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卫道在的名山大川有哪些奇遇?
里,相当多都是受官方支持的,谭卫道也一样。法国政府和巴黎自然博物馆将支付他的全部费用,并且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法律、交通以及其他传教士的帮助等。(Scott,2004:57)关于天主教会是否应被视为法国19世纪的殖民工具,一直都有一些争论。如果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那么教会显然是西方列强对华殖民的强力武器。但若换一个视角来看,许多传教士的事迹却也是可歌可泣的。不管怎样,在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眼中,传教士的的确确是法国政府的帮凶。(Scott,2004:57) 三、在中国内地的三次博物学考察 尽管谭卫道在奔赴中国的路上遇到不少的麻烦,但相对于前辈们,已经好很多了。1862年7月5日,谭卫道到达北京。他来到北堂(Peitang,今天的北京西什库教堂),打算在教会的学校里建立一个自然博物馆。不过这所学校位于南堂(Nantang,今天的北京宣武门天主堂),于是他便转去那里。 1. 在北京和内蒙古的发现 到北京后,谭卫道在教会学校里教授自然科学,业余时间学汉语。他也常到北京周边的草原、西边及北边山区采集物种,收集标本,为他的自然博物馆添砖加瓦。 在北京郊区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谭卫道
答:
谭卫道将在北京采集的物种寄回巴黎。这些在中国人眼中看似平凡的生物,在欧洲人眼里却分外醒目。巴黎的学者们也意识到了谭卫道具有的出色才能,希望他能做进一步的考察。谭卫道本人也觉得这一带的生物多样性不是很丰富,应当深入内地探索一番。于是,在动物学家、巴黎自然博物馆馆长爱德华(Henri Milne-Edwards)的正式委托下,谭卫道前往内蒙古考察自然地理环境,采集物种。
不过,想到要离开北京,他仍有疑虑,因为他一直觉得教会工作才是第一位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克服了心理障碍:“我的上司认为,考虑到宗教的间接价值,在工作之余,用一点点业余时间去为政府机构做点物种采集之类的科学研究工作也是可以的。”(David and Fox,1949:XV—XXXII)只是,这可不是一点点时间,谭卫道的后半生几乎都花在这方面的研究上了。
1866年3月12日,谭卫道到内蒙古几字形黄河区域考察。这一路途经张家口、萨拉齐、渭水、乌拉山、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期间,他得到了一个喇嘛的帮助。这个喇嘛一路上给谭卫道做向导。他原是佛教徒,后来受洗入了天主教。后来谭卫道每谈到这一点,都显得很兴奋。
谭卫道对这一地区的土壤、动物、植被、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了详细考察。他常常在毫无参考文献的情况下,创造性地用各种名字为野生物种命名。他还打算去甘肃、青海探索。他认为,相对于贫瘠的蒙古高原,那里的物种可能会更丰富。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进一步前进。(David and Fox,1949:143)
这次行程共收集了约176只家禽、59只哺乳动物、1500个植物标本和680个昆虫标本。这里没有高山,没有森林,打破了他之前在北京时对这一地区的美好想象。
2. 探索中部和藏东地区
1867年,谭卫道调养身体,把精力放在了北京的自然博物馆方面。但他一直期待能够去内地考察。于是在1868—1870年间,他以四川雅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