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在本国不受重视,传到国外却被疯狂追捧的事物?

问: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在本国不受重视,传到国外却被疯狂追捧的事物?

我觉得火药算一个,还有其他的吗?

答:

拜中国传统文化上千年领先世界的风光所赐,这类“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物,放在中国古代史上,实在琳琅满目。

有些长期处于打酱油角色的物件,待到漂洋过海后,却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掀起火热风潮。其中几样,甚至深深改写人类文明史。

首先要说的,就是一件古代中国的农业神器:旋转式扬谷扇车。

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在本国不受重视,传到国外却被疯狂追捧的事物?

这款奇葩农具,最早诞生于公元前2世纪时,又被称作“风扇车”,其车身上装有轮轴,操作时以人力驱动轮轴,使轮轴上的扇叶产生气流,迅速除掉稻谷上的硬壳。自从诞生起,就有历代农业达人动手改良,到了明朝时更有了封闭式圆柱机箱和曲柄手摇操作,只要摇动曲柄,车身内就是剧烈风力,脱掉的谷壳从车身的出风口呼啸飞出,饱满的谷粒则从出粮口哗哗流出。全程风力自动操控,场面十分强大。

如此农用神器,科学价值也十分强大,甚至以近代许多西方物理学家的看法,这款中国农村用具,就是离心压缩机技术的鼻祖!

但别看强大如此,这款神器的推广却十分冷清。由于技术牛气,所以价格也就同样牛气,以明朝农学大师欧阳必进的形容说,哪怕北方富裕的地主家庭,也都轻易不舍得用。所以直到近代,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劳动时,还是用十分费劲的人力扬谷法和筛谷法。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广东地区,才常看到这旋转式阳谷扇车轻松作业的风姿。

但是, 1700年,几个荷兰走私犯冒着生命危险,终于从中国广东农村高价购买了几款这“神器”,然后劈波斩浪运到了阿姆斯特丹时。它亮相就把欧洲农民吓一跳:欧洲最好的农业生产能手,用欧洲传统的簸箕玩命扬谷,一小时也不过加工45公斤。换成这款中国神器,一天不停歇,竟能加工十七桶谷子。如此强大生产率,使“旋转式扬谷扇车”迅速火热西欧大陆,法国瑞典等国的国王们,甚至专门拨钱招人,甩开袖子玩命仿制,然后大量在农村推广。

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在本国不受重视,传到国外却被疯狂追捧的事物?

于是,从1700年起,仿制扬谷扇车的风潮,几乎风靡了整个欧洲,好些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学者们都卷袖子上阵,开动脑筋改造。到了18世纪中叶,欧洲农村的田间地头,几乎随处可见这款“神器”,而且还有了各种升级版本,甚至还有与机械打谷机一体的强大设计。以启蒙运动时代法国重农派思想家魁奈的称赞:这一款“东方来的神车”,将欧洲的农业水平,生生拉动了一大步。

然而,到了18世纪末,满怀仰慕心情的英国马噶尔尼使团,兴致勃勃的踏上中国土地,执行出使任务时,他们惊讶的发现,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笔下那富庶先进的中国农村,竟变成一派破败贫困的样子。明明是从中国传来的扬谷扇车,不但难得见到,技术水平更比此时欧洲款落后极多。东西方文明在近代的高下易位,一款“旋风式扬谷扇车”,就已浓缩。

而比这款“神器”,更在海外火爆得叫国人深思的事物,却是三本在中国受尽冷落的强大“宝典”。

相对出名的一本,就是中国古代号称“四大农书”之一的《农政全书》,这部明末名臣兼科学家徐光启的心血巨著,出炉没多久,就赶上明末清初山河巨变。然后在清代一度遭到禁毁。直到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才得以收录。

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在本国不受重视,传到国外却被疯狂追捧的事物?

但就是这部清代“非主流”的宝典,在十八世纪时就由法国学者儒莲引进翻译,虽然只是节选,却立刻引爆欧洲图书市场。当时穷的掉渣的沙皇俄国,更是不惜血本翻译出了俄文版,并迅速学会了书中诸如养蚕种植等科学技术。直接助攻近代俄国的吞疆并土。

而比《农政全书》还惨的,则是明末宋应星的手工业宝典《天工开物》,明末出版时就不被重视,清代更惨到一度失传,却在日本火爆一时,自1771年出版了日文版后,几百年里就畅销不衰。明末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技术,就这样叫日本学了个饱。甚至民国年间,也幸亏日文版的《天工开物》传回中国,这部见证明代中国科学骄傲的宝典,在经过几百年冷落遗弃后,才算艰难保存下来。

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在本国不受重视,传到国外却被疯狂追捧的事物?

但比这两部更痛心的,当属清末魏源的巨著《海国图志》,亲历鸦片战争惨败的学者魏源,深知中国不能再走闭关锁国的活法。于是拼上人生最后十七年精力,以近乎倾家荡产的代价,写就奇书《海国图志》。书中包含当时全球各国经济文化政治百态,更有先进经济发展思想。熟料如此良心著作,上市后却反响冷冷清清,直到魏源贫病交加而死,都没卖出几本!

可是,当几名日本商人,把这部奇书带回日本后,奇特的一幕出现了,它在日本迅速火热,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主要骨干,竟都是这本书的铁粉。明治维新的基本发展国策,更大量从这本书照抄。于是后来居上的日本,就这样成功升级,在甲午战争里霸气将清王朝踹翻。一本中国不待见的书,就这样带来神奇的反转。以至于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痛心疾首:大清自己走宝,却益了日本!

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在本国不受重视,传到国外却被疯狂追捧的事物?

虽说这样的痛心,距今已经一个多世纪,但个中的道理,细思依然虐心:一个不尊重自家文化历史传承的民族,就算有埋头发展的决心,终究也会给人做嫁衣。

愿从此尊重历史的中国,不再给人白送嫁衣!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