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十三爷和十四爷打了一架后,康熙却封了乌雅氏为皇贵妃?
答:
帝王心术。十四爷在康熙申饬八爷党后,给八爷求情,老十四摸透了康熙爷的心思,他希望皇子们兄友弟恭,老十四顺势为八爷求情,让康熙爷觉得老十四仗义执言,爱惜兄长;八爷党都受了责难,若他不表示一下,八爷党的核心(八爷,九爷,十爷)怎么想?虽然他是党中党,但他现在还没有实力和八爷闹掰,因此这是他必须要争取的。
最大的赢家是十四爷,十四爷地位骤然水涨船高,他两边落了好处不说,他的母妃从四妃之一越过贵妃直接晋升皇贵妃,这个跨度可是史无前例的。
这一架也把十四爷的野心暴露了出来,他的心计深不可测,他对太子位觊觎之心不比任何皇子弱。
四爷为了阻止康熙爷盛怒之下用剑杀了十四爷,用手抓住剑刃,鲜血直流,康熙很是感动,觉得老四待人至诚,孝顺懂事,深得他心。
德妃绑了胤禵,请康熙知罪。这一手虽然简单粗暴,但效果是最好的。许多问题处理,看起棘手,用最直接的手段便是最凑效。
康熙气晕过去,只有四爷神情着急难过。
看看其他爷的表情,真是一言难尽。一个个连装一下的演技都不需要了,帝王家啊…
康熙只是气急攻心,一会儿就缓过神来。
康熙醒过来,问了四爷手上的伤势,就晋封:德妃为皇贵妃。
德妃推辞。康熙说:朕说过的话什么时候不算过?
第一次废太子,康熙怎么也没有想到,推举新太子会一边倒,八阿哥胤禩以压倒一切的优势被举荐为新太子,这让文治武功都出类拔萃的康熙如坐针毡,他还健在,朝臣的心都跑到胤禩哪里去了,这还能善终,康熙很在乎他身前身后名声,何况胤禩为人圆滑世故了,并不实心为朝廷出力,所有的心思都用在邀买人心,这样的人最是心思叵测,继位之君需要的是一心为朝廷,公忠体国的。
康熙从佟国维出面搞的那个“联名公折”看到了他随时都有可能被逼迫退位那算好的,那唐高祖李渊晚年的待遇就是他以后的日子,那可是开国之君啊?
若不如他们(胤禩和佟国维)的意,更有甚者就是让康熙直接驾崩了,取而代之。
佟国维的联名公折可是三品以上200多名的高官(六部)、封疆大吏啊,这几乎是大清王朝七八成的中流砥柱啊。
康熙很明白,处理不妥当,他建立的盛世就会祸起萧墙。
首先,请康熙朝第一家族佟氏的族长,也是“联名公折”的明面发起人谈判。
佟氏是康熙母族,佟国纲随康熙征讨噶尔丹战死,佟氏认为是太子胤礽和外叔祖索额图代理朝政时不发兵救援,害死了佟国纲,因此结了仇,太子被废,佟氏族长上书房首辅佟国维立马和胤禩联手,由胤禩在背后指挥,佟国维出面搞了个“联合公折”,达到于康熙分庭抗礼,左右朝局。
康熙请佟国维吃饭,和佟国维达成共识。佟国维用“自残”的方式帮助康熙瓦解了八爷党。康熙允诺提拔佟氏后辈,推举一位代替佟国维掌权,保证佟氏荣宠不衰。
朝堂上,康熙和佟国维合伙演了“双簧”,坐实佟国维“居中联络,结党营私”,并罢了佟国维的官。
更精彩的是,佟氏新掌门人,佟国维的推荐的他侄子隆科多,“大义灭亲”,揭露佟国维和八爷胤禩企图以“拥立之功”达到飞黄腾达。
康熙这一系列组合拳打焖了胤禩。“太子唯一热门人选”从炙手可热成为“结党营私”得罪人。到这时候,胤禩若不给佟国维求情,那他的“贤”名可真完蛋了,他不得不为之,这时胤禩还没有明白就这么完蛋了。
预测到这一切只有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四爷的智囊邬思道,十四爷是现场唯一看懂的局中人。
胤禵知道“八哥这下真完蛋了”,但他的人脉不能丢,尤其不能让康熙爷把他也和八爷党一起打倒,他必须做给康熙爷看。
他选择了和十三爷打架。
剧中大家看得明白,这驾是他故意挑衅的。康熙爷在盛怒之下,谁挑事,只能让八爷更加难堪,让康熙爷更加厌弃胤禩,他不会不知道,他名义上是给八爷抱不平,实际是火上浇油,他的做派和佟国维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
他要通过这一架,让大家都知道,他和十三爷是一样的,他特立独行,他仗义执言。
他这一举动虽然冒险,但他铤而走险,明明朝堂上已经处理结束了,此时已经告一段落了,但他就是要激怒康熙,质问康熙?这一激怒让康熙很难堪,但他质问的事情是真的。
第一百官按照康熙的旨意推举胤禩为新太子何罪之有?
第二八阿哥胤禩何罪之有?
这两个问题朝堂上康熙已有定论,罢官佟国维,解除太子囚禁。
再次刺激康熙,只能让康熙对八阿哥胤禩仇恨更深,因为始作俑者是胤禩。
康熙被胤禵质问得下不了台,就拔出剑要杀了胤禵。
张廷玉着急大喊:十四爷,小杖受,大杖走。您难道真要陷皇上于不义吗?
胤禵一溜烟跑掉了。
跑到母妃那里,蹿腾母妃来绑着他来求情。
康熙很生气,也很欣慰。
十四阿哥虽然混了些,着实气死人不偿命,但他仗义为老八求情,又有军事才干。这样的皇子没有威胁,可用。
乌雅氏绑了胤禵来,被康熙夸级晋封皇贵妃。
康熙看到为了拦截他的剑,用手直接抓剑的胤禛和为求情大闹的胤禵这样两个至情至性的好皇子,没有觊觎皇位之心,那么晋封德妃就是嘉奖,生养了胤禵,生了胤禛(过继给继后佟氏)。
于是,胤禵进了兵部,掌管了兵部。胤禛的儿子弘历送进来康熙亲自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