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童贯作为一个太监,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上人的?

问:童贯作为一个太监,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上人的?

答:

童贯(1054年一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大约在神宗后期,年近20岁的童贯净身入宫,当了太监。据史书记载,童贯身材魁梧,皮骨强劲如铁,双口炯炯有神,面色默黑,长着胡须,阳刚气十足,根本不像一个太监。这与他长大成人后才净身有关。

童贯进宫后,投在大宦官李宪门下。这个李宪是宋神宗时期有名的宦官,他经常到前线监军,直接督战,立了不少战功,先后担任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宣州观察使、宣政使、宣庆使、人内副都知等职。不过,李宪对童贯并没有特别关照,以致他入宫20多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但是,童贯由于经常跟着李宪,耳闻目睹,倒是学了一些行军打仗的知识,这成为他以后执掌兵权的重要资本。

童贯头脑灵活,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意图,哪怕一些细微末节的东西,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因此,他办事的时候总能想到别人心坎里去,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也就赢得了周围人的好感。总之一句话,童贯是个很会来事的人。

公元1101年,宋哲宗死后,赵佶即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皇帝宋徽宗。宋徽宗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性格儒雅,聪明异常,卓有艺术才能。音律琴棋、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声色犬马、吃喝玩乐,无一不会。唯有对于治国之道,却不很在行。他当皇帝的时候,年方19岁,是个青年皇帝。一开始,他还装模作样,又是大赦天下,又是诏求直言。但时间不长,他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内侍见他善于玩乐,好事奢华,就建议他用金箔装饰宫殿,有的官员则献金助修宫殿,他竟然一一罢免,似乎有点励精图治的样子。

童贯比徽宗大28岁,颇有心计的童贯通过察言观色,首先掌握了徽宗的爱好。为了投其所好,他就不失时机地在徽宗面前说南方多奇珍异宝、怪石异花和名人字画,建议派人到南方去搜罗。徽宗听了,正中下怀,干脆就叫童贯以内廷供奉官的身份主持此事,到江南搜寻书画奇珍。于是,徽宗在杭州设立了明金局,由童贯直接管领。

童贯作为一个太监,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上人的?

童贯到了杭州,既是奉旨行事,又兼内廷宠臣,自然威势显赫。杭州的官员,哪个敢不来趋奉?于是,大摆筵席,为童贯接风洗尘。席间,童贯见到了早在京城就认识的蔡京。蔡京很有艺术才能,尤其是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气。但此人嫉贤妒能,阴险毒辣,害人时不动声色。徽宗即位后,蔡京被贬为端明、龙图两学士,知太原府,后又被贬为江宁知府。他心里非常郁闷,故意拖延时间不去上任。徽宗大怒,又贬他为杭州洞宵宫提举。这实际上只是个名誉衔,没有任何实权,蔡京实际上赋闲在杭州。童贯的到来,使他又看到了重返朝廷的希望。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很快勾结到一起。

在杭州期间,童贯与蔡京交游密切,蔡京干脆就住在了明金局,与童贯日夜相伴。蔡京先是送了一些古器,童贯就在上面标上蔡京的名字,派人送到京城。蔡京从童贯口中得知徽宗皇帝喜好书画,于是就精心画了许多美作,童贯又多次派人送到京城,并向徽宗附上书信,盛赞蔡京的忠诚。这样,徽宗皇帝对蔡京又有了好感。

不久,童贯满载而归,徽宗皇帝自然大喜。童贯趁机举荐蔡京,徽宗一高兴,先让蔡京到定州任知州。一年多后,蔡京被调回京城,当了丞相。

蔡京为了报恩,反过来开始举荐童贯。蔡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主张征讨西夏。当时,西夏与宋朝的关系已经平息,只有青唐一带久为西夏占据,并不碍大局。徽宗也不想再惹出事端,使两国关系重新恶化。但是,蔡京等一批党臣连连上奏,徽宗只好同意了。蔡京抓住机会,在徽宗面前极力举荐童贯,说童贯熟悉边塞事务,具有将帅之才,要攻取青唐,非童贯莫属。昏庸的徽宗皇帝降旨准奏,命王厚为总兵,童贯为督军,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开去。

不久,西征的宋军果然收复了青唐四州。徽宗非常高兴,破例提拔童贯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以宦官的身份担任两使,就是从童贯开始的。

崇宁四年(115年)四月,由于西夏不服宋朝,数次在边境侵扰。为了稳定西边,徽宗命童贯为熙河兰惶、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几乎统领了西部的全部兵马。像童贯这样名正言顺地总管半个天下兵马的宦官,真是前所罕见。历史上存在着不少手握重权、权倾朝野的太监,但大多数都没有做什么好事,最终都没有得到善终。指鹿为马、改写历史的赵高,明末宦官专权的魏忠贤,深受慈禧太后喜爱的李莲英,这些人最后都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局。作为皇帝的身边人,太监的权力很大,在皇帝身边侍候的一般称为总管,他们可以替皇帝传话,有人要觐见皇帝也要经过他的汇报,这些太监深受皇帝信任,因此在他们偶尔越权的时候皇帝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正因为这一份放纵,太监也很容易权倾朝野。

