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问: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答:

2019年8月17日,在日本神户埠岛的动物园,有一只“大鸟”呆呆站在大雨中淋雨,任由大雨无情拍打却不动弹,表情却无比呆萌,网友表示:为情所困。

这只大鸟是鲸头鹳,身长达到150厘米,翼展达到260厘米,头部非常大,是现存最大的鸟,别的鸟类害怕大雨淋湿翅膀,而这只鲸头鹳却无视大雨,眼神还带着不屑。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鲸头鹳在雨中不动跟它的行为习惯有关,它们在捕鱼的时候,必须保持纹丝不动的状态,若身体动,很容易被水中的鱼发现。

所以为了能够捕鱼,必须纹丝不动,一有鱼类经过,迅速张开巨嘴攻击吞食,那些小鱼小虾,它们不吃,它们钟爱捕猎小鳄鱼,鲸头鹳巨大的鸟喙可以穿透鳄鱼厚厚的皮肤,只要被它巨大的鸟喙抓住,猎物难以脱身。

不是所有的鸟类下雨都会躲雨,有的鸟下雨才出来捕鱼、猎物,但下雨天时,很少在鸟窝看到鸟,那么鸟去哪里躲雨?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非洲1吨的鸟窝,五代同堂一起住

说到建鸟窝,很多人想到非洲织巢鸟,又名织布鸟,同科下有60多种,不论是全身羽色金黄的黄胸织巢鸟,还是脸部全黑的额织巢鸟,它们都非常擅长以织布方式建筑结构缜密的窝巢。

织巢鸟个头不大,只有10厘米长,它们不像人类用各种工具才建好房子,它们全凭一张嘴,就可以织一个结构缜密的鸟窝。

在非洲大草原叶子脱落的树枝上,有时会悬挂着十几个这样的鸟巢,巢的出口在下方,结构结实,足以遮风避雨,而且内部有隔层,方便孵蛋育儿。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被称为“鸟界筑巢速度第一”的黑额织巢鸟,由公鸟负责筑巢,母鸟负责监工,公鸟必须来回飞行200公里,利用800多条草,2~3天就可以织成一个独立的鸟窝。

独立筑巢完成后,请母鸟来验收,母鸟如果挑剔拒绝的话,公鸟必须把鸟窝拆掉,重新编织一遍,专家观察过,最挑剔的母鸟曾经拒绝7次以后,才点头入住鸟窝下蛋。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非洲的喀拉里沙漠一带的织巢鸟,属于社会性织巢鸟,它们经常筑巨大的群后巢,结构类似蜂窝,里面有很多小房间,可以容纳数百个织巢鸟家庭居住,甚至聚集很多时代,相当于祖辈公婆、叔伯、堂兄弟、邻居朋友,几百只鸟一起住在里面。

这种鸟巢用干草堆砌而成,再以小树枝支撑,每棵树上有几个复合鸟巢,每个1-2厘米厚,最长高达9米,3层楼那么高,重量超过1吨。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织巢鸟打造的复合型鸟巢有什么作用

1、复合鸟巢有一个共同屋顶,鸟巢里面像迷宫一样,有很多不规则开口的小房间,复合巢的房顶是所有鸟一起搭建,不仅可以一起遮风挡雨,还可以防御敌害。

有的房顶上面还放小刺,有的修成有屋檐的形状,所以复合型鸟巢不仅安全,还接近恒温。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2、在夜晚温度骤降时,鸟窝里保持7~8度的恒温,让鸟儿保持温暖,而非洲的白天温度高达30~40度左右,鸟巢里面依然非常的凉爽舒适。

在非洲树木稀少的地方,织巢鸟。经常在电线杆上盖一个大的鸟窝,所以当地政府每年要请很多人清除这些鸟巢,南非电力公司就有一个部门。

专门负责定期拆除织巢鸟建在喀拉哈里沙漠电线杆上的织巢鸟窝,因为庞大的鸟巢,下雨季节容易引起电线短路,旱季可能引起火灾。

可是人力有限,鸟力无穷,巨大的鸟巢被拆除后,它们下次回来盖更大、更大更结实的鸟窝。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鸟窝只是“产房”和“月子中心”,不是鸟的避雨港湾

