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

问: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结合教育方式、思想认知过程以及个人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认真回答,希望对孩子们的相关教育、成长、成才有所帮助。

至于“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问题,其实周边的同事、朋友、亲人以及社会中很多家长都有此困惑并见仁见智、说法不一(包括一些专家也有不同意见),但通过人成长过程中从人的个性不同的因材施教、耳目濡染的熏陶、强化背诵的教育、思想成熟前的记忆、成长实践中的理解、认知、感悟等方面综合分析,一般来讲,对于大多数孩子是有益的、可行的——当然,考虑到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因材施教的客观存在,或许不适用所有孩子,但大多数是适用且有益可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一、灌输式、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强化记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教育环节,对于博闻强记作用效果重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一个人从小到大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学习理解或者学习不理解、理解不深,学习认知、学习感悟、实践再认识等环节,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当然,还要看家长、老师以及孩子自身对教育、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认同了。

小时候,孩子启蒙学习阶段(姑且确定为3—12岁吧),很多家长让孩子识字、运算、学外语、背古诗词以及其他才艺,这无可厚非,也是望子成龙的正常必要之举。其他先不去论,重点分析如题所述孩子背诵大量古诗文情况。

大家知道,古诗词以及古代经典哲学、文学名著因其思想深邃、内容深厚、意境深远、文辞优美、启迪性强,对于人的道德修养、仁爱厚德情怀、丰富学识、为人处世、思想认知、逻辑思维、文字写作等会起到很重要很有益的作用。因此,很多人在小时候都背诵古诗词,有的甚至从3-4岁就开始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古代一般在孩子启蒙时富家办私塾也好、穷家自己想办法教孩子也罢,都会让有条件学习的孩子开始背诵大量古诗词及哲学文学典籍,“古今一理”,孩子很小时大多都贪玩,对这些枯燥的古诗词和典籍也是只会背,意思很多都不理解——也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这种看似机械的强化灌输式记忆,在小孩子初涉世事、可塑性极强、记忆力极强的年龄段(一般人的记忆力从3岁至25岁最佳),对将来成长的积淀影响力很大,虽然孩子很小只能做到死记硬背,却随着年龄增长和以后学习实践的能力阅历丰富,会逐步在脑海记忆力加深对曾经背诵的不甚了了的古诗词及经典的理解和认知,并在思想上铭刻终生。事实上,古代很多文人10多岁就可以写出很多高深的文章,而且思想性强、文笔厚重清新,这就是从小博闻强记通过后来的成长过程而显现的思想成熟认知和感悟。

现在也是这样,孩子从小背诵大量古诗词虽然枯燥机械,但随着成长过程的学习实践,从小积淀于心的不解其意的“死知识”,就会一步步绽放新的光芒,涌动活跃在你的思想中,在不断感悟理解应用中可以说是受益终生。比如,古代的甘罗、夏完淳、曹植、诸葛恪、诸葛亮、苏轼、欧阳修等都是从小背诵大量古诗词及经典,还有很多少年得志的先贤。不得不说从小进行这种机械式背诵虽然不解其意,却是人生的重要积淀。

作为笔者来讲也是深有体会。小时候——大概4虽多开始,作为教师的母亲,就开始教我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并讲很多历史故事,6-7岁时让背《论语》《道德经》《出师表》、《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宋词等,后来上学后,抽空背很多古代经典,再后来自己就有了学习计划,阅读背诵大量的知识。一开始兴趣很浓,时间长了,也觉得枯燥无味,也不懂得意思,随着时间推移和年龄增长,在学校交流或者写作文时,就感觉词句源源不断,在应用中也就越来越理解以前死记硬背不解其意文章的意思了,也就更增加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了。后来一直到工作以及至今,无论工作生活中,以前很小时候背诵的大量文章对我的成长都起了很大有益作用——在生活中的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仁爱厚德、自律慎独,在工作中忠诚履职、力争上游、晋升提拔、出色完成各项任务……都与我从小大量背诵有关。比如,在从事专职文字工作中,各种文体的数千、数万、数十万(特指编书)字的大文章可以不用任何材料“一夜成稿”(数十万字编书也就几个月),在状态好时,内心喷涌而出的文字可以达到“下笔万言、一挥而就”,而且每篇材料文章都是一次成稿,也是上乘之作——各种奖项、各种有关文字方面的聘任等可以明证之(省部级以上奖项也很多)。回望细品,写作过程中,其实大多数知识来源(当然,一生的学习接受新知识从未停止)大多是小时候之20多岁时博闻强记背诵的大量经典。同时,古诗词等经典对人的思想品行、道德修养、文化知识等都是极好的淬炼。

可见,这种从小的积淀和淬炼可以让人成“长之后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高境界。

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二、孩子还小时博闻强记还需正确引导,不可拔苗助长,要在循序渐进成长过程中坚持“学习——理解——感悟——认知——实践——应用——学习”的方向,使孩子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人心皆同,人心不同”。人所处环境和天生个性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所以,从小博闻强记的方式也许不适用于所有孩子,但此打基础的过程千万不可忽视,否则,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天赋异禀的孩子另当别论)。这就需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向引导,却不可以强制非得让孩子去在很小时、极不情愿时去机械式背诵,可以用讲故事配合背诵的方法,也可以一起和孩子背诵并讲解的方法(能理解多少算多少),等等,让孩子产生浓厚兴趣更好。同时,因人的记忆能力不同,不可以望子成龙心切,对小孩子规定限制过多期限非要背诵多少古诗词,或者因背诵不过而过于严厉地责备打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压力和恐惧心理加大,反而“欲速则不达”,起到反作用,背诵效果不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孩子小时候只要可以熟读成诵就可以了,这时候以背诵的数量来衡量就行,而不要要求过多;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就要引导孩子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并重了,当然,孩子逐渐成长,自身也在学习中不断努力地进行理解;之后,理解能力的加深,会不由然产生更高层次的感悟,这时对小时候背诵的知识会有更深更高层次的认知;同时,孩子渐长过程中伴随着在生活、学校、社会、交往、工作中的实践,会对所学所记知识“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有效应用,并不断根据需要,自己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再学习。

这可以说是人从小时候的博闻强记到成长过程以及人生征途中坚持学习实践的一个良性循环,否则,缺少一环,从小时候辛苦积淀淬炼的知识或许就成了“读死书、死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状况了,所以,一定在成长过程中多思多想,把从小积淀的知识在思考、感悟、实践中转化为富有感悟的“营养”知识,在人生应用中才会发挥有益的作用。比如,我们学过的《伤仲永》一文就是很好的例证。方仲永小时候博闻强记加之天赋异禀,九岁时作诗写文章远超成年读书人,可是后来家里带他多方应酬扬名,却忽视了文中所述的人生学习思考实践成长过程,落得耽误了学习记忆成长最佳时期而“泯然众人矣”,殊为可惜。

学不可以已”。可见,让孩子还小的时背诵大量古诗文并做正向引导很关键,但也不能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思考、感悟、实践、认知等重要环节,否则,从小的积淀或许会“付之东流”。

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

总之,积跬步而致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海。孩子很小时背诵大量古诗文,虽然含有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孩子也不解其义,但只要引导得当、坚持不懈,并紧密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持续做到位,那将对孩子在未来人生中的实践应用和人生境界、道德修养、思想情怀等都会大有益处。

愿天下所有孩子坚持不懈博览群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相信会达到“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气”的通达境界,而“挥就日月长明笔,写下千古不朽文”书写自己美好的人生篇章。

谢谢大家!

2020.7.20即草于西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