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则天提前布局,传位给太平公主做第二代女皇的话,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答:
武则天不可能传位给太平公主,因此,这个假设是没有意义的。
武则天比老公李治大四岁。当李治55岁命归黄泉的时候,武则天59岁。接下来,她的两个儿子轮流上台执政,每人干了几个月。尝到权力味道的武则天怎么可能放手呢?就是亲儿子也不行。于是,60岁的时候,武则天亲自上台执政,史称“武后称制”。“武后称制”,学的是汉代吕太后。虽然“称制”已经是当家做主的一把手了。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不要做一个有实无名的皇帝,她要做的是真皇帝。于是,在65岁的时候,终于称帝当了皇上。
女人当家,历史上不是没有,但直接当皇帝的,武则天是空前绝后的独一份。武则天之所以当皇帝,自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至于在她百年之后,谁来接班?虽然是个大问题,但与自己掌权比起来,就要少的多了。
正是因为武则天是历史上的独一份,所以,也就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新矛盾。接班人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矛盾集中点。
李唐变成武周之后,看起来好像是改朝换代了。但是,在上层政治精英的眼里,这不过是媳妇当家的暂时现象。在张柬之,狄仁杰等人的眼里,武周与汉代的吕后称制是完全一样的。当武则天过世之后,政权自然会回归李家。长久的在全社会中实行女人当家,在当时是不可能的。
武则天的权力是从儿子的手中抢来的。儿子的存在,就显示出她的不合理。这是武则天与当时剩下的两个儿子关系紧张微妙的根本原因。母子关系的紧张,让武姓的亲戚似乎看到了希望。于是,就引发了武三思等人争抢皇嗣的事情。但是,人伦的关系是改不了的,亲情也无法改变。狄仁杰说的很好。姑侄之亲,能比母子之亲吗?武则天是大政治家,这样简单的道理,她岂能不懂。所以,当她自己百年之后,必然还政于儿子,这个问题,在她的晚年,可能早就想过了。再伟大的人物,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只能顺势而为。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宠爱的女儿,武则天也给了她权力,但是,要传位给她还是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就是历史文化和政治传统。这个传统,武则天也打不破。于是,在“神龙政变”之后,权力交到了中宗李显的手中。这个结果,不是因为李显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文化的力量,因为在人们的心里都认为,武则天之后,一定是他与高宗的儿子来继位。
李显当了皇帝后,他的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又想走武则天的老路。毕竟前有车,后有辙。于是,在李显重当皇帝的第七年。便稀里糊涂的被老婆和女儿给弄死了。李显死后,他的儿子李重茂被韦皇后立为新皇。韦后权欲之心也是很重的,而且也是在模仿武则天。为什么在皇帝死后不自己上位?道理很简单,也是文化的原因。大家不认同这规矩。
假如唐隆政变没有发生。韦后立了李重茂之后,接下来会怎样走呢?毫无疑,一定会学习武则天,找个借口废了李重茂,自己临朝称制。然后再改个国号,自己皇帝。再然后,安乐公主就会想法当皇太女,然后接班。但是,这样的政治安排是没有群众基础的。它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破坏。在武则天折腾了这么多年后,李唐的王公贵族不想再折腾下去了。于是,就有了唐隆政变。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除掉韦后、安乐公主,李重茂下台。睿宗李旦复辟,李隆基成了太子。
成了太子的李隆基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太平公主的权力很大。说到这里,要简单说一下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有官有爵有勋。官,又有散官和职官。散官代表级别。职官代表实际官职。爵和勋,代表的是一种地位和荣誉。以颜真卿《祭侄文稿》中所列官职为例:银青光䘵大夫是散官官,从三品。使持节浦州诸军事,浦州刺史,是职官。上轻车都尉是勋。丹阳县开国侯是爵。在这一套系统里,只有职官,是有权力管事情的。其它都是只有待遇,没有权力。
在这套系统里,王是爵位,公主也是爵位。有爵位,就有待遇,但不一定有权利。如果皇帝给你官和职,那就有了权力。李隆基在和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的时候,是无官无职的,只有爵。而太平公主不一样。他在武则天时期,因为受到宠爱,就已经开府建衙,有官有职了。因此,公主府就类似于相府。太平公主相当于宰相、执政。这就是朝廷的官员可以到太平公主府上议事的原因。太平公主相当于大权在握的宰相。
