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问:“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看到杨伯峻老先生的论语译注,里面解释道,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怀念乡土是乡愁的意思吗?小人又怎么理解?

答: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出自《论语·里仁》。完整的句子如下: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从句式上看,此四句话两两相对。"君子"与"小人"是两种不同之人,"德"与"刑"均形容君子,故意思相近,"土"与"惠"形容小人,意思亦相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关于"君子怀土"之"土"

先看看《论语》相关注本的几种说法:

《论语注疏》中将"怀"解释为"安",将"怀土"解释为"重迁"。

朱熹《论语集注》中将"怀"解释为"思念",将"怀土"解释为"溺其所处之安"。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中将"怀"解释为"思念",将"土"解释为"乡土"。

上述几种说法彼此之间虽有细微的差别。但不管是"重迁"、"所处之安"还是"乡土",古今大家们都倾向于将"土"解释为"某一处安定的地方"之意。从大的方面说,我亦倾向于将"土"理解成"某处安定的地方"。《诗经·小雅·北山》有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在古代,每一寸"土"均是天子所有。人们要想获得"土",只能靠天子的封地所得。靠封地所得的"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个人私有的财产。各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各行其政,只要诸侯不反叛,不被天子忌惮,他们的"封土"也就可以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他们的子民所凭依着生活的农田、家户大多数也都可以延续下去,久而久之,人们对这些能给予他们安定生活的地方便产生了某种情结,一旦离开,就会陷入深深的依恋。

要细致地理解 "小人怀土",首先要知道这里的"小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与现在不同,这里的"小人"不大针对人品而言,只是就个人的格局大小来区分,可以理解为,"一般的人"。也就是说,君子坚守的是品德、德行,"德"在哪里,君子就在哪里,体现他们"以德为安"的品质,而小人则留恋安定的生活,因而,这里的"土"是指安居之地,所谓"小人怀土"即是指一种"安土重迁"的状态,意指不愿迁徙、奔波的小民心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关于"句意"

前已叙述,君子与小人只是就个人格局大小来区分。在孔子时代,小人只是指普通人而已。如《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因为樊迟问稼穑之事,感叹樊迟是"小人",只是感慨樊迟对小民之事竟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没有更远大的志向,但他并没有从其他方面对樊迟进行批判。若今天我们说一个人是"小人",必定是认为此人品格、德行方面有缺陷。我们不能代入今日的思想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而君子,钱穆先生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有德之人,一种是说有位之人。我偏向于理解成有德之人,整句话则是指有德之人与平庸之人的价值取向的不同之处。《论语注疏》中认为:"此章言君子小人所安不同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者,怀,安也。君子执德不移,是安于德也,小人安安,而不能迁者,难于迁徙,是安于土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者,刑,法制;惠,恩惠也。君子乐于法制齐民,是怀刑也。小人惟利是亲,安于恩惠,是怀惠也。"

这里的解释是一种较好的诠释,简单可概括为"君子以德为安,小人以安为安,君子乐于法制齐民,小人则乐于享受恩惠。"怀德的君子未必心里没有对安定生活的留恋,只是他们心中有更胜于此的信念,如孟子所言:"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君子所拥有的,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信念,是做出了一种比重要更重要的取舍。“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这句话同样体现了孔子认为"斯文在兹"的思想,他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自己的志向,而这种志向,必须通过实行仁政,恢复礼制才有实现的可能。他以自己的身份立场,开设私学,以各种方式培育各有所长的人才,为的就是他们能从不同方面治国,他虽不苛怪小人,但他仍然希望有更多的"君子"传承这种士大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