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对外开放和外商政策是什么(唐代对外开放的情况及意义)
唐太宗对隋炀帝盲目排外,不以为然,曾对侍臣说“隋炀帝性好猜忌,痛恨胡人,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有何效益”贞观四年,西域各国派遣商使来朝,太宗准备亲自迎接,表示重视,大臣魏征却说:“听任外商往来,与边民互市,就可以了。待如上宾,反而不好。”太宗遂止。从此,听任外商自由往来,互市互利,成为唐王朝的一项对外政策。
商品经济对外开放,外商大批涌入中土。当时外商主要汇集在以下三个都市。
1.长安。朝廷将长安西市划为外商集中区。这里的外商主要由西域丝路而来。他们有的开“酒家”借“胡姫”陪酒赚钱;有的办“质库”(当铺),“*质取利”;有的建“波斯邸”,放高利贷发财。更多的是做珠宝木材生意。
2.扬州。扬州依榜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对长安和广州的外商有强烈的吸引力。肃宗时,田神功率军大掠扬州,仅大食、波斯的外商就死了几千人,可见扬州外商之多。
3.广州。这里的外商人数量多,主要由海上丝路而来。玄宗时,广州江中停泊的婆罗门、波斯、昆仑的商船不知其数,船上“香药珍宝,积载如山”;狮子国、大石国、骨唐国以及白蛮、赤蛮的外商也往来如鲫,争夺生意,唐代广州外商最多时,据估计有10多万人。
唐代的外商大多称为“商胡”,商胡在唐代文献中,亦称“贾胡”、“胡客”、“番商”、而更多的称为“番客”,主要指大食(古代阿拉伯帝国)、波斯(今伊朗)的穆斯林商人,他们是我国回族的先民。据历史记载,大食曾派了37批使者来唐,个人自发来唐的更多,他们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内陆沿海。
与外国通商,给唐王朝带来巨大财富。每年的商税、市税收入,广州市舶使得关税收入,在唐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中占很大比重。不法的官吏百姓也趁机发了财。凡在广州做官的,“靡不捆载而还”。安禄山在叛乱之前,曾利用职权,与外商合资经商,每年得“珍货数百万”。定州人何名远,更在官府驿站旁开黑店,专以偷袭外商为业,最后“费财巨万。官吏的盘剥,经常激起外商的反抗。武则天时,昆仑外商刺死广州都督路元睿,然后航海亡命。肃宗时,大食、波斯外商联兵焚掠广州城,刺史韦利见吓得翻城逃走。尽管出现如此多弊病,唐王朝却没有改变既定政策,这无疑是唐朝经济成功一个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舻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