因为李旦的性格比较平和,权力的欲望不是很大。所以,唐隆政变之后,大唐的权力就掌握在太平公主的手里。李隆基是唐隆政变的功臣,睿宗上台后,他被立为太子。也成为朝廷里的一支重要力量。因为历史的惯性,政变之后,韦后的势力被打掉,太平公主的势力就成为朝廷中最强的一支。李隆基的势力相对就弱了很多。
无论是武则天也好,韦后也罢,还是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她们的追求,在本质上是满足个人的权力欲。对于建立一个传女不传子的女权王朝,对她们来说,基本上没有意义。
唐隆政变之后,太平公主也看清了李隆基是有雄心大志的人。于是,对他的防范也特别严密。李隆基升太子后,身边就要配备一个行政团队。这个团队的人员,大都是太平公主为其调配的。这些人说是太子属官,其实大都是太平公主的耳目。李隆基晚上放个屁,第二天太平公主一定会知道。如果李隆基有什么小辫子被抓,顷刻间就会万劫不复。
《旧唐书后妃传》里有个故事,可以帮助大家了解那个时期的政治形势:“时太平公主用事,尤忌东宫。宫中左右持两端,而潜附太平者,必阴伺察,事虽纤芥,皆闻于上,太子心不自安。后时方娠,太子密谓张说曰:"用事者不欲吾多息胤,恐祸及此妇人,其如之何?"密令说怀去胎药而入。太子于曲室躬自煮药,醺然似寐,梦神人覆鼎。既寤如梦,如是者三。太子异之,告说。说曰:"天命也,无宜他虑。"既而太平诛,后果生肃宗。”
对于这个故事,可以简单的解说一下。难道说太平公主天天防着李隆基,他就连孩子也不敢生了吗?你别说,这绝对是真事。普通人家都要讲个父慈子孝。朝廷中也讲究以孝治天下。怎么就到了姑姑不让侄子生孩子的份上了?但政治的血腥残酷就在这里。武则天杀死自己的女儿以扳倒王皇后,杀死自己的儿子以求上位。不都是活生生的摆在那儿的事吗?
李隆基有恐惧还有一个原因是和自己的经历有关。他自己的母亲就是被奶奶武则天杀掉的。而且死后连尸体在哪里都不知道。假如太平公主像武则天一样。这个为自己生孩子的人,不也危险了吗?为了母亲的安全,孩子还是打掉吧。从这一事件中也可以看出,李三郎确实是个重情之人。
是否会有神仙踢翻药罐之事。不得而知。但李隆基经过纠结,还是留下了这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我个人觉得,李隆基在纠结要不要打掉这个孩子过程,就是内心决定是一直向太平公主屈服,还是奋起一搏的过程。
在倒掉打胎药后没多久,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彻底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从此后,权力回到李隆基的手中,也真正的回到了男人的手中。细心的朋友或许会发现。唐代从玄宗之后,就很少立皇后了。那些居后位的,大多是儿子当上皇帝之后追封的。因为皇后的权力太大。给大唐王朝带来了太多的灾难。一遭被蛇咬,便百年怕井绳了。
当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的时候,他的势力实际上是不如太平公主的。为什么李隆基登高一呼,从者云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女人掌权,给大唐政治带来了巨大的混乱。人心思变。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而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我决不否认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其心机能力都无与伦比。但是,武则天登上权力顶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他是李唐皇家的媳妇。没有这个条件,任她再厉害,也没用。
武则天执政,本质上是分亨丈夫李治的权力。之后的韦后也一样,也是分亨丈夫李显的权力。李显活着的时候,韦后和安乐公主权势熏天。李显一死,唐隆政变紧接着发生。韦家的势力立马一败涂地。假如李显没死呢?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权势一定会延续下去。
我们回到太平公主这个问题上。哥哥开了家公司,妹妹在公司里掌权,哥哥的儿子们都要靠后站,这种情况合理吗?这就是李隆基登高一呼,闻者景从的原因。
假如太平公主有能力把自己的哥哥和侄子们全部整死,她也有机会登上权力的高峰。但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她大约没这个能力。不要说太平公主了,就是武则天也没这个本事。因此,无论武则天怎么布局都没有用,只有自己有本事才行。但是,有这种改天换地,扭转乾坤本事的人,几千年才能出一个。不是随时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