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先打基辅再进攻莫斯科是否正确?你怎么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能用上帝视角,来看待历史,尤其是战争。
在基辅会战之前,希特勒面临的是这样一个局面。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进展非常顺利,势如破竹一样,击败了大量苏军。
但是,这不是说德军就没有任何问题,同样存在巨大的失败隐患。
我们慢慢来分析。
北方
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迅速占领波罗的海三国,进抵列宁格勒城下。在芬兰军队配合下,北方集团军群将90多万苏军合围在列宁格勒。
但苏军花费多年心血,在列宁格勒附近建造了三条坚固防线,仅仅最外层的卢加防线就有300多公里。
面对苏军坚固防线,以及列宁格勒地区复杂的地形,德军锐利的进攻势头被遏制,双方陷入一战那种阵地对峙战。
不过,从1941年8月开始,德军就从三面合围了列宁格勒,只有拉多加湖一边可以与外地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联系。但德军强攻并没有奏效,因为守城的苏军有90多万人,进攻的德军不过70万,装甲部队这个杀手锏也难以使用。
9月下旬,鉴于短期内不能攻破列宁格勒,德军转而留下部分军队进行围困,北方集团军群主力开始南下,参加规模空前的莫斯科会战。
由此,北方的大规模战役几乎停止,然而列宁格勒也被围困了872天,苏军为此付出133万军人伤亡,超过百万市民死亡的惨重代价。死亡的市民,绝大部分死于围城的饥饿,包括俄国总统普京的哥哥。
南方
伦德施泰特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战略目的在于占领苏联的粮仓和工业基地乌克兰,彻底夺取黑海的港口。
不过,南方集团军群面临着苏军战斗力排行前列的两个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
开战之前,斯大林认为德军必将全力占领乌克兰,所以在这里部署重兵。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兵力为100万人,然而仅仅苏军西南方面军就有120万人,南方面军也有几十万之众。
由于兵力悬殊,南方集团军群虽然连续击败苏军,但进展缓慢。
即便如此,苏军两个方面军也伤亡惨重,西南方面均有44个师遭受严重伤亡,而且完全不适应德军的闪电战,有无所适从的表现。
从1941年6月30日开始,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一周,西南方向总司令布琼尼元帅,就按照原来的防御计划,率领主力向后撤退,准备像北方列宁格勒防御苏军一样,退到构筑于旧国界的科罗斯坚、沃伦斯基新城、舍佩托夫卡、旧康斯坦丁诺夫、普罗斯库罗夫等坚固阵地,进行长期防御作战。
但是,德军的前进速度超过苏军的预料。苏军计划7月7日全部退入预定防线,但部分德军在7月5日提前占领部分防线,导致苏军整体防御出现严重问题。
德军还乘胜追击,7月11日,坦克第1集群先遣部队在两昼夜内前进110公里,进抵基辅以西15—20公里的伊尔片河。
虽然这股德军被苏军挡住,但基辅侧翼已经暴露在德军的攻势下,更重要的是德军有明显合围基辅地区苏军的意图。
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然后全力保卫莫斯科。
斯大林愤怒的拒绝了这个提议,在朱可夫反复坚持时就解除了他的职务。
此时基辅地区的苏军虽然有80万规模,但大多是被德军击败后撤退的部队,部队兵员有较大缺额,武器弹药损失严重,军队士气不高。虽然这些苏军不能说是残兵败将,战斗力已经大为削弱,尤其缺乏机动运输工具,难以发动大规模进攻,只能用于防御作战和小规模攻势。
同时,由于基辅防御阵地被德军突破了一部分,苏军整体防御也有崩溃的势头,这是德军的好机会。
另外,基辅地区是大平原,非常适合德军利用闪电战进行两翼合围,相反缺乏运输工具的苏军想要撤退都比较困难。
站在上帝视角,朱可夫的主张显然是正确的,苏军应该放弃基辅向后撤退。将这么大数量的机动兵团留下来,随后无论是继续在南方防御,还是向北参加莫斯科会战,都是可以的。
然而,斯大林的固执葬送了一切。
中路
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实力是最强的。
中央集团军群一直势如破竹,在白俄罗斯重创了苏军。
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被俘苏军就有30多万人,丢掉了白俄罗斯。
中央集团军群故技重施,又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重创苏军,俘虏的苏军就有45万人。
不过,斯摩棱斯克战役对于德军也不是一帆风顺。
德军在7月15日占领了斯摩棱斯克,但苏军主力并没有被歼灭,还在不断发动反攻。
到7月30日,德军不但没有歼灭苏军,反而被迫在部分地区转为防御,此时南方的基辅会战已经开始。
这让希特勒意识到,苏军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也能在战争中迅速学习战争。
