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问: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答: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说,一个政治人物能够不抽烟、不喝酒、不好色、不恋权、不贪财和不动摇的话,他一定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最起码也会成为正面的人物?对此,我只能回答“不一定”,因为希特勒就通通满足以上的条件,而他显然和“伟大”或者“正面”等词语无缘。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着实事求是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进希特勒的世界,看他是如何崛起并且弯道超车的。作为混迹于街头的流浪汉,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第三帝国的元首?又是如何一步步挑起世界大战?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1889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的一家名为“波麦”的小客栈,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是当地的一名海关职员,母亲克拉拉·普兹尔是一名家庭妇女。由于两个兄弟和一个姐姐相继夭折,他只剩下了一个哥哥阿洛伊斯·希特勒和一个妹妹保拉·希特勒。

父亲老希特勒虽然收入不高,但脾气却异常火爆,而且还非常好色。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后,他甚至不顾世俗的眼光娶了自己的外甥女为第三任妻子,这才诞下了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小希特勒的童年是不幸的,在学校里被同学凌辱,在家里被老希特勒胖揍,只有母亲能够安慰安慰自己。十岁以后,他决定效仿哥哥阿洛伊斯·希特勒那样也离家出走,结果却遭到了父亲的更严厉惩罚,还被关在阁楼里两天都没有吃饭。据妹妹保拉·希特勒这样回忆:

童年时,阿道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痞子,几乎每天都要挨父亲的揍。

可以说,正是这些童年阴影极大地影响了甚至扭曲了希特勒的性格。以至于,他在成年后形成了强烈的报复心态和反抗意识,毫无家庭观念和人性伦理可言,成为了世界级的魔头和屠夫。

1903年1月,希特勒的父亲在早晨散步时因患中风抢救不及而死,14岁的他不仅结束了提心吊胆的日子,而且还顺带成为了家里的“户主”。在母亲的溺爱下,他终于过上了“贫穷但却开心”的生活,也算是悠哉悠哉吧。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看着儿子一天天沉沦,母亲克拉拉干着急也没有办法,希特勒实在不是读书学习的料。万般无奈下,她只好同意他去“投身艺术事业”,但终究只是南柯一梦而已!

1906年,17岁的希特勒满怀信心前往维也纳艺术学院求学,立志成为像卡尔·施皮茨韦格那样的画家和艺术家。不过,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他竟然因为专业成绩太差而两次被拒之门外。

离家之前牛皮吹得太大,现在被啪啪打脸后无言返回。于是,初中毕业的希特勒开始了漂泊流浪的“艺术家”生活,整日都在多瑙河畔逍遥和闲逛,享受着空虚寂寞的快感和囊中羞涩的悲催。

虽然体弱多病的克拉拉正靠着微薄收入艰难维持生计,但希特勒却拒绝为家里分担压力,固执地追求“艺术家生活”。1907年,47岁的母亲在乳腺癌治疗中死于三碘甲烷中毒,而主治医师艾德瓦德·布洛克就是一名犹太人,这件事大幅加剧了他对犹太人的仇视。

父母双亡后,18岁的希特勒将妹妹安置在婶婶家,自己则继续前往维也纳去追求“艺术”。关于这段记忆,他在《我的奋斗》中是这样讲述的:

手中提的是一只装满衣物的箱子,心里装着的却是不屈不挠的信念。

为了生存,希特勒重拾画笔以卖画为生,可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作品问津,犹如街头流浪汉一般饥一顿饱一顿。正当他穷困潦倒之时,正当他前路迷茫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了。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各国的矛盾越来越大,到了19世纪末时已经难以调和,逐渐形成了两个敌对的“德奥同盟”和“法俄同盟”。由于在亚洲和北非的冲突,英国和德国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最终放弃了“光荣孤立”的传统加入法俄同盟从而形成了“协约国集团”,而“德奥同盟”也吸纳了奥斯曼帝国加入从而形成了“同盟国集团”。

