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视剧通常几十集只花三四个月拍摄,而电影一般要花近一年甚至几年时间拍摄呢?
拍摄时间与呈现的作品时间为什么不成正比?
答:
主要原因是摄影,电影摄影和电视剧摄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作模式,常规情况下,两者投入的时间成本差距巨大。(极少数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才会在职员表里出现“摄影”“摄影指导”的职位),运镜和灯光,这是电影制作和电视剧制作在摄制阶段区别最大的两项工作流程。
复杂的镜头调度和布光,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摇臂、轨道、飞猫、伸缩炮等器材和厂工,需要频繁更换镜头,需要拉皮尺测焦点,需要地面打瞄点协助演员走位,需要花更多心思去现场藏麦、藏灯,需要更专业的电工、大量的灯,灯架,和更多的灯爷...
带之而来的是现场服化道等部门工作量的连锁反应和指数型增加,复杂的镜头调度特别是长镜头非常考验演员、摄影、焦点员的功力,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反复NG。一天的工作进度,电影拍了俩镜头,电视剧可能已经拍完剧本第一页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对话的常见场景。电视剧一般只需要正反打两个过肩镜头,有钱一点的剧组再搞个中景机位Q,两盏大功率镐灯把整个屋子打亮,要么直接棚顶挂LED,两盏柔光灯搭点米菠萝Q、黑旗,补点演员面部光,三台摄像机同时开机,一场戏效率极快。
良心点的也就加个轨道车、滑轨补个环绕镜头、推拉镜头,大部分国产剧室内灯光方面,能保证窗外天空不过曝就已经算导演比较讲究了。
而如果同样的场景,电影来拍呢?那可能需要摄影机从两个演员相向坐着开口说话开始向后移动,轨道车要铺的坚固平稳,厂工推的过程中一要保证车子不晃,二要注意不发出太大噪音惹毛录音的杆爷。
其中一个演员说了几句后起身跟着摄影机运动方向走,走一段停下向右拐,再走一段站定回头看另一个原地坐着的演员,说一段台词后再次回到坐着的演员身边,而焦点要保证这个过程中走动的演员脸上/后脑勺始终不能丢焦,一般失焦超过两秒那导演要看着监视器骂人了。
某些网民老喜欢问为啥不用自动对焦的机器?不一样可以拍?因为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导演需要演员第一句台词说一半的时候,焦点切到旁边桌子的花瓶上,演员说第二句台词的某个关键词汇的时候再切回该演员正在拿水杯的手上,演员转过身去,焦点要第一时间顺着演员的目光跳到对面演员的脸上...
某尼表示某些网民你吹牛别带上我。
也许剧本还需要这个演员回到坐着的演员身边时侧着脸说一句很重要的台词,那摄影机又得跟着演员往回走,并且机位高度要升,然后推一个脸部大特写结束。这样的话,机械组就要在轨道车上加一个小摇臂或者升降臂,现场执行要制定新的流程表,副导演要重新安排演员走位的节奏以适应复杂的机械调动,摄影组要反复实验磨合熟悉镜头路线,灯光组除了之前落实的背景光、人物光、面部移动光、桌子上台灯的逻辑光、窗户外透进来的拟月光,要重新调整灯光位置,挪动灯架为运动中的摄影摇臂让路。录音组要重新埋线、藏麦,杆爷抓耳挠腮的考虑怎么让话筒跟着演员走保证杆的影子在现场十几盏灯的环境中不穿帮。电工要考虑这么多灯具同时工作的时候保证电压稳定,并随时给某盏灯调压。
这还没说道具组呢,你可以带入一下。
什么?你说你拍的胶片?哦,那乐子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