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武将的临终遗言?
古代武将的遗言
1、伍子胥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
伍子胥是楚国人,因为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伍子胥和好友孙武带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郢都,发楚平王墓,鞭尸三百解恨,其后带兵威镇诸国,成就吴国霸业。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重伤去世,临死让儿子夫差报仇雪恨,嘱托伍子胥辅佐夫差。夫差继位后,大败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多次劝说一句灭掉越国,杀勾践,都没被夫差采纳。
伯嚭是楚国贵族,也是因为父亲被杀投奔吴国,同病相怜的伍子胥推荐了他。在伐楚中伯嚭也有出战,贪功恃大冲入敌阵突围不出被伍子胥所救,因此被孙武不喜,伍子胥却请吴王赦免了伯嚭的丧师之罪。吴王夫差时伯嚭担任太宰,夫差敬畏伍子胥亲信伯嚭,勾践兵败后,文种利用伯嚭贪财好色的弱点成功使得伯嚭为越国说好话,赦免了勾践。其后,伯嚭又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于是夫差增剑赐死伍子胥。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我死后,在我的墓旁种满梓树,等它们长大后就做成棺材,吴亡之后可用来埋葬吴国死难战士的英灵;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入侵灭亡吴国。” 后来,勾践卧薪尝胆灭亡吴国,夫差也很后悔当初没听伍子胥的言语,羞愧难当,耻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拔剑自刎。
2、吴起
“群臣乱王!”——《吕氏春秋》
吴起是战国名将,历仕鲁、魏、楚三国,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
魏文侯去世后,吴起遭到谗害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在楚国进行变法。经吴起变法,楚国国力大增,但他也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楚悼王去世后,在治丧的处所,吴起就被楚国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带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楚国的贵族已经杀红了眼,丝毫不顾忌楚悼王的尸体,乱箭齐射射死了吴起,楚悼王身上也射满了箭。
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就是将武器施加于王尸的人,都是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即位后,追查参与箭射楚悼王尸体的贵族,这些人全部被杀,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临死的才智,为自己报了仇。
3、武安君白起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史记》
白起是战国时期名将,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平生大小70余战,从无败绩,为秦国攻城70余座,为秦国一统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长平之战后,白起将要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震恐,派纵横家苏代入秦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苏代入秦后游说范雎,说赵国灭亡后,白起功高盖世,地位将远在你之上。因此,范雎以秦兵疲惫需要休养为由,向秦昭襄王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因为这件事,白起和范雎结下仇怨,秦国将相失和。
秦国对外战争的脚步是无法停止的,不久又派王陵攻打赵国邯郸。当时正逢白起有病,王陵又接连不利,损失大批秦军,等到白起病愈,秦昭襄王亲自下令白起为将,白起分析了形势没有同意,秦王又派范雎去请他,白起依然没有同意,从此称病不起。秦昭襄王只得改派王龁为大将围攻邯郸,结果信陵君、春申君带兵援救赵国,秦军再次惨败。秦军惨败后秦王本就很生气,白起却说道:“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 这下秦王更怒了,强令他立即赴任,白起依然称病不去,范雎再次请他,也是不去。于是,秦王废除他的爵位贬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不过他因病没有离去。秦军接连败退,秦王派人驱逐白起离开咸阳去前线,等到他离开后,秦王和范雎等人觉得白起不情不愿,就派人给他送了一把剑让他自杀。
当时,武安君白起到了杜邮,接到送来的剑,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 不久又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士兵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随即拔剑自刎。
4、蒙恬
“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史记》
蒙恬是秦国名将,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弟弟蒙毅,三代侍秦,对秦国忠心耿耿。秦国一统天下后,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精锐北击匈奴,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秦始皇死于巡游途中,赵高、胡亥密谋篡夺帝位,又迫使李斯合谋假造遗诏,派使者赐死公子扶苏、蒙恬。公子扶苏当即自刎而死,蒙恬怀疑请求复诉,被囚禁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本想释放蒙恬,赵高却不同意,先杀死蒙毅,又派使者去阳周赐死蒙恬。蒙恬说道,“我们秦家三代为秦国立下无数功劳,现在我统帅三十万大军,即使是我被囚禁,依然足以叛乱,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 蒙恬又叹息道:“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没有过错就处死呢?” 很久,又说道 “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 于是吞下毒药自杀。