对于希特勒来说,当时无非有两个选择。
第一,忽视南方的基辅地区的苏军重兵集团,任由南方集团军群慢慢的去对付。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强攻,击溃正面苏军,尽快发动莫斯科战役。
按照目前的态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无法在短期内,歼灭基辅地区高达80万的苏军。
那么,这80万苏军的存在,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是个很大的潜在威胁。
在中央集团军群孤军深入,猛攻莫斯科的时候,基辅地区苏军发动反攻,就很可能炒掉中央集团军群的后路。
自然,今天我们知道基辅地区苏军非常缺乏运输工具,粮弹不足,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站在当时角度,希特勒肯定是不知道这个情况的,甚至斯大林对此也不太了解,两人才都做出了错误的部署。
不过,现在没有能力进攻,不代表未来没有能力进攻,如果苏军像朱可夫说的那样,撤退到第聂伯河方向坚守等待援军,同时尽力恢复实力,仍然会在侧翼对进攻莫斯科的德军造成巨大危险。
站在稳妥的角落,显然应该消灭侧翼威胁以后,再全面发动莫斯科会战。
第二,调动中央集团军群部分主力南下,协同南方集团军群歼灭基辅地区苏军,彻底扫除侧翼威胁,随后德军集中三路的力量围攻莫斯科。
这显然是比较慎重的战略,可以保证中央集团军群的安全。
毕竟现实战争不是打电子游戏,打输了可以重来。德军实际上只有这么多家当,万一中央集团军群被重创了,短时间是无法恢复元气的,不能随便冒险。
况且现在基辅地区的苏军防御凌乱,指挥也混乱,军队刚刚战败以后战斗力大减,恰恰是歼灭他的好机会。
于是,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继续进攻,但调动第2装甲集群及第2军团南下协助南方集团军群作战。
结果就是,基辅会战胜利的很辉煌。
德军从7月底开始全面进攻,到9月26日将基辅附近苏军全歼。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5万人被俘。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牺牲,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战斗中被俘。
西南方面军几乎被成建制全歼,需要重建。
至此,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不再有侧翼的危险,无论是北路还是南路。而苏军受到如此毁灭性的打击,短时间内也是无法恢复元气的。
自然,基辅会战也是有代价的,就是中央集团军群的实力减弱,导致斯摩棱斯克战役进展缓慢。
中央集团军群到9月10日,才完成了斯摩棱斯克战役,前后持续了2个月。
战役中,德军损失也较大,第一次被迫暂停了进攻,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德军统帅部于1941年7月就使用了将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24个师中的10个半师),以加强“中央”集团军群。
不过,萨沙不认为抽调中央集团军群部队南下,是一个战略错误。
这主要是,即便不抽调部队北上或者南下,中央集团军群也不可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即便中央集团军群早1个月发动莫斯科会战,也难以改变局势。
要知道,在9月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苏军发现德军的兵力较少,主动发起进攻,结果遭到了毁灭性损失。参加攻击的苏军部队,全部损兵折将,武器弹药损失严重,战斗力降到最低。在后来的莫斯科会战中,这些军队没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如果中央集团军群没有分兵,苏军是不会敢于主动反攻,用鸡蛋碰石头的,莫斯科会战初期也不会这么顺利。
而莫斯科会战德军的失利,并不是没有占领莫斯科,而是始终无法合围莫斯科地区的苏军主力,导致苏联援军不断到达,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
而180万德军,最终面临超过260万的苏军,这才被迫放弃莫斯科后撤。
试问,如果基辅的苏军没有被歼灭,苏联等于又多了80万的机动兵团,莫斯科战役德军怎么可能获胜?
退一步说,就算莫斯科会战是德军胜利,占领了莫斯科。但想要吃掉100多万苏军主力,以德军当时兵力来说是不可能的。
而莫斯科即便丢了,苏联还有广大的领土、人口以及在西伯利亚的工业区,可以用于持久战,战争远远不会结束。
德军只要陷入这种持久战,战败也就是难免了。
大家都知道基辅战役苏军损失近百万军队,而德军损失很少, 对德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胜利. ,有人认为如果不打基辅先攻下莫斯科就占领苏联的政治中心首都,苏联可能就会被打跨了,但是攻占了莫斯科是不是就等于打败了苏联? ,希特勒先打基辅再进攻莫斯科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