1、对于大部分鸟类来说,鸟窝不是用来躲雨的,而是用来刺激鸟类发情,在筑巢过程中,可以促进鸟类体内激素分泌,加快导致效率。

鸟窝编织结构缜密,可以起到热量散发慢,这样就可以保证鸟类的幼儿有一个舒服环境,不是所有鸟类拥有复合型鸟巢,大部分鸟类都是独立筑巢。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2、雌性鸟下蛋后,鸟窝不仅可以保证鸟类不会滑落,还可以减少热量流失,加快孵化速度。

在幼鸟还无法独立飞行时,都是都父母照顾,等到幼儿可以飞行,鸟窝就被遗弃,然后开始忙碌地觅食,没有人类的男欢女爱,每天的目标就是生存、觅食。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3、不是所有鸟类都像非洲的织巢鸟,大部分鸟类都没有同伙,所以很多鸟类把鸟窝筑在非常隐蔽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鸟蛋不被其他动物偷走,或者人类的熊孩子偷走。

所以大部分鸟类都是把窝筑在高树、悬崖峭壁上,但是独立的鸟窝都不能躲雨,只有非洲的织巢鸟复合鸟巢才能躲雨,那么下雨时,鸟躲在哪里?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人类的建筑物可以躲雨,也可能是“杀手”

1、2018年9月份,台风“山竹”正面袭击广东,广东省内高铁停运,深圳、珠海、广州机场大量航班被取消,多地停工停产停课。

当时“山竹”最大风力达到15级,深圳的海景房落地窗玻璃都破碎,深圳大梅沙的喜来登的海景用餐大厅玻璃破碎。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外面狂风暴雨,深圳的老百姓都在家里躲雨休息,而深圳某小区的居民,发现窗外有一只大鸟淋着雨,躲在窗外,看起来无比可怜。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在市区,鸟类躲雨的地方比较少,树木有限,所以很多鸟类经常因强降雨死亡,比如根据2014年魁北克大学Anctil等人论文,加拿大极大的强降雨,直接造成游隼1/3的雏鸟死亡。

这些鸟类死亡可能是因为强降雨,温度下降后冷死,长时间降雨导致它们无法觅食,最后饿死了,还有为了避雨撞死在人类建立的高楼大厦,或者透明的玻璃上。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2、农村的建筑物比城市的建筑物更好避雨,城市的高楼大厦,很多鸟类无比达到楼顶,只能躲在车底或者空调下。

但是农村的房子基本2-3层,而且很多都是2层半或者3层半,那半层一般都会盖铁皮,这些地方可以给很多鸟类提供避雨的地方。

而燕子还直接把鸟窝筑在房子正厅,下雨的时候,它们可以飞回来躲雨,所以之前农村下雨,都不会关门,怕燕子无法进门。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下雨时,鸟类在树杈多、山洞、岩石等地方躲雨

大部分的鸟类都有感知天气变化的能力,这个功能源于它们拥有独特的骨骼,鸟类骨骼呈现中空,被蜂窝状的空隙隔开。

并且通过横纵横交错的支撑,加强这种独特的“无骨髓道”结构,一方面让鸟类最大限度减轻体重,另一方面也不会让骨骼太脆弱。

中空的骨骼给鸟类带来最便捷的地方,就是让鸟类更能适应长时间的飞行,飞行更灵活,同时中空的骨骼是鸟类自带的“气压表”。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当暴雨天气来临前,空气中气压降低,鸟类可以通过骨骼感受这种微妙的变化,最有特点的就是海鸟,人们用海鸟来感知海上风暴的这一天性,把它们视为航海气象员。

