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喜鹊为何不进孔家林?
答:
不进孔林说的其实不是喜鹊,而是乌鸦,因为早在1999年,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就对孔林中的鸟类进行了研究了,发现孔林中一共有28种鸟类群落,其中在孔林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灰喜鹊都是最常见的鸟类之一。
不过,在调查中,整个孔林中确实一只乌鸦都没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乌鸦不进孔林的传说孔林又称至圣林,它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位于山东济宁曲阜城北,孔林其实是后来形成的,它最早只是孔子的墓地,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逐渐提升,经历了多代的修缮才形成了如今占地约200万平方米,拥有约10万座坟冢的大型陵园。
关于乌鸦不进孔林的说法其实从古代就有了,相传孔子在一次外出游玩时,听闻一处有群鸦乱叫,当他寻声赶到时,恰好看到一位猎人弯弓搭箭射杀了一只乌鸦,乌鸦群围攻猎人,猎人仓皇逃窜,之后鸦群围在被射杀的乌鸦周围久久不散,孔子动了恻隐之心,将乌鸦挖坑掩埋,鸦群这才散去。
多年后,孔子回乡安享晚年,当驱车来到尼山时,遭到一群匪徒的打劫,虽然弟子们拼尽全力,奈何寡不敌众,就在危难之时,忽然来了一大群乌鸦遮天蔽日,对着匪徒就开始了攻击,最终劫匪狼狈逃窜,这就是“三千乌鸦兵救孔子”的故事。
因此,关于乌鸦不进孔林,民间一直以来的说法就是孔子曾礼葬乌鸦,而在孔子死后,乌鸦也不忍打扰孔子,所以,才有了乌鸦不进孔林的说法。
当然,这个说法只是传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虽然乌鸦是现存最聪明的鸟类,但是它们的记忆只能持续一代,下一代显然就不知道孔子是谁了,所以,必然是有原因,才会让乌鸦一直不进孔林的,下面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这个比较奇怪的现象。
常见的乌鸦乌鸦是鸦科鸦属下41种鸟类的统称,它们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根据2007年国外鸟类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乌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
在这四十多种乌鸦中,在我国最常见的有三种:秃鼻乌鸦、大嘴乌鸦和达乌里寒鸦,其中以达乌里寒鸦最具识别度,它们整体以黑色的羽毛为主,但从耳后有一块白色的斑纹,一直延伸到胸腹部,而且它的分布也很广,从东北到华北再到华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秃鼻乌鸦是标准的乌鸦,它们有着通体黑色的羽毛,它就是我们俗语中“老鸹”的原型,在分布上,秃鼻乌鸦与达乌里寒鸦差不多,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内蒙古中东部、甘肃、青海、四川以及东南沿海等地。
最后是大嘴乌鸦,大嘴乌鸦与秃鼻乌鸦外观比较接近,都有着纯黑色的羽毛以及难听的叫声,不过,它们之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秃鼻乌鸦的喙基部没有羽毛覆盖,所以露出了灰白色鳞状皮肤,这也是它秃鼻的由来,而大嘴乌鸦羽毛正常覆盖。
从分布上看,大嘴乌鸦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乌鸦,它们广泛的分布于大江南北,最北可达东北地区,最南可达海南和台湾地区。
虽然这三种乌鸦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在习性上非常接近,都是群居型的杂食性鸟类。
乌鸦为何不进孔林?我国的乌鸦都是杂食性的鸟类,它们不仅会吃植物的种子、叶、嫩芽,也会吃各类的昆虫,甚至是腐肉,而且乌鸦属于一种昼出夜伏的鸟类,晚上它们需要栖息在一些比较高大的树木上。
而孔林中有高等植物356种,既有地面植被,也有丰富的乔木,是比较适合乌鸦休息的,同时根据研究人员的调查发现,孔林中有节肢动物147种,属于75科,由此可见,孔林应该是一个对于乌鸦来说既有源源不断的食物,也能栖息的选择地,但为何偌大的孔林一只乌鸦都没有呢?这其实是由乌鸦的习性决定的,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一下原因。
第一:乌鸦不喜人类。虽然如今许多城市中有乌鸦生存,但是它们只是晚上栖息在有人的地方,白天会飞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这种地方有一个特点:很少有人打扰。
但是,孔林是一个著名景点,白天的游客比较多,这一点是不符合乌鸦对于觅食地的选择的,所以,这是乌鸦不进孔林的原因之一。
第二:乌鸦的特性。大多数的乌鸦,尤其是分布在我国的乌鸦多为留鸟,所谓的留鸟就是不具备迁徙习性的鸟类,除此之外,乌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栖息地与觅食地是相对固定的,而孔林的植被其实是后来形成的,主要来自于各个朝代弟子们的栽种,也就是说这里原本植被并不茂盛,这就不符合乌鸦对栖息地和觅食地选择的特性,即使后来这里形成了林,它们也通常只在祖辈选择的栖息和觅食地往返,很少会改变,这是乌鸦的一个特性。
第三:乌鸦对觅食地的选择。我们在说第一点时提到乌鸦对觅食地的选择标准之一就是很少有人打扰,除了这个因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平原地区。
乌鸦更喜欢在开阔的地带觅食,这几乎是41种乌鸦对觅食地共同的一个选择标准,而孔林中高大的植物非常多,显然是不符合开阔地带这个硬性要求的。
写在最后乌鸦不进孔林是真的,这倒不是乌鸦敬畏孔子,而是因为它们对栖息地和觅食地的选择性以及习性导致的,毕竟孔林是一个由多代人建造起来的一个人工林,这并非乌鸦喜爱的栖息之地。
不过,这丝毫不妨碍其他鸟儿来此居住,这一点从孔林中生活着至少28种不同的鸟类就能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