以此为标志,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之间已经是泾渭分明,两方赌徒已经齐聚赌桌前只等一个由头。1914年6月12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同德皇威廉二世举行会谈后准备加速进程,遂于当月底前往萨拉热窝去挑衅,终于遭到了枪击身亡。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后,奥匈帝国立即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毫不避讳地进行战争威胁。一个月后,除了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以外,德、俄、英、法等国也相继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了。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战争当然是不幸的。但是,这对迷茫无助的希特勒来说却是一次机会,一次翻身的机会,他犹如打过兴奋剂一般亢奋起来,欢迎雀跃前去报名参军。

结果,希特勒又一次悲剧了!当年,他豪情万丈去维也纳艺术学院求学被两次拒绝,理由是专业能力不合格;如今,他豪情万丈去维也纳征兵站报名参军又被拒绝,理由是身体素质不合格。

希特勒还不死心,只好跑到慕尼黑去应征巴伐利亚的地方后备军,也算是退而求其次吧。幸亏,德国在一战中死伤严重,兵源补给逐渐不足,只能将一些地方部队也送上前线,他就以巴伐利亚第16后备步兵团的一员参战了。

作为预备役部队,希特勒所在的步兵团自然是战斗力不强,甚至可以说是孱弱,基本上屡战屡败,数任团长也是死走逃亡。不过,他本人却是一个例外,不仅战斗英勇无畏,而且简直是视死如归,终于升为了下士军衔。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1918年5月,希特勒参加了索姆河、马恩河和马尔纳的春季攻势,因为单枪匹马活捉4名法国士兵而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直到若干年后,他虽然已经飞黄腾达并且成为国家元首,但依然还在正式场合中佩戴着这枚不起眼的勋章,可见在心目中的地位。

虽然希特勒足够顽强,也足够英勇,但个人还是无法扭转战局,德国终究还是在一战中落败了。1919年6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凡尔赛宫被迫接受了英国、美国和法国的条件,签署了所谓的《凡尔赛合约》。其中,除了同意割地赔款以外,还规定未来只能保留10万陆军,其余军队都全部解散。

于是,连德国国籍都没有,而且还在二流部队服役的希特勒自然遭到了裁撤,从此又一次流落街头。当时的他非常失望,也非常郁闷,既因为国家,也因为自己,偶尔还会去慕尼黑的酒吧去闲坐。

在此期间,希特勒无意中接触到了当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党,全称是“社会主义工人党”,德文缩写“NAZI”音译为“纳粹”。乍一听,还以为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政党呢,其实完全是在挂羊头卖狗肉,纯属就是为了博眼球和赶时髦的极右翼组织。

犹如找到了暗夜中的灯塔,希特勒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成为该组织的第97名成员。借助这个平台,他开始展现出了惊人的煽动力和宣传力,不断招募一战的退伍老兵参与其中,甚至还制定了武装暴动的计划。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召集了数百名支持者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内,通过极具蛊惑力的演讲发起了暴乱,史称“啤酒馆暴动”。当然,德国当局也没有惯着他们,很快就出动军警予以镇压,除当场击毙16人以外,还将近百人都逮捕入狱。

1924年4月,希特勒因为通过“啤酒馆暴动”阴谋颠覆政权而被判处了五年有期徒刑。但是,他却大言不惭地当庭表示:“你可以判我有罪一千次,但历史将把这个判决撕得粉碎”

入狱以后,希特勒成为了苦行僧一样的人物,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就是读书,然后开始创作《我的奋斗》一书。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主体框架,把个人的命运和德国的命运融为一体,塑造了荣耀光彩和坚定无畏的形象。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兴登堡出生于传统的军人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让他的军旅生涯和人生履历都非常顺利。一战期间,他领导第八军在东线战场力挽狂澜,牢牢抵挡住了沙俄的攻势,之后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德国虽然最终战败,但国内民众把主要责任都归咎于“十一月革命”,作为军队统帅的兴登堡依然被视为国家的英雄。1924年12月20日,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兰茨贝格监狱被关押13个月的希特勒提前释放,据他在日记中这样记载:

出狱那天,所有人包括典狱长都哭了,但我却没哭,因为我把他们已经争取到自己的事业一边了!