这些权倾朝野的太监虽然权力很大,但他们的名声始终是不好的,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他们都是被人唾弃的对象。但有这么一位太监,他虽然成为了太监,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作为男儿的志向,甚至在七十多岁高龄时被封为王爷,这位与众不同的太监就是北宋宋徽宗年间的童贯。我们提到太监可能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一些弯着腰、扶着皇帝后妃细声细气说话的太监,他们在经历过净身之后,都没有了男子气概。但童贯不一样,他虽然经历了净身,但他仍然对于男儿建功立业这件事抱有期望。童贯并不是从小就是一名太监,而是成年后才晋身成为太监的。因此,从童贯的外貌看,童贯十分魁梧,长的就是一副标准的将相之才的模样。他想要建功立业,但他苦于没有出路,因此就决定通过净身成为太监,以此来接近皇帝,引起皇帝的注意,也可以说,支撑童贯净身的动力就是内心深处潜藏的野心和对男儿建功立业的渴望。他想要获得成就,想要做大官,于是他走了这样一条捷径。事实证明,他这条路也算是走对了。在北宋这个推行重文抑武政策的朝代里,这样一位身材魁梧的太监就十分的引人注目,因此,童贯很快就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也被宋徽宗委以重任,从一个太监成为了北宋武将的门面担当之人。在童贯成为武将开始带兵打仗之初,就已经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这让宋徽宗很是高兴,正值西夏来犯,于是宋徽宗就决定派童贯带兵征战西夏。西夏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因此西夏人都十分凶悍,在北宋和西夏的战争中,北宋一直处于劣势的地位。

宋徽宗看到童贯的军事才能后派他前去攻打西夏,这一举动大有要扳回一局的意思。然而在童贯整兵准备出发之际,宋徽宗却想要退缩了,于是写信给童贯,要他班师回朝。

童贯收到信件并看完之后,并没有整兵回朝,而是将信件塞进了靴子里,并告诉战士们皇帝专门写信来鼓舞士气。就这样,童贯带着军队出发了,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童贯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获得胜利,即使他抗旨了,但取得胜利了的他绝对是功大于过,因此宋徽宗更加赏识他。

宋徽宗是一个十分喜欢奇花异石、诗情画意的人,经常让丞相蔡京等人去给自己寻找奇花异石,蔡京等人暴戾,搞得民不聊生。方腊等人再也不能忍受北宋皇帝的昏庸无能,于是揭竿起义,发动方腊起义,宋徽宗见状急忙派童贯带兵镇压。

童贯也没有辜负宋徽宗的期望,带着一群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士兵打散了这一群亡命之徒。在这件事之后,童贯被破例提拔为太师。此时的童贯可谓是名利双收。但童贯被封为王并不是因为这件事。神宗驾崩前曾有遗言说:收复幽州者,封王。正是这句话让童贯被封为广阳郡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封王的太监,也正是这件事让童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从一位战无不胜的武将成为了胆小怕事的小人。

不久后,辽军来犯,童贯被派去抵御辽军。当时大辽的军队虽然没有从前那么厉害,但打击宋朝军队还是绰绰有余的,于是很快宋朝许多城池被攻破,童贯见辽军如此厉害,当即决定自己要返回京师,也就是要跑路。在童贯决定逃回京师后,金军也开始进攻北宋。宋徽宗见状立刻决定和金军求和,但金军不答应,宋徽宗选择了第二条路,那就是逃跑,但作为一国皇帝,从自己国家的京师逃跑实在丢人,于是宋徽宗强行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自己带着一众心腹逃到了江南。

宋钦宗十分不满意自己父皇的做法,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开始收拾宋徽宗留下的烂摊子。此时童贯刚好回到了京师,宋钦宗见状大喜,当即决定派童贯迎战金军,童贯不知道当时的局势,又自认自己不是宋钦宗的心腹,于是直接带着亲兵前往江南寻找徽宗。

宋钦宗知道后大怒,立即就派人去追回童贯,准备把他发配到海南。同时,宋钦宗为了平众怒,也为了招揽人心,将蔡京贬黜到了广东。童贯后来在江苏追上了徽宗等人,在徽宗面前告了高俅一状。对于徽宗来说,童贯更值得自己相信,于是将高俅就地贬黜,留在了淮河北岸。高俅自知自己在徽宗面前已然失宠,于是就回到了开封,不久后因病去世。

再说童贯,在把高俅赶走后,童贯继续作死,当时有许多跟随徽宗逃跑的将士不愿四处逃窜,就跪在徽宗面前请求徽宗回去,童贯觉得这些人十分碍眼,派自己的亲兵向这些人放箭,当场射杀了许多人。远在开封的群臣知道后就纷纷上书请求宋钦宗处决童贯,钦宗正苦于没有理由重罚童贯,看到这些弹劾童贯的折子就坡下驴,又派了一路人前去截杀童贯,最后童贯在前往贬黜之地海南的途中斩首。于是,一代战神最后被钦宗派去的人斩首于广东南雄,其头颅还被人带回开封示众。童贯死后,原本就散乱的北宋军队更加溃不成军,金军趁机进攻,最后于1127年攻入汴京,抓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正式灭亡。

作为一代战神来说,童贯的能力是有的,他可以在军队懒散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打出胜仗,但这些能力在家国利益面前就微不足道了,童贯后来凭借着自己的权势做的那些坏事,加剧了北宋的灭亡,也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但在历史上,被封王的太监也只有他一人,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