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什么是胡桃夹现象?

问:什么是胡桃夹现象?

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从正常生理解剖上看,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的动脉之间,都会形成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正好让我们的左肾静脉穿行在它们之间。

所以,从外观上看上去,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仿佛就像一个夹胡桃的夹子一样,夹住了穿行的左肾静脉。

但是,在正常情况,这个“胡桃夹”是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只有在发生异常病理改变时,这个胡桃夹就会使左肾静脉受到挤压,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而产生这些病理症状的现象,就是胡桃夹现象,在临床上也叫胡桃夹综合征,又称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那么,这个胡桃夹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它有哪些症状表现?如何确诊?如何治疗呢?

下面我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仅供参考。

什么是胡桃夹现象?

胡桃夹综合征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从正常人体解剖学上看,我们的右肾静脉,是直接注入到下腔静脉中,行程短且直。

但是左肾静脉却不然,它需要先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胡桃夹),才能注入到下腔静脉中。

但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个肠系膜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胡桃夹),是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等组织所充塞,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不至于使左肾静脉受到夹角的压迫。

但是,当遇到病理情况,如孩子青春期发育较快,身高迅速增长,脊柱过度伸展,身体过瘦,缺少必要的脂肪保护,甚至有肾下垂,肿瘤发生等情况发生时。

这时这个胡桃夹的夹角就会过小,一般小于35°-39°,会让穿行其中的左肾动脉受到挤压,而引起血流变化和相应的临床症状。

这就是胡桃夹现象,即胡桃夹综合征的产生大致过程。

胡桃夹综合征有哪些症状表现?

胡桃夹综合征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血尿、直立性蛋白尿,尤其是在运动后血尿、蛋白尿明显加重者。

下面重点讨论一下胡桃夹现象的血尿和直立蛋白尿形成过程。

1.血尿症状:尽管为常见症状,但并非所有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都会出现。

主要病因是左肾静脉受压后,导致肾静脉高压,产生左肾静脉淤血,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一般情况下,以镜下血尿为多见,肉眼血尿可间断性出现,活动后可加重,严重者会造成失血性贫血。

2.直立蛋白尿症状:病因与血尿相似,主要是胡桃夹角减小,导致左肾静脉受压,造成肾静脉高压,产生左肾静脉淤血,使得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滤出增加,产生蛋白尿。

而且患者在直立体位排尿时,尿蛋白排出增加,这是因为尿来源于左侧的肾脏。

此外还有盆腔疼痛、腰痛、以及性腺静脉曲张,包括精索静脉曲张和卵巢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的发生。

部分患者,还可能会伴发失血性贫血、直立调节障碍以及胃肠道症状。

什么是胡桃夹现象?

如何确诊胡桃夹综合征?

如果患者出现肉眼血尿、体检时发现镜下血尿或蛋白尿、盆腔及腰痛疼痛,以及男孩出现明显的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目前临床确诊胡桃夹综合征的流程大致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液化验)以及影像学检查。

其中,超声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患者左肾静脉实时的血流峰值和容积,帮助判断患者病情。

而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主要是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的可能。

但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金标准还是左肾静脉造影,如果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压力差>3mmHg,就可以基本确诊属于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的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遵医嘱,由临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决定。

1.保守治疗:如果症状较轻时,可以遵医嘱先进行保守治疗,重点是增加患者体重;一般来说,18岁以下患者,经过2年的保守治疗,症状都会获得缓解。

2.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较重,如出现大量血尿或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尤其是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以及醋酸氟氢可的松等。

3.手术治疗:对于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合并精液质量差、男性不育症的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应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遵医嘱选择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或支架置入术等。

什么是胡桃夹现象?

总结1:胡桃夹现象,也叫胡桃夹综合征,是由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胡桃夹),夹住了穿行在它们之间的左肾静脉,导致左肾静脉受压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总结2:大多数患者,胡桃夹综合征的症状较轻,经过保守治疗以后症状会得到缓解;病情较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总结3: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想要预防胡桃夹综合征,可通过均衡营养,避免身体脂肪减少,来降低发病概率。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应用需遵医嘱;评论区中推荐的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