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枪刚出现时弱于弓箭,欧洲人坚持使用,而人放弃?
答:
火枪刚出现的时候,杀伤力确实要弱于弓箭。但如果说中国人放弃了使用火器,这就是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中国古代从未放弃过使用火器,只不过是因为在清朝中后期的时候,欧洲那边的火药武器发展特别迅速,而中国这边发展缓慢,所以才会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觉,仿佛清朝被列强用枪炮强行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没有火枪。
中国的火枪,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在唐朝的时候,中国的道士们在炼丹的时候,偶然发现硫磺、硝石、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爆炸,继而发明了火药。到了宋代之后,一些能工巧匠发现,可以把火药放在竹管里,突然爆炸后,可以将弹头喷射很远,由此发明了最原始的火枪。
火枪刚出现的时候,大家还是以竹管作为枪管,这个威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不但射程短、杀伤力小、无法瞄准,而且还很容易炸膛。用这种火枪去攻击敌人,能不能打到敌人不好说,很容易先因为炸膛把自己给伤了。
相比之下,弓箭和弩箭,杀伤力显然更大,而且也能瞄准,还不用担心炸膛的问题。所以,火枪刚出现的时候,几乎没人觉得这玩意儿能取代弓箭。
再后来,到了元朝的时候,随着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火药的技术也被带到了中亚,继而被带到了欧洲。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也发现了火药的一些优点。比如声音大,更吓人,而且可提升的空间更大。唯一的难点在于,怎么解决炸膛的问题。
古代人的科学技术不行,但是脑子并不笨,很快就想到了加厚枪管的壁厚,增强枪管的强度。但这样一来的话,火枪就会变得很笨重。所以渐渐地,炮就开始出现了。
据说欧洲人第一次见识火器,是在14世纪中叶,也就是元朝后期的时候。当时西班牙派大军进攻阿拉伯地区,结果在战争当中,阿拉伯人使用了最原始的火炮,当时西班牙人还以为是妖术。后来才知道,原来这玩意儿叫火药。
从这时候开始,火器的概念,开始传入欧洲,并且迅速发展了起来。
当火器开始传入欧洲,并且开始逐渐发展的时候,中国这边,火器其实也在迅速发展。元朝末年的时候,随着南方农民起义声势越来越大,最后搞得元朝在南方的统治,近乎彻底崩溃。最后,朱元璋又战胜了其他农民军,统一了南方,继而进行北伐。
在和元朝军队战斗的过程当中,明军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元朝的骑兵是很强的,在冷兵器时代,蒙古骑兵几乎就是最完美的战争机器。想要战胜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同样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但问题是,当时农民军大多在江南地区,没有足够的马匹,很难建立起能够和元朝骑兵正面抗衡的强大骑兵军队。
既然这样,那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够战胜蒙古骑兵了呢?
在这个过程当中,南方的农民军渐渐发现,火器是个不错的选择。
火器在发射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声音,很容易让蒙古铁骑的战马受惊,失去控制。另外,火器的杀伤力也足够大,可以远距离作战。利用距离优势,抵消蒙古骑兵的速度优势。
于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中国的火器开始迅速发展。当年南宋时期使用的竹管,早已被替代成铁制的枪管。不管是射程还是杀伤力,都提升了不知多少倍。另外,在和蒙古骑兵的作战过程当中,明军也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火器战法,并且发展出了完整的火器部队。在这个时代,明朝的火器技术,是远远强过欧洲的。
但是,随着明朝赶走了北元朝廷,统一了中原,情况再次出现了变化。
中国这边,因为内部已经统一,而且在明成祖朱棣去世后,明朝的国策也开始由攻转守,战争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偶尔边境出现一些战争,也都是被动性质的防御战。战争减少,就意味着对武器的需要降低。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聪明人都忙着去学四书五经,忙着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自然也就没人再去研究如何提高火器的杀伤力。于是,中国的火器发展,至此开始陷入了暂时的停滞。
反观欧洲那边,此时则开始进入文艺复兴时代。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除了各种文化在迅速发展之外,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是极为频繁的。战争的频繁,就导致国家对火器的依赖程度极高,研发投入也相对较高。所以,在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欧洲的火器水平,开始迅速发展,逐渐追平了中国这边。
在明朝成化年间,当明朝高层正在围绕太监和后宫进行权力斗争的时候,欧洲这边出了一个奇才,叫做达芬奇。没错,这个达芬奇,就是我们以前课本上画鸡蛋的那个达芬奇。不过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达芬奇,除了会画画之外,在武器设计方面也是个奇才。达芬奇曾为欧洲贵族设计了各种武器,大幅改进了火器。甚至连潜水艇这种东西,都被设计了出来。
