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能打平杨志和秦明的索超,为什么十回合就败给了关胜?

问:能打平杨志和秦明的索超,为什么十回合就败给了关胜?

答:

论战绩,杨志可以说是八彪中最好的一位,甚至不逊色于五虎。秦明虽然因为智商的原因经常打败仗,但他的硬实力不容小觑,并非很多人说的那样配不上五虎之名,在所有的一对一公平斗将中,秦明只输给过史文恭。

索超能与这二位战平,证明其实力不俗,然而在面对关胜时,却玩不转了,这是为什么呢?难不成关胜比秦明和杨志真的有档次性的巨大领先优势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能打平杨志和秦明的索超,为什么十回合就败给了关胜?

杨志对索超

杨志本是五侯杨令公之后,可惜到了这一代,杨家将的荣光已然不在,杨志丢了花石纲,走后门失败,落得穷困潦倒,于是当街卖刀,不想虎落平阳,又有泼皮牛二找茬,杨志一时激愤,杀了牛二,摊了官司,被发配北京大名府。

大名府的梁中书是蔡京女婿,和杨志在东京时就认识,听了杨志叙说过往,留他在府中听用。杨志也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殷勤伺候。梁中书想抬举杨志,又怕众将不服,于是便有了校场演武。

杨志和周瑾比枪,为了避免死伤,二人按大刀闻达所说,去了枪头,包上布,又沾上石灰,以身上石灰多少为胜负评判。

两个斗了四五十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看杨志时,只有左肩胛下一点白。

从比试结果看,杨志手段明显高过周瑾。之后二人又比试箭法又是杨志胜了,梁中书本想让杨志顶了周瑾的职,结果性如烈火的索超报名而出,要替徒弟出头(索超是周瑾的师傅)。

索超忿怒,轮手中大斧,拍马来战杨志;杨志逞威,捻手中神枪来迎索超。两个在教场中间,将台前面。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 ;四条臂纵横,八支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迭。阵前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闻达心上只恐两个内伤了一个,慌忙招呼旗牌官飞来与他分了。将台上忽的一声锣响,杨志和索超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旗牌官飞来叫道:“两个好汉歇了,相公有令!”杨志,索超,方才收了手中军器,勒坐下马,各跑回本阵来,立马在旗下看那梁中书,只等将令。

有人说杨志战平索超是手下留情,毕竟他是个新来的,已然胜了周瑾,不想再得罪索超。乍一听似乎很合理,实际上完全经不起推敲。

能打平杨志和秦明的索超,为什么十回合就败给了关胜?

首先,梁中书一心抬举杨志,希望他可以战胜索超,还特意在比武前把自己的马借给杨志,杨志不可能领会不到梁中书的意思。何况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刀一枪拼一个封妻荫子,重振祖上荣耀,而与索超一战就是一场翻身仗,所以他完全没有留手的理由。

第二,杨志并不擅长人情世故,不然就不会混得这么惨,后面也不至于丢了生辰纲。而且之前已经胜了一个周瑾,再给索超留情意义何在?

第三,原著写明了二人一心拼出一个胜负,锣响尚不听停手,直到梁中书派人喊停才罢斗,这又哪里是手下留情?

所以说索超五十合战平杨志是实打实的战绩,不掺杂任何水分。那么杨志真的和索超属于实力完全相当吗?也不尽然,杨志属于遇强不弱,遇弱不强这一类型,他能步战战平林冲和鲁智深,但同样二十合拿不下操刀鬼曹正,武艺特性像极了《三国演义》中的许褚。许褚二十合平吕布,三十合平赵云,二百三十合平马超,但是同样拿不下徐晃和高览。

能打平杨志和秦明的索超,为什么十回合就败给了关胜?

索超对秦明

索超对战秦明发生在梁山泊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和石秀时。

闻达听了大怒,便问:谁去力擒此贼?说犹未了,索超早已出马;立在阵前,高声喝道:你这厮是朝廷命官,国家有何负你?你好人不做,却落为贼!我今拿住你时,碎尸万段!秦明听了这话,一发炉中添炭,火上烧油,拍马向前,轮狼牙棍直奔将来。索超纵马直居秦明。二匹劣马相交,两个急人发愤,众军呐喊,斗过二十余合,不分胜败。前军队里转过韩滔,就马上拈弓搭箭,觑得索超较亲,飕地只一箭,正中索超左臂,撇了大斧,回马望本阵便走。

这里也不存在秦明留手,因为索超的话可谓正好戳在秦明的心窝子里,虽然当初是慕容太守中计杀了秦明全家,但归根结底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宋江,秦明明知真相,却因为怕斗不过清风山那么多人而忍气吞声,后来娶了花小妹就不再提旧事,这一直是秦明的一个黑点,索超虽然不知就里,只是说着正常的官方骂阵,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乎秦明发了彪。而索超一心捉贼立功,所以两人是互不留手,实打实的对战。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二十合之后,韩滔搅局,所以二人的战斗被打断。二十合相对来说太短了,所以并不能因此就说明索超有等同于秦明的实力。林冲曾经三十合战平过祝龙,我想不会有人认为祝龙有比肩林冲的实力吧?

另外,索超使大斧,秦明使狼牙棒,两人都属于力量型,在技术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分出胜负就要看哪一方先力怯,而单就力量来说,二人或许差距不大,所以二十合不足以分出胜负。

能打平杨志和秦明的索超,为什么十回合就败给了关胜?

索超对关胜

当时索超见了关胜,却不认得。随征军卒说道:“这个来的,便是新背反的大刀关胜。”索超听了,并不打话,直抢过来,径奔 关胜。关胜也拍马舞刀来迎。两个斗无十合,李成正在中军,看见索超斧怯,战关胜不下,自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

这个版本现在已经不好找了,网上很多已经把索超斧怯去掉。个人认为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多数人认为索超与关胜斗不上十合便败了。其实即便是看上面这段话,正确理解也只是天王李成认为索超落了下风,所以助战,而不是说索超连关胜十合都顶不住。

关胜是关羽之后,使的也是青龙偃月刀,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大刀重八十二斤,是全书最重的兵器。关胜这里虽然没有交代,就算没有那么重也不会轻,所以关胜的力量不会差,而在力量同等级的情况下,关胜的技术要比同为力量流的秦明、索超好得多,如果说秦明想要战胜索超只能去拼力量,那么关胜完全可以以力量与技术相结合来击败索超。

所以观战的李成在不到十合就发现索超落了下风,但是这不代表索超即将落败,索超很大可能是对这种力量与技术完美结合型武将的不适应,如果继续打下去,我并不认为关胜可以速胜,反而觉得在索超适应了之后战到五十合不在话下。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很多地方是有共性和联系的,有一种说法《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完成的,而且书中讲明关胜时关羽之后,大家别忘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武艺路数就是前期狂风暴雨,因此很多名将被秒杀,甚至连文丑都被三合打得心怯,如果关胜继承了祖传刀法,那么前期压制索超并不奇怪,只是因为李成的助战打断了这场单挑,给很多人造成了索超挡不住关胜十合的错觉。

另外,很多人说索超之前中箭,此时尚未恢复,这点我不赞同。索超距离上次中箭已经过了不短的时间,而且书中交代此时已经痊愈。所以说不存在索超有伤在身一说。

能打平杨志和秦明的索超,为什么十回合就败给了关胜?


以上就是对这看似是“武力怪圈”现象的一些个人浅见,不喜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