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更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答:
网瘾之路,何去何从?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
——奥斯特洛夫斯基
今天在家休息时,浏览到了一则新闻,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调查显示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玩耍,其中,近七成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三分之一用来玩手机游戏。
我和小赵说了这个新闻之后,小赵表示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有因必有果,对于我也是深表赞同,并对这些孩子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是一种循序渐进慢慢养成的产物,学习都有21天记忆法,习惯都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人不同于动物的最大特征在于人懂得礼义廉耻、道德规范。
但人生来对任何外界事物都是未知、陌生的,更不能一出生就会区分善恶美丑,那后天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须知,这些都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以我和小赵为例,我们平时也会有休息、娱乐时间,但那些都是有节制的,到哪个时间点我们就会去做我们认为对的事,绝不会无止尽的沉迷。
同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常年都不在身边,家里的长辈更多是上了年纪没有文化的祖辈,外加物质条件的劣势,教育资源的匮乏,作为被忽视的群体,各种因素均导致了农村的留守儿童无法得到正确、及时、有效的引导。
其次,由于孩子的父母忙碌生计,常年在大城市打拼、奋斗,往往自顾不暇,更别谈陪伴孩子的成长。
如今的社会压力,确实逼迫得这些中年人喘不过气、抬不起头来。
没有面包,何谈理想。
但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就如同精神汪洋里的一片泛舟,他们的童年没有欢声笑语,导致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外界接触、交往,沉溺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中,久而久之,他们能寻找的精神寄托,只能来自于网络。
网络虚幻的信息、生活,帮助他们打发了时间、转移了忧虑、实现了精神的“富足”。
时间越久,他们越是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等慢慢长大之后,才会发现自己与社会脱节的越来越严重,愈加提不起追赶的步伐。
俗话说的好,养不教、父之过。
农村的父母是时候该反过来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
谁的生活没有点坎坷,赚钱养家只是这些父母逃避的借口,我觉得,既然生养了孩子,就该对他们负责,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最后,我不得不说,现在网络的环境确实不好,互联网之父创造网络的初衷,是为了人类的交流更加便捷、顺畅,旨在提高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不可否认,人不是机器,需要调节,我也不反对适量娱乐活动的必要性。
但如今的网络快餐文化当道,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人们都在用夺人眼球的字眼、标题、内容吸引着别人的注意,进而谋取私利。
《伏尔泰语录》里曾经有一句著名的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我们前人种下的因,就会有后人结出相应的果。虽然我人言轻微,但真心希望现代人能够在网络上多创造出一些有益、向上的内容,这样,才是人类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