5、项羽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在秦朝末年,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一路奋战,破釜沉舟,击溃秦军精锐,举办鸿门宴震慑刘邦,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个诸侯王,俨然已是皇帝。在与刘邦对战中,彭城之战亲率三万精锐大败刘邦几十万大军,因为一阵大风吹乱楚军,刘邦才趁乱跑出。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更是以武力出众的猛将。项羽为人善战,也有着很多的缺点,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后,唯一的谋士范增负气离去。此后,项羽连战不利,只得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项羽引兵东归,刘邦却撕毁协议要一举消灭项羽,被项羽大败后,刘邦又联合韩信、彭越、英布将项羽重重围困在垓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带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冲出包围,汉军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项羽只剩下一百人,又被田间老头欺骗耽误被汉军追上,一番激战后,只剩下二十八骑,汉军却有几千人。项羽自知不能脱身,对部下说道今天是要决死战,大家痛快一战,胜它三回,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项羽几十骑分四面冲出,项羽杀掉一名汉将,等汇合三处人马,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最后跟随项羽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冲杀数千人大军,只折损了两人。项王一路逃到乌江,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也劝说他回江东称王,东山再起。如果项羽走了,天下或许就不一样了,项羽却改变了主意,他笑了笑说道:“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再说当初我和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其后,项王又把乌骓马托付给乌江亭长,下令部下步战,独自杀汉军数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这时候,项王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吕马童,他们两人是什么关系不得而知,项羽称他为故人。项羽最后的遗言就是,“我听说刘邦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随后,拔剑自刎。项王死后,汉军争相抢夺,王翳拿下项羽的头,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项王身体的一部分,都因此被封侯。
6、韩信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史记》
韩信是秦末汉初名将,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汉朝的一多半天下都是韩信打下的,被评价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后人尊奉他为“兵仙”、“神帅”。
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韩信的一生可以用这幅对联来总结,漂母给予饭食救了韩信的命,才有后来建功立业的机会。韩信先后在项羽、刘邦军中一直不得重用当了逃兵,经萧何月下追回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才开始了传奇经历,一生担任过王侯将相。垓下之战后,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夺了韩信的兵权,改他的齐王为楚王。后来,又有人告他谋反,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伪游云梦泽智擒韩信,贬他为淮阴侯,刘邦畏惧他的才能,留他在京城,不让他到外地任职。韩信心中愤恨,又煽动了陈豨叛乱,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讨伐,韩信的家臣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叛乱。于是,吕后派萧何设计骗来韩信,在长乐宫诛杀了他。韩信临死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蒯通是秦末汉初的辩士,辩才无双,曾担任过韩信的谋士。在韩信大败龙且后,成为齐王,项羽曾派谋士劝说韩信三分天下。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关键完全取决于韩信,劝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最终韩信自以为功大没有背叛刘邦。韩信临死这句话刘邦知道后,立马捕捉来蒯通,就要煮了他。蒯通机变无双,凭一番话成功说的刘邦放了他。
7、李广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
飞将军李广是西汉名将,英勇善战,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李广骑射无双,但是命途多舛,七国之乱时他曾立下大功但因为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没有受到封赏。其后,李广一直抗击匈奴,其间又被匈奴骑兵活捉,逃脱后赎为庶人。之后,李广一直镇守边郡,威震匈奴,这时候汉朝两位将星卫青、霍去病出现大破匈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李广几次请求出战,跟随大将军卫青一起出战。李广想要当前锋,卫青早早受到汉武帝的警告,说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就安排他从东路出发。在卫青与单于交战中,李广却迷路了,战争结束渡过沙漠卫青才遇见他。卫青要向汉武帝报告军情,派人让李广前来询问迷路的情况。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 ”于是就拔刀自刎了,当时军中将士、百姓都为之痛哭。
李广不仅自己命途多舛,一生难封,他的家族也是多磨难。李广的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早早去世,幼子李敢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因为李广死后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李广长孙李陵出征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误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灭李陵三族,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8、太史慈
“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
《三国演义》中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是东汉末年名将,曾为孔融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大战江东小霸王孙策,助孙策平定江东。太史慈为人骁勇,箭无虚发,曹操都曾写信招揽他。太史慈也是个有大志向的人,要凭一身本事在乱世建立不世之功,可惜的是早早去世,临死前叹息,“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着三尺长剑建功立业,位极人臣。现在志向没有达到,奈何却要死啊!”
