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日本人为何不能真正地反省二战?

问:日本人为何不能真正地反省二战?

答:

笔者认为《皇国史观》是日本二战之后否认侵略战争与美化侵略历史的源头。这导致了日本不能真正的反省二战。

《皇国史观》是一本日本军国主义的史观,反应的是日本天皇制度下其统治阶级高层的主要意识形态。这本书宣扬的观点核心是将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宣扬成世界上“最优越”;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宣扬成“生存自卫战”“解放亚洲”;将发动侵略战争的战争犯宣扬成“为国捐躯”“英灵”。

让我们翻开这本《皇国史观》来看看里面的记载:

1、 捏造虚拟的神话历史-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

十七世纪的日本学者河田春满与其弟子和贺茂真渊认为要建立日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就必须要先树立日本国的精神,而要建立消除以中华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的污染”,这俩学者把记录日本神话传说的《古事记》与《日本书记-神代卷》奉为经典,把神话当成历史,并臆造出以神皇一脉相承的神国,皇国史观为依托的日本国至高无上的复古神道理论。理论认为日本处于天地初分前连接“天地间的蒂之处”,天地生成后最初的国家便是“神”造之日本,所以日本是“神所生之国,与万国乃天壤之别”,并称此为“宇宙之公论”。平田又称,因为“我天皇是天照大神之后裔”,所以是“现人神”,“世界万国都要服从皇国是不言而喻的”。

之后的日本学者佐藤信渊继承并完善了这一理论,提出了由神国日本武力统治世界的宏大战略:“皇国日本乃是最初形成大地之国,是世界万国之根本……全世界悉应为郡县,万国之君长皆应为臣仆。”并首先提出了日本国欲统治全世界,第一步就应该剑指中国东北。

美化、凭空捏造神话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以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福泽谕吉为首的一部分人,则开始不断抹黑中国。《脱亚论》中说:中国固陋之至,“不知改进之道”,一味“眷恋古风旧习”;学校教育的宗旨只讲“仁义礼智”,“不知真理原则”;等等。并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归结为“人种来历的特殊”其认为“方今东洋列国之中,作为文明的中心并堪任盟主以阻挡西洋诸国者,舍日本国民又其谁也!”而大川周明则在其《日本二千六百年史》中说:“我们今日的意识,实在是亚细亚意识的综合,我们的文明,是全亚细亚思想的表现”。

为了进一步愚弄日本臣民,1869年建立了举行国家神道活动的象征性设施东京招魂社(1879年更名为靖国神社)。此后,凡是为“皇国”捐躯者都祭奉在这里,靖国神社遂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国家的祭坛和鼓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基地。

日本人的这种自傲、自负的心理成为了日本民族主义的精神起源,他们宣扬暴力崇拜,绝对服从和坚信只有战争才能摆脱国家面临的困难。同时他们认为自己才是亚洲的“一等人”其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2、 侵略有理-推行军事封建法西斯主义

侵略有理是日本右翼势力为战争行为而编造的理论,他们宣扬战争是为了包围日本国的安全,捍卫日本国生存的根本。其现实的理论根据是日本被全世界包围,其生存的必须品石油、铁矿、橡胶等战略物质均被切断,日本国因此必须向英、美、中、荷兰等国家开战。有且只能这样,日本国才能突破重围,获取自己需要的战略物质。

河相达夫在《中日提携之原理》中曾经记载,“九一八”事变的起因是中国侵犯了日本在满洲的主权,却不曾想日本在中国的满洲哪里来的主权!其对“七七事变”的描叙则是因中国驻军开枪挑衅,责任不在日军。认为日本入侵他国是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带有其文化使命的,是为了要实现所谓的“东亚共荣”。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所以1941年末,天皇发布的“宣战诏书”也是如此标榜“为自存自卫计”。

军事封建的法西斯主义把侵略战争宣扬成解放亚洲的战争理论,宣扬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主要的战争对象是英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日本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从白人的压迫之下解放亚洲国家,为亚洲国家带来共荣。这点可以从战争结束后,日本一些右翼分子的发言中可以看出端倪,1988年,时任国土厅长官的奥野诚亮说:“什么是侵略,什么是军国主义,这些国家当时已沦为殖民地受白人压迫,我们的目的是去解放他们。”樱井新宣称:“与其说是侵略战争,毋宁说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托它的福,从欧洲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结果教育也相当普及,……只不过半个世纪,整个亚洲便出现经济繁荣的气势,也使他们民族强盛起来。”

有了以上这些专家学者的理论基础,日本军部下层与民间急进的法西斯主义势力极为活跃,这些人始终主张以暴力手段实现日本的法西斯化,这种行为在1931-1936年达到高了。他猛烈的冲击着日本的政党政治和元老、重臣、财阀势力。最终导致日本军部上层自上而下的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实现了日本法西斯化的进程。

3、 被奴化的日本国民-武士道精神

最早的武士道,是日本本土武士结合中国儒家思想,形成的一种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忍让的封建伦理规范。武士道的形成为日本文化传统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明治维新后,武士做为武士等级虽然被废除,但武士道的精神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深深的存在在他们脑海中。不过武士道之前是效忠封建领主,现在是效忠为天皇。军国法西斯则更进一步,把武士道精神灌输到军队之中。

1882年,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语》规定:“我国军队世世代代为天皇所统帅”。《军人训诫》进一步规定:“必须把天皇当作超人来崇拜”,即把天皇视为“超人”的“神”来崇拜,“这是军纪的唯一的最高根源”。 从此日本军队的军人精神以“忠诚”(效忠天皇)“勇敢”(勇于为天皇而战死)、“服从(作驯服工具)为主,这也成为了日本军人的主要道德标准。 除了军队,在对日本国民的奴化教育上,1890年,天皇发布《教育敕语》,要求国民在国为“忠臣”,在家为“孝子”,像武士一样“忠君爱国”,使武士文化渗透、灌输到广大日本人的灵魂中。1936年,文部省的《国体之本义》对《教育敕语》的内容加以引申,指出“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奉皇福之神敕永远统治,是为我万古不易之国体。基于此大义,作为一大家族国家,亿兆一心奉戴圣旨,充分发挥忠孝之美德,是为我国体之精华。此国体为我国永远不变之根本原则,贯通于国史而虎炳生辉”。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操作,引诱国民投入到侵略战争中去,使国民在不知不觉中泯灭理性和自我,从而狂热地去应征参战。日本军国主义在这种疯狂的“为天皇而死即成神”和“武士道”精神的驱使下,野心膨胀,野蛮残忍,世所罕见。

结束语:只有真正的正视历史,才能做到以史为鉴。日本受皇国史观的蛊惑的不在少数,皇国史观毒害了日本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对现在的影响也事实存在,导致了部分日本人不愿意正视日本在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果日本不能自上而下的根除皇国史观,日本就不会正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