1925年2月28日,在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过世后,兴登堡成功当选为第二任总统。他的当选表明,德国国内的军政大权依然掌握在右翼势力和保守势力手中,始终对于《凡尔赛合约》耿耿于怀。

不过,兴登堡的一系列内外政策却让他的支持者们大失所望,丝毫没有挑战《凡尔赛合约》的限制。他不仅支持继续同英法势力和解,而且还刻意打压和限制民族主义势力,但对于经济窘境却是一筹莫展。

在这种背景下,希特勒和纳粹党乘势崛起,开始活跃于德国的政治舞台。基本上,他们喊着最嘹亮的口号,但却干着最龌龊的事情,不断欺骗和愚弄民众。

1931年11月初,随着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议会席位不断增加,作为总统的兴登堡第一次出面接见。只不过,他对于这位功勋卓著的元帅和总统有些畏惧,全程都表现得毕恭毕敬和低眉顺目。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1932年,随着兴登堡总统任期即将届满,希特勒信心满满地宣布参选。他认为,对方虽然在民众中拥有足够的威望,但已经是80岁的老人,而自己40多岁正值壮年,应该能够成功当选。

随着选举结果揭晓,希特勒竟然只获得了36%的选票,大幅落后于兴登堡,从此再也不敢公开挑战对方,反而开始进行拉拢和讨好。受此影响,年迈的总统竟然乐观地认为这个年轻人虽然有些激进,但自己还能驾驭得了。

1933年1月30日,经过一个月的秘密谈判后,纳粹党领导人希特勒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德国总理。上任之初,他在所有大事上都听从兴登堡,表现出一副“乖宝宝”的模样,让所有人都不再提防自己。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在在东普鲁士去世,德国的天彻底变了。短短几个小时后,希特勒将总统、总理和军队统帅的职务集于一身,从而为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提供了可能。

从此以后,希特勒开始有条不紊地扩军备战,首先将陆军由10万人的定额扩充到30万人。为了不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他开始秘密恢复空军和海军,还开始恢复军舰、潜艇和战机的生产。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1935年,希特勒看到英国和法国绥靖主义盛行,竟然对自己违反《凡尔赛条约》的一系列行径不疼不痒地叫嚷了几声而已。于是,他公开撕毁了和约,还重新恢复了义务兵役制,不断扩充陆军、海军和空军的规模。

到1936年时,德国的总人口还不到七千万,即便算上苏台德地区后,总人口也不超过八千万。但是,希特勒却已经组建了100万以上的陆军,而且还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除了坦克、重炮和潜艇等先进武器外,战机的产量更是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完全摆脱了《凡尔赛合约》的束缚。

难道!近在咫尺的英国和法国看不出来德国的意图吗?显然不是。

当时,英国和法国刚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爬出来,寄希望于牺牲其他弱小国家的利益来维护自身利益,因而避免与德国直接为敌。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法拉第都认为,只要通过“绥靖政策”就能实现祸水东引,让希特勒去找别人的麻烦。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于慕尼黑举行会晤,在捷克斯洛伐克缺席的情况下擅自签署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并入德国。同时,各方还签订了“彼此将永不作战”的宣言,将绥靖主义推向了高了。

就这样,在绥靖主义政策的持续纵容下,纳粹德国的胆子越来越大,步子越来越快。在将子弹上膛后,希特勒的第一枪将会打向哪里?

希特勒是如何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变成第三帝国元首的?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突然出动了58个师,使用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了“闪电式”进攻。到了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欢迎关注支持@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