9、庞德
“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三国志》
庞德是东汉末年名将,勇冠三军,先后跟随马腾、马超,最后归降于曹操。襄樊之战时,庞德率军支援樊城的曹仁,力战关羽,一箭射中关羽的前额。后来,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被擒,当时庞德旧主马超、堂兄庞柔都在蜀汉,面对关羽的劝降,庞德却誓死不降。庞德大骂道:“竖子,什么是投降!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刘备就是一个庸才罢了,怎么可能是魏王的对手!我宁愿魏国的鬼,也不愿做贼人的将!”
10、马超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三国志》
马超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早期也曾是一方势力。马超的父亲马腾是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马腾被曹操招揽入朝担任卫尉后,马超接管了他的部队。曹操攻打汉中张鲁时,经过马超的地盘,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在潼关杀的曹操落荒而逃,因中了离间计失败卷土凉州,不久失去根据地前去投靠张鲁,最终归附刘备。马超归附刘备后,凭借威名震慑刘璋开城投降,蜀汉建立后,被封为骠骑将军。
马超半世枭雄,跟随刘备后虽然职位很高,却不受重用,最后抑郁而终。临死前,上疏给刘备:“臣宗族二百余口人,全部被曹操诛杀,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马超虽然勇猛盖世,威震氐、羌,但最后只剩下深深的孤独。马超的从弟马岱也受到刘备、刘禅、诸葛亮的善待,还诛杀了蜀汉名将魏延。
11、冉闵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晋书》
冉闵是冉魏开国皇帝,十六国时期的猛将。冉闵一生征战无数,最后与前燕将领慕容恪一战,冉闵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最后重围时因为宝马朱龙无故死去被擒。冉闵被俘后,前燕皇帝慕容儁质问他:“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自称作天子?” 冉闵答道:“天下大乱,你们夷狄之族,人面兽心,尚且意欲篡位谋反。我乃一世英雄,为何不能做帝王呢?” 大怒的慕容儁鞭打冉闵三百下,让人把他送到龙城,在遏陉山斩杀。
12、檀道济
“乃坏汝万里长城!”——《南史·檀道济传》
檀道济是东晋末年名将,刘宋的开国元勋,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因为檀道济名声太高,部将又都骁勇善战,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很有才华,对他很不放心。刘义隆又经常生病,害怕自己死后,檀道济将不可控制,终于下令逮捕檀道济和他的八个儿子。檀道济的心腹部将薛彤、高进之在当时被比作张飞、关羽,也一起被捕。檀道济愤怒的说:“你们这是在毁坏你们的万里长城!” 最终,他和他的儿子、亲信还是一起被杀,这就是自毁长城典故的来历。
13、斛律光
“桃枝常为此事,我不负国家”——《北史·斛律光传》
斛律光是北齐名将,精通骑马射箭,武艺超群,是可以射落大雕的猛将。高洋建立北齐后,斛律光屡立战功,是北齐对抗北周的屏障。北齐后主高纬昏庸无能,宠信祖珽、穆提婆等小人,斛律光因为看不惯这些小人结下仇怨。斛律光是北齐的前线支柱,北周名将韦孝宽为了除去他又制造了他谋反的谣言,加上祖珽这些小人的诬陷,高纬派人召回他,让刘桃枝刺杀了他。
刘桃枝是北齐第一御用杀手,侍奉过北齐七代君主,参与杀死宰辅高德政、永安王高浚、简平王高涣、赵郡王高睿、平秦王高归彦、琅琊王高俨、咸阳王斛律光。高纬不敢明面杀斛律光,派人召他入宫,刘桃枝乘其不备,从后面偷袭,斛律光这时虽已年老,但是久经沙场被刺中仍是不倒。斛律光并没有还手,回头说道:“你刘桃枝常干这样的事,但我到死也不会对不起国家。”刘桃枝见无法杀掉斛律光,又叫来三个力士一起用弓弦把他勒死了。
斛律光死后,周武帝宇文邕大喜,大赦天下。果然,斛律光死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宇文邕攻破邺城,曾说过“如果斛律光还活着的话,我哪能到邺城来?”