在当时的欧洲,达芬奇其实只是一个缩影。除了达芬奇之外,还有无数的聪明人,都将智慧投入到火器的改良和设计当中。此后不久,欧洲又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进入大航海时代后,强大的火器,就意味着能够在海外取得更多的胜利,占领更多的殖民地,继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此一来,欧洲人自然更愿意花心思去改良枪炮,提升火器威力了。
就这样,到了明朝中晚期的时候,当葡萄牙人坐着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边的时候。明朝这边忽然发现,自己的火器威力,已经远不如欧洲人了。
所以,明朝晚期的时候,明朝政府还经常从葡萄牙人手里,购买火枪和大炮。同时,明朝军队自己也在改良火器。比如明朝后期著名的关宁铁骑,就成功地将火器和骑兵结合在一起。可惜武器的先进,并不能改变明朝的颓势。最终,明朝还是灭亡了,被清朝取而代之。
清朝建立后,最开始的时候,对火器其实一样十分重视。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据说当初就是死在明军的大炮之下。所以,清军入关后,对火器其实相当重视。从顺治时代一直到后来的乾隆时代,清军内部一直都有成建制的火器军队,而且战斗力很强。
但是,要注意一点,在乾隆时代之前,不管是欧洲还是中国,大家其实都是火器与弓箭并行的状态。既用火器,也用弓箭。这主要是因为,直到乾隆时代,大家依然没有解决枪炮炸膛的问题。火枪威力很强,但还是存在容易炸膛,而且没法瞄准的缺点。
乾隆时代,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曾带领英国使团来到中国,觐见乾隆皇帝。当时马嘎尔尼还给乾隆带了不少礼物,其中就包括当时英国最先进的火枪。然而这次见面之后,乾隆皇帝却将英国的火枪弃之不用。这往往也被后世视作是乾隆皇帝昏庸的证据之一。当实际情况,其实不是这样的。乾隆当时之所以不在乎英国的枪,是因为当时清朝的枪,威力并不逊色于英国的枪,甚至比英国的枪更强。
但是,在马嘎尔尼抵达中国的同时,欧洲那边还在发生一件大事,这件事最终彻底拉开了中国和欧洲的差距。
这件事,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后,欧洲开始由原始的手工生产时代,迅速进入机器生产时代。生产力的进步,对火器威力的提升,是难以想象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欧洲人对枪做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改变。一是膛线的大规模推广,二是枪管由原来的铸造,改为冷锻钻孔。
对于这两个改变,我们简单解释一下。首先是膛线,膛线就是在枪管里加上几条线,子弹飞出来的时候会进行旋转,然后利用陀螺仪的原理,保证子弹的稳定性。简单来说,加上膛线之后,枪就可以瞄准了。早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膛线其实就已经出现了。但手中制作的时代,注定这东西没办法大规模推广。然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人们有能力大规模制作带膛线的枪管,这个问题瞬间就解决了。
另外,则是枪管的制造。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不管是欧洲还是中国,都是用铸造的方法来制作枪管。铸造的枪管,肯定会有一些看不见的裂缝,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当火药在枪管里爆炸的时候,枪就会炸膛。这个问题,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中国和欧洲都没有解决。
但是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欧洲那边将原本的锻造改为冷锻钻孔,也就是先锻造出一根实心钢棒,然后直接在钢棒上钻孔。这样制作出来的枪管,可以完美解决炸膛的问题。
炸膛和瞄准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欧洲的火器威力,瞬间就超过了中国。而且,也可以完全取代弓箭了。所以在这接下来短短几十年里,欧洲的火枪开始大范围取代弓箭,成为军队的主要武器。与此同时,随着欧洲化学科学的发展,火药也在逐渐改良。就在同一个时代,欧洲还出了一个牛人,叫诺贝尔。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发,经过诺贝尔的研究之后,欧洲的炸药威力,已经提升了太多倍。
枪管、膛线、炸药……这些变化累加在一起,就导致了在马嘎尔尼后的几十年里,欧洲的火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等到几十年之后,当英国人再次来到中国的时候,英国人手里的武器,已经可以轻易碾压中国了。而中国这边,因为之前几十年战事极少,武器发展甚至还有所退步。大家觉得火枪不太稳定,还是使用弓弩比较顺手。所以,这就出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用弓箭去对付欧洲人枪炮的情况。
总得来说,中国其实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火器。只不过在清朝中后期,清朝的特殊国情,导致国家和世界脱轨。而欧洲方面,当时又恰好赶上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的发展时代,所以双方的差距才会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