当台风或者飓风来临前,鸟类也有感知能力,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鸟类可以感受到台风来临前的次风波,这是风暴产生前的一种噪音,在接受这种是声波后,鸟类对风暴作出预判。

通过判断,它们会选择离开危险区域,回到安全的地方,如果是野外,它们就飞进树洞或者有树枝多的森林里、或者有缝隙岩石、山洞。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下雨时,回窝躲雨

大部分鸟类孵蛋育儿结束后,都远离自己鸟巢,所以不会回到鸟巢躲雨,但是喜鹊、乌鸦等鸟类比较另类。

正常情况下,它们也是不怎么怕雨,因为它们羽毛中的角质层较厚,防御雨水很强,当降雨强烈时,它们就减少外出活动,回到自己的窝里。

因为它们的鸟窝通常都是树枝构成,渗水性很强,雨再大,只要趴在窝里,问题就不大,除非台风加暴风雨。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雨的大小,决定鸟类的行为

第一、小雨不躲雨,出来淋雨觅食

如果降雨量比较少时,对大部分鸟类不仅不会造成任何威胁,反而是鸟类非常喜欢的天气。

因为在小雨的时候,各种昆虫会钻出土壤,飞行昆虫会集中低飞,给鸟类提供丰富的昆虫来源。

最明显的就是阴天小雨时,我们经常见到低飞的家燕,在海边会看到低飞的海鸥信天风,来捕捉浮游水面呼吸的鱼类。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就算比较弱小的山雀科和蜂鸟,也不会被少量的降雨干扰,这反而是它们洗澡的机会,所以微量降雨,对很多鸟类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干扰。

鸬鹚、鹈鹕、苍鹭等水鸟,雨下得很大,反而有利于它们捕食昆虫,小鱼虾等食物。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第二、突然大暴雨时,临时找地方躲雨

1、一旦大暴雨来临时,大部分的鸟类就比较悲观,在大暴雨时,我们在森林里很少听到鸟的叫声,在城市里,也看不到飞翔的鸟类,它们要么被雨无情拍打落在地上,要么在寻找躲雨的地方。

很多鸟妈妈看到下大雨,马上飞回鸟巢保护自己的小鸟,保证自己的幼鸟不被淋湿,因为下大雨,气温下降,一道湿身,对幼鸟有生命危险。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就算狂风暴雨,鸟妈妈也会冲回去,这就是母爱,就像小时候的作文,“生病、夜晚、妈妈、大雨、医院”,10个字就让很多人有一个小时候,充满母爱的画面。

如果不幸,狂风暴雨把鸟巢吹到地上,小鸟从高空摔下下来,造成粉碎性骨折。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2、在农村或者野外还好,在市区就出现很多悲剧,比如2017年,美国德州就发生一件鸟类事故。

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很多远离鸟巢的20多种鸟类躲避不及,最后在狂风暴雨中撞上了办公楼死亡。

当暴风雨来得太突然时,很多鸟类只能寻找附近的建筑物缝隙、岩石缝隙临时避雨,所以我们经常在暴风雨时,看到有鸟类躲在我们的窗户外面。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2016年7月26日,青岛突发雷阵雨,无法赶回家的鸟,紧急地在一位居民家的窗外避难。

另外大部分的猛兽,比如老鹰、雕等,对于降雨的耐受性比较强,不会因为风雨而影响它们翱翔的英姿,只有在风力和雨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台风天气,它们才会躲避到树林和山洞里。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第三、遇到暴风雨前的大台风,鸟类有“坐”顺风,有想逆风改命

1、鸟类在迁徙或者日常飞行中,难免会遇到台风,尤其是海鸟更容易遭遇大风大浪天气,面对这种毁灭性灾难,鸟类感知到暴雨的征兆,会立刻掉头逃离台风的路径。

毕竟这种灾难,连人类的战斗机、航母都得避开,更别提小小的鸟类,鸟类虽然弱小,但可不笨,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若发现有台风阻拦,会及时改变路径。