14、兰陵王高长恭
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北齐书》
高长恭是北齐名将,是高欢的孙子,北齐后主高纬也是高欢的孙子,都是一家人。高长恭勇猛善战,每次出战都戴着面具冲入敌阵,屡立战功,士兵们为此作曲《兰陵王入阵曲》讴歌他。高纬曾对高长恭说:“你这样总是冲进敌阵之中,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 高长恭回答道:“为家事而战,不会想到这个。” 这句家事让高纬深深猜忌他,高长恭也深知自己受到猜忌,贪财受贿抹黑自己。最终高纬还是没有放过他,派使者给他送了一杯毒酒。高长恭对王妃说道:“我对皇帝如此忠心,有什么罪过呢,为什么要赐我毒酒!” 王妃说道:“为什么不去见皇帝解释清楚呢?” 高长恭说道:“皇帝又怎么会见我呢。”于是喝下毒酒而死。
15、宗泽
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宋史》
宗泽是北宋、南宋之际的名将,一直为抗金斗争,岳飞都是他的部将出身。靖康之变后,宗泽屡次大败金兵,名震敌国,金人对他既尊敬又害怕,与人交谈称他为宗爷爷。宗泽一生致力于北伐,可惜壮志难酬身先死,临死宗泽仍念念不忘北伐,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随后,遗憾去世。
16、岳飞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是南宋名将,一路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就在岳飞要直捣黄龙府时,却被朝廷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十年功业毁于一旦。岳飞回去面对的是万俟卨等人的诬陷、严刑拷打,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17、李定国
“宁死荒外,勿降也!”
晋王李定国是南明的名将,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作战勇猛,被称为“小尉迟” 和万人敌”。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反抗压迫。清军入关后,李自成抗清战争节节失利,张献忠拒绝了清廷的招降,率领大西军抗清。张献忠在与清军的战斗中中箭去世,临死留下遗言,“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正是张献忠临死的遗言,使得李定国等人率领大西军联明抗清。李定国屡次大败清军,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阵斩亲王尼堪,保住南明十几年。永历帝被吴三桂弑杀后,李定国伤痛欲绝,不久就抑郁去世。临终前李定国还嘱咐儿子和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要投降。”
抗日名将张自忠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要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可安。
张自忠将军是33集团军总司令,身为集团军总司令,他完全可以不用亲赴战场第一线,但是他还是选择了为国战死。张自忠将军驰骋沙场,也战死沙场,在他出战前就抱有必死之心,留下两封绝笔遗书。他在殉国时说道:“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可安。” 对这个曾经误会过他的民族,未曾有过一丝怨言。
戴安澜
戴安澜将军是200师师长,他率200师作为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屡立战功,最终战死沙场。他在写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
赵登禹
赵登禹是29军132师师长,自幼习武,武艺出众。喜峰口战役时,当时任109旅旅长赵登禹带领大刀队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砍死砍伤敌人上千名,取得对日寇的首次大胜,他也因功成为132师师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赵登禹将军带领132师将士英勇抵抗。由于寡不敌众,经过一番奋战,赵登禹将军双腿被炸断,面对日军步步紧逼,他对身边的人说:“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诉我北平城里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 随后,壮烈殉国。
佟麟阁将军
卢沟桥事变后,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指挥29军死守南苑。佟麟阁将军振臂高呼“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他和师长赵登禹身先士卒,英勇抗击日寇。佟麟阁将军被机枪射中腿部,面对部下的劝说,他说道“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执意不退,带伤激战,最终壮烈殉国。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
“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三十二军第二十三师少将参谋长黄启东
“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七十三军暂五师师长彭士量
“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牺牲生命,救国救民,努力杀敌!努力杀敌!”——第十预备师师长孙明瑾
“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 !”——12师师长寸性奇
“我之衣衾早已备好,此即我葬身之所,今日有死无生。”——19军70师215旅旅长赵锡章
“我死了……不要紧,你们……要狠狠……狠狠打击日本强盗,……收复……台儿庄!”——13军89师529团团长罗芳珪
我安某在,阵地在,日本人要想过去,除非从我的尸首上压过去!——9旅626团营长安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