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
答:
“太监”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消失于民国初年。早期的太监被称为“宦官”。太监的定义是:被阉割而失去生育功能的一类人。
关于太监到底自何时候出现,由于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已无从考证。目前有关太监的最早记载文献是《周礼》,此时的太监被称为阉人或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监的名称也在不停的变化,隋唐之后就开始称太监了。早期的太监的主要工作就是看门。汉代的时候,太监常被任命为黄门令,就是看守宫门。
早期的太监不但职责单一,而且人数也相当少,基本不足百人。到了后世各朝,随着宫室的逐渐庞大,太监的工作也越来越繁杂,人数也有突飞猛进。
早期太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战争掠夺而来。那些被俘虏的幼童基本都被充当了太监,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明清。其二是一些人自宫求职。
隋唐之后的太监都从事些什么工作呢?与早期相比,此时的太监工作很繁杂。首先是替皇帝跑腿宣读圣旨或诏书,还有口头传到一些皇帝口谕。在皇宫中能将这些事做的完美的只有太监,因为宫女是不许识字的。
其次就是包揽宫中所有的体力活。皇宫中有许多的脏活累活,这些活都得太监去做,宫女是没有能力完成的。比如搬运大的物件,上墙头屋顶,执行家法等,都要太监们来完成。还有在各宫中行走的轿子也由他们来抬。
最后就是应付突发事件以及辅助皇帝。类似于明朝的“壬寅宫变”,最终还得太监出手解决问题,关键时候太监的力量还是能派得上用场。还有皇帝经常批阅奏折,有时处理政务到很晚,太监的服侍不会影响皇帝,而且次日精力充沛。
太监为何需要净身才能进宫?其实这个原因很单一,就是为了维护皇宫中的正常伦理秩序。封建社会,皇室的血脉必须纯正,宫中只能有皇帝一个男性,太监进宫前必须要净身。这样既能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又能拥有宫女所没有的特性。
大多做太监的人都是为了生计,基本上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往往也有个别为了自己理想而自宫或者甘愿成为太监的,比如魏忠贤等人。清朝时期,宫中每年大约需要一百多个太监,年年如此。
既然有需求,有人就会为了生计去净身。古代净身后的存活率仅有一半,许多人为了进宫当太监而失去了生命。净身前,需要与净身师傅签合约。目的有二,一是告诉你不能保证存活率,二是希望与你共享荣华。
净身的人最痛苦的阶段就是做完手术的几天,至少要二天都不能正常小解,通常是通过一个自制的玉米骨软进行导尿。更悲惨的是,没有插管导尿的,尿水喷出来,溅到伤口处,那真是一种痛不欲生。
净身的人往往是被五花大绑,因为这项手术极为痛苦,脚和手必须要绑紧。防止手术前后手乱动,否则手上的细菌会使伤口感染,甚至会因此丧命。用来止血和止痛的东西就是石灰水熬,一般都是一刀下去,立即晕厥。
净身后的伤口是用苦猪胆糊起来的,主要用来消炎。能熬过一星期的,基本上就没有大的问题了。净身后的东西会被留在净身师傅处,赎回这些东西就成了太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这还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赎兰”。
太监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也有可能因此飞黄腾达,但净身期间所受的痛苦和所冒的风险,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