可如果有顺风的风暴,那它们就赶上顺风车,运气好的话,能提前抵达着陆点,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选择逃跑或者顺风飞。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2、有的鸟类是勇士,比如中杓鹬,这是一种勇于搏击风暴的长喙候鸟,科学家通过定位器,在2001年观测到惊人的一幕。

一只中杓鹬在迁徙过程中被热风暴拦路,它没有认怂,以11km时速扎进风暴中,经过27小时的风暴穿梭,最终以150km时速从另一端风暴出来,这就是勇士。

但不是有勇士的心就可以,还需要自身能力够硬,不然就在暴风雨中死亡,比如2012年8月份最强飓风“哈维”,以130公里时速登上美国沿海地区,结果把迁徙中的鸟儿吹迷失了方向。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鸟被雨淋时,会不会容易生病?

1、降雨是冷空气交汇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伴随着降雨,气温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且降雨过程中和降雨结束后,随着液态水的部分挥发,会带走周围环境中的部分热量,所以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为了维持身体温度的恒定,在降雨时,一般都会主动选择合适的地方避雨,大部分鸟类也是一样。

大部分鸟类由于需要飞行,所以新陈代谢非常的旺盛,身体温度也比很多哺乳动物要高很多,通常都维持在40摄氏度左右。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所以鸟类对于适宜温度的需求要比大部分高级动物要多,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大部分鸟类都演变化向覆盖浓密羽毛的样子。

相当于我们身上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在浓密的羽毛空气中,分布干燥温暖的空气,羽毛表面的角质层,有效隔绝外界的冷空气和雨水的入侵,达到保暖的目的。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2、很多人在下雨时,脚泡在水里久后,不仅皱巴巴,还容易造成体温迅速下降,非常容易感冒,而鸟类的脚没有羽毛保温,会不会容易生病?

鸟类的脚虽然没有羽毛保温,但不会造成鸟类热量的流失,因为长期的进化中,鸟类拥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局部异温,鸟类的躯干和腿部,温差能达到30℃以上。

这个特点源于鸟类脚步独特的逆流热交换系统,这样可以让鸟类的腿部温度远远低于身体温度,但略高于外界温度,所以鸟类本身不需要消耗太多热量,让腿部回温就能最大限度让热量集中在体内,所以不会造成热量损失而导致感冒等疾病。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3、下雨时时候,我们很少看到湿漉漉的鸟,因为鸟类频繁用喙部梳理自己的羽毛,鸟类梳理羽毛的东西,一般都是先喙自己屁股部位,然后再喙全身羽毛。

先喙屁股那个地方,是因为鸟类尾巴附近的尾脂腺有油脂,鸟类把油脂刷到羽毛上,那么雨水就无法停留在羽毛上,人类很多发明的产品,也是利用这里原理,油水不溶。

鸟类的羽毛不仅能够严密地把躯干和头部包裹起来,交错的形式,还可以防止有雨水进入。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写到最后:现在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很多鸟类的栖息区域和城市紧密连接,对于这些鸟类,它们不得不利用身边建筑物躲雨,就算知道被人类抓的风险。

很多城市里的鸟类在公园、凉亭、一些废弃烂尾楼内部、桥洞、阳台、停车场、公交车站挡雨棚等等,都可以看到它们影子,它们逃过了狂风大雨,却逃不出人类的魔爪,要么被抓回来养,要么被送到烧烤摊。

有的爱心人士,还在城市设置专门供鸟类避雨的临时鸟窝,本来出发点非常好,却成为小部分人抓鸟的陷阱。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小时候人们问我家住什么地方,我总是这样回答:“那最高的鸟窝下,就是我的家”,鸟窝是家的路标,鸟窝挂在岁月的枝头,无论风霜雨雪,总模糊不了回归的乡路。

鸟窝的框架结构,仿佛是地球的经纬线,鸟窝是地球的简洁构图,是人类浓缩的家园。

请大家善待被淋雨的鸟儿,那个画面像极“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的样子。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