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哪些经典文学必须读一读?

问:哪些经典文学必须读一读?

答:

一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老子》《墨子》《论语》《庄子》学思想,学豁达,《左传》《战国策》《说苑》学机智和辩才,《孙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六韬》《三略》可以学机变学管理,《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可以打通与古代世界的任督二脉联系,这些都颇值得一看。

文学方面,四大名著《红楼梦》不予推荐,看看就得。之外,推荐读一读《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段位低些的可以看看三言二拍、七侠五义、狄公案等这些白话小说。

古代散文是一个大类,也是最具大观的,古人的志向、抱负大多体现在他们所撰写的各类散文里,有的文字飘逸俊美,有的思想深邃辩证,还有的语出惊人独树一帜,这类作品太多,个人比较喜欢苏轼的文字,除此之外,这方面建议再看两部选集,《古文观止》《天下才子必读书》读熟读透,基本就可以写古文了。

诗词歌赋需要常伴在身,勤读是可以爽口清神的,这方面,汉赋、唐诗、宋词、元明戏剧、清诗,都颇有可观者,市面上各类选集众多。《楚辞》就不推荐了,满篇都是一个失意贵族自比失宠美女期期艾艾自怨自艾的鸡皮疙瘩文字,且呕呀拗口难以体会到古典文学的美妙。

古典戏剧方面,可以看看《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另外,宋元明清戏剧精选《缀白裘》建议收藏细品,这套书集纳了唐宋至明清经典戏剧杂剧里的名篇佳作,可以当诗歌 也可以做小说来阅读,里面可以说是中国戏剧、诗词、小说几千年发展的集大成者,充满哲学的思考和理性的辩析。

二是近当代文学。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春蚕》,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鲁迅的散文和小说,历久弥新,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当代的就别读了,脏了眼睛。总体而言,近当代兵荒马乱,又赶上新文化运动,文学上总体青黄不接,有以上这些能读一读的就聊胜于无吧,当代除了刘慈欣三体的想象力爆棚外,尚无有资格流传后世的文字。诗歌?呵呵,当代诗歌就是个笑话。

三是世界文学领域,这块也是浩如烟海。建议先读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阿皮安的《罗马史》,源头上把住,然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可以看看,里面有很多很三俗的段子被后世各种引用,你不看就不会有了解,比如普罗米修斯的烦恼、俄狄浦斯的情结、修昔底德的陷阱,都是这一类的。你要不知道,都不好意思和那些装逼的人打招呼不是?

西方文学里,个人比较喜欢法国的,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里面真真正正体现着人性的闪光,后世媚上欺下的傻逼之所以太多太变态,原因就是这类书看的人太少,闪光点传递不到位。巴尔扎克、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都非常有意思,但建议要跳一跳,别老站在法国人或当事人的视角去思考。法国当代的存在主义文学还是比较耐人寻味的, 个人比较喜欢存在主义教主萨特他老婆波伏娃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当年彻底颠覆了我修仙求道长生不老的野望,哦米豆腐。

《蒙田随笔》确实不错,洒脱轻松,读来如沐春风。同类的还有《瓦尔登湖》。

卢梭的《漫步遐想录》不错,不过《忏悔录》里他一老残废哪那么多话叽叽歪歪,还让国内很多人奉为圭臬,让我很不理解。

英国作家也不少,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汉弥尔顿的叙事长诗《失乐园》尽管是个宗教题材作品,但文词隽永,清丽可人,除此之外就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了,《哈木雷特》《麦克白》《李尔王》《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都很值得一读。话说当年我一个月零花钱才十五,得知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再版《莎士比亚全集》了,心花怒放,拿出攒了半年的零花钱,大概三十几吧,把这套全集拿下,这是我藏书的开始,时为1988年。这个版本是钱春绮翻译的,旧学功底深厚,因此翻译后的文字也非常古朴雅丽,几年后梁实秋的译本我也有了,但说是实在的,梁实秋散文可以,但直译的莎翁戏剧实在不忍拜读。

美国虽然建国很短,但文学上也自成一派,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雪白的虎牙》,都堪称荒野文学的翘楚,我们的《狼图腾》显然是从哪学来的——这也是我不爱读中国当代文学的原因之一。马克吐温是毒牙高手,他能骂人不吐脏字,写个小说把你编排进去!

当代的小说,斯蒂芬金和本特利利特的小说还是比较爱看的,别的不说,《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绿里》看过没?这些全是斯蒂芬老爷子的大作。而本特利利特,则是我认为未来能接棒斯蒂芬金的最有前途的作家之一。美国文学类里被高估的也不少,首推就是斯托夫人的那本《汤姆大伯的小屋》,拍成电影了还凑合,但原著实在让人头大,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老黑奴最后的日子,几乎两行就能说完,剩下的满篇都是一个只学会祷告的家庭妇女的臆想和神棍一样的祈祷词,对不是教中人的读者来说,看这就跟读圣经祈祷文一样枯燥。

俄国文学也很有意思,蛮荒,苍凉,痛苦,哀吟,是我对苏俄文学的总体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不建议了,什么《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我努过不下二十次力,但就是读不进去,也可能读完了,但却丝毫无感。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讲一个哥萨克家庭在一战和内战中的遭遇,一个偌大家族,最后就剩了男主人公和其子两个人去面对淼无尽头的时光长河,读来格外苍凉悲怆。列夫托儿斯泰,《复活》没印象了,大致就是一个娘们找爷们的故事吧,不知为毛要写那么大一厚本?《战争与和平》还是不错的,我把它当历史书看,但里面对俄军褒扬的有点过分,对法国拿破仑有点明显脸谱化,这也体现了作者的局限性吧。

日本文学其实不错,上大学时断断续续看过很多,村上春树、川端康成是两位很不错的作家。

印度文学,首推就是泰戈尔,看过他的《吉檀迦利》《鸿鹄集》,深思妙语,飘荡天际,翻译的也很得体。

以上就是三十来年对经典文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吧,看过的书不下几千了,但能记住的真不多,能说的上名字的大体就以上这些了,但愿大家看后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