什么我们自称汉人,而不是秦人、唐人呢?

高强度的压迫政策确实存在,有人喜欢用一些出土文物对秦洗白,我只能说是想多了。那些文物货真价实也改变不了暴政的事实,为什么?

因为如果秦朝没有暴政,刘邦就不该释放役卒逃亡芒砀山,陈胜吴广起义就不该有响应的,项羽就不该组织起强大的义军,他也不该有那么大的号召力,章邯也不该统帅数十万的囚徒军,英布更不该叫黥布,秦朝修建的万里长城也不该出现,秦直道的工程也不该出现等等。

秦朝暴政的结论是那一时期综合事件的体现,是一个完整历史体系下的结论。可以推翻这个结论,但仅靠个别出土文物是没有这个份量的,更何况这些文物也没个定性的说法。

这也不影响我们后人认为秦始皇是个伟大的帝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但千古一帝和暴君也不冲突。我们后人是受益的,当时的政策影响不到现在的我们,反而能受其庇护。

但还是要说我们的倾向不代表封建社会先辈的倾向,对于真实生存在秦朝统治下的先民们,让你去修长城不给钱不说,还可能累死,能认同这个模式再说不是暴政才有份量。

唐人为什么认同度也不高?它确实是经济军事文化都很强的巅峰,除了时间上比较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朝的文化成分太复杂,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集团就没有比唐朝复杂的了。

历史上朝代众多,为什么我们自称汉人,而不是秦人、唐人呢?

不说李唐皇室的胡风盛行,开国功臣也很多胡人,如长孙氏,尉迟氏、阿史那家族、屈突通、契苾何力等等,到后来的黑齿常之、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安禄山、史思明,仆固怀恩等,以及王朝末期的李克用家族,囊括了突厥、鲜卑、奚族、契丹,铁勒,高丽、沙陀、粟特族等等,这些名将的背后都是各种民族文化的加入融合。唐朝的确属于汉人王朝,但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代表性不够强烈。

汉朝的优势就很明显了,它很纯粹,那个时代的民族文化比较纯正。

这就有说法了,汉朝的文化流派主要有两家,道家和儒家,即便不认同后世被篡改的乱七八糟的儒文化,也得承认,其源头是易经文化的发展,毕竟《易经》是儒家五经之首,道家就更不用说了,纯的不能再纯了。在文化上,汉朝延续了先贤道统,周礼和易经的传统文化都得到了继承。

如果说秦朝是军事上统一了华夏,那么汉朝就是文化上统一了华夏,使华夏民族形成了凝聚力,这算是文化上的“大一统”,意义十分重大,其关键人物就是汉武帝。

事实上,汉武帝也有暴君倾向,只不过大家都不爱提。武帝后期的国民

历史上朝代众多,为什么我们自称汉人,而不是秦人、唐人呢?

生活不会比秦末好多少,人口也是巨额损失,但与秦末的区别是,国民仍对这个国家存有的信心。同样糟糕的生存状况,秦末是让人看不到未来的那种,它的治国理念就是这样固定的,而武帝却是因为战争,为了民族的尊严和这个国家的未来,牺牲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但这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停止,未来会好的,国民就对这个国家存有希望。

汉武帝的伟大不是只取决于打赢了汉匈之战,虽然那也是他伟业,重点还在于汉民族文化统一的关键人物,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一点,说汉武帝是塑造汉民族的奠基人丝毫不为过。

武帝之前的汉朝并不是一个思想认知统一的国度,这从《史记》的称呼中就能看出端倪,司马迁的记载不会说临淄人,曲阜人如何,而是说齐人和鲁人如何,而在汉末就可以说河东关云长,常山赵子龙,东莱太史慈等等,他们未必真这么说,但这么说是合理的,不同时代的称呼代表对“汉统”认同程度不同,晋人关云长和河东关云长是有不同含义的。

此外,在汉武帝之前的封国传统也是一种体现,代国的人就是代人,齐国的人就是齐人,他们都不会自认为汉人,他们的王是代王,齐王,对于皇帝,他们的认知是汉廷的王,这是八百年西周封国的惯性,对皇帝的理解仍有周天子的印记,这种历史惯性在武帝这里就截止了。

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措施,是一整套完整的改造体系,所谓推恩令只是其中的一环,开监察体系,设内朝官,制定了汉律的框架,发展察举制,改造国内防卫体系,军事改革,历法改革,币制改革,经济政策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太学官学等等,每一个内容都是后代皇帝排队学的东西。

可以说汉武帝对国家行政体系,思想体系,军事体系,政治模式的全面改革,才塑造了了一个“大一统”汉文化群体,再加上赢得汉匈之战的旷世之功,大幅提高了国民对汉朝的拥护,这才逐渐使这个文化认同的固化下来。

历史上朝代众多,为什么我们自称汉人,而不是秦人、唐人呢?

对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事,有很多人愤愤不平,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更好的选择。为了治理这个“不稳定”的王朝,汉武帝是操碎了心,他曾数次下圣旨在全国征召人才,举办“贤良大会”,言辞恳切,直戳人心: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

想想一代帝王,夜不能寐,盼望着与天下仁人志士共议“三皇五帝”的昌盛之路,也是不容易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像董仲舒,东方朔,公孙弘等等的人才,都是汉武帝在“贤良大会”上以当面策问的方式,从天下人才中选择出来的, 那个时代的顶尖人才们最终给出了“外儒内法”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当时最合适的,至于后来的路,只能说是后人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