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家驹没有上过音乐学院,却能创造出那么多经典的歌曲和吉他solo?
好厉害的天赋。
答:
因为上过顶级音乐学院的人,无法做出现象级流行音乐。审美不在同一个层次。
结论:音乐学院的目的是培养国家级音乐人才,黄家驹的Beyond是属于流行摇滚,以套路和弦为主。
这里有一个基本误解,将流行音乐和音乐学院等同。实际上这两者是恰恰完全相悖的,上过国内顶级音乐学院的歌手,无法做出顶级现象级歌曲,因为音乐学院的教育和商业性是相悖的。黄家驹也好,Beyond也好,本质上是以流行摇滚为主的。而流行音乐本身就是要依附于商业存在的。
国内音乐学院的存在意义,是为国家输送顶级音乐人才,主要方向是师:艺术、古典、美声、民族、通俗、以及各种器乐和研究,以及作曲。这部分的教育和知识,都是以极为严肃的内容进行传播的。我们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为例,就可以很好理解商业音乐和音乐学院的根本区别。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课程是以底层人类对于音乐的研究作为核心的。比如有一门叫做:音乐审美心理防线。这门课的作用是校对音乐审美认知的,也是作曲系的基本方向。他们的主要内容是,确定音乐的诞生方式、音乐的传播和创作,音乐审美的渠道以及音乐发展。你听听这些内容的名字,他不是某一个具体作曲的技巧,而是在为学生构架一个完整的、严肃的、国家级音乐世界知识。在这些内容之中,音乐学院的逻辑是:培养出国家级审美素质人才。
学过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从各种角度认知到作曲的情感表达,可以读到更多的内容信息。这是超脱大众的认知水准。所以,中央音乐学院对于作曲的审美是在交响乐、协奏曲这个层次。可是对于流行音乐的受众,他们连什么是交响曲、协奏曲都不知道。所以本质上, 音乐学院的学生本身就不是流行音乐的受众。流行音乐的受众,也不是音乐学院要求培养的人才。
简单讲一下流行音乐是如此创作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过程,相比于音乐学院的交响曲、协奏曲而言是非常固定的。而且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存在,他的名字叫套路和弦。
套路和弦就是流行音乐的组成核心,所有的流行音乐基本上都是套路和弦的产物或者衍生物,因为套路和弦是人类在大众音乐审美之中的精华,至少曾经是精华。
套路和弦的意思是:人类/大众更偏爱一种固定的情感听觉(和弦就是音乐情感的基本单位),更具数百年的规律,形成了一系列特定的和弦排列顺序,这就是和弦套路。
对于流行音乐而言,按照和弦套路来作曲,就意味具有广泛的市场传播度。黄家驹就是凭借着自己对于套路和弦和旋律的天赋,才将Beyond从硬核摇滚转变为流行摇滚的。也成就了Beyond和他自己。
所以,黄家驹的作曲过程是这样的:
1:确定歌曲的基本立意和思想情感;
2:选择一个套路和弦;
3:完成旋律核心的记忆点,完成作曲的骨架。
4:完成分段递进和段落变调;
5:为套路和弦选择更具体、更为具有强烈情感的小七/小三/和弦。
基本是这样,流行音乐作曲的核心一定是套路和弦。他们创造过程很短,一般最长也长不过三个月。因为他的内容很少。相比于严肃音乐而言。而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学生学习的是:长达50分钟的交响曲的作曲乐谱,足足有十几万个音符,上千首旋律小品组成的宏伟篇章。
换句话说,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学习的内容体量是流行音乐的数百倍、近千倍。这种深度完全不同。
所以,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去看待流行音乐就像博士生去看待小学生的加减乘除一样。对于博士生而言,他们的创作成果很难用加减乘除的方式去完成。所以,对于商业音乐歌手而言,成功的人往往是从没上过严肃、系统、高质量的作曲教育。
周杰伦,高中没考上,没上过大学,上过一个月的音乐班。他成为华语作曲扛把子。
李荣浩,初二辍学,没上过大学,学习过大提琴。成为了近几年作曲旋律第一序列。
邓紫棋,15岁辍学,没上过大学,学的是专业的商业乐理班。HK唯一能打的歌手、唯一的顶级音乐人,并不是新生代,而是整个HK乐坛。
可以产生最好商业化流行作曲的人,不能是音乐学院作曲系出身。因为,不要用高射炮去打蚊子。国家级艺术人员和商业流行音乐的战略意义和施展地方,完全不同。
换句话说,Beyond的歌经典,恰恰是和音乐学院背道而驰,基于流行音乐的理论原则,没有收到过于严肃和系统的高质量审美认知影响。如果黄家驹上过音乐学院,他是写不出以套路和弦为主的流行摇滚。
如今音乐学院等严肃作曲氛围,是现代音乐。而现代的所谓严肃化先锋音乐,基本上都不是给人听的音乐,而是一种实验性试图拓宽音乐边界的产物。
所以本质上, 不上音乐学院,才是顶级作曲人成功的源头。当然,音乐学院的门槛也可能超出了他们幼时的能力。对于黄家驹、周杰伦、李荣浩而言,他们幼时的确没有前往顶级音乐学院学习的家庭资源。但也是因为如此,他们的遭遇才对流行音乐的大众认知更为深刻,而不是高深莫测的艺术化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