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问: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冷门枪械?多了去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抗战那会别说军工业了,工业都差日军一大截,而八路军的工业生产能力更是差。

老话说得好,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那会儿只要是能击毙日军的东西,他就是好武器。

当时民兵自卫队为了保护老百姓,有拿着秤砣去巡逻的事。

秤砣对步枪?想想都感觉不可思议,但这种事还是发生在我们抗战时期。

简单地说一下这件事。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在江苏省的淮安市,下辖有一个金湖县。这个县的名字可是我们的周总理给定名的,象征这个地方日出斗金。

不说别的,县里有三个湖环绕,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所以金湖县光水域面积就达到了四百二十平方公里。

地方好,日本人也知道,他也想要占据,八路军战士肯定不答应。

抗日民主政府在当地建立了,而日伪军就时不时地来扫荡,对当地进行掠夺,甚至是焚烧粮食,想要给根据地制造粮食短缺的现象。

我们当时面对的敌情相当严重,根据地和日伪军建立的伪政府仅仅隔着一条河而已,除了日伪军之外,还有国民党顽固派,土匪,湖匪的破坏。

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而当时八路军在当地的防御力量也弱,至于武器别想了,根本做不到人手一枪的程度,所以没有办法的自卫队的队员出去巡逻,有些人只能拿上一颗秤砣去执行任务。

因为这个秤砣的原因,还被人们称为秤砣队。

当时根据地为了解决枪支的问题,就想购买一批。

但市面上最贵的德国造四百元,最便宜的英国造也得二百八十元,中正式步枪是三百一十元。子弹便宜一点,八十五元一百颗,贵的九十元一百颗。

以德国造四百元一支为例,就需要普通人二十个月不吃不喝积攒下来的钱,才能购买得到。

所以在抗战时期,手里能有一支开火发射子弹的武器就很不错了,不会讲究什么冷门不冷门的。

不过题主既然问了,我们就介绍一些冷门武器,看看当年抗战时期的艰难。

冷门武器。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怎么说呢?其实早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红军的时候,就很注重兵工厂的建设。

比如1931年的时候,就已经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里建立了兵工厂,此后各个根据地也相应地建立了兵工厂。

其实当时叫兵工厂还真就算不上,最多也就是一个个的修械所,将缴获过来的武器进行维修。

不说别的,就说1931年十月份,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下,成立的官田兵工厂。

这个兵工厂成立之初,就只有三样东西,四座大铁炉,三百多把老虎钳和锉刀。

所以说这些兵工厂,如果要说制造的话,也就是造些枪弹,手榴弹,地雷,甚至是长枪和大刀片子。

而进入到抗战时期的兵工厂,是在这些修械所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集中成立的。

但成立之初,也没有太拿得出手的东西,比如火药,世界各国制造武器的火药都是无烟火药了,我们还在使用黑火药。

其实这些黑火药的制造,也都是民间制造烟花的匠人们传下来的手艺,威力谈不上有多大,但有总比没有的好。

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为了提高火药的能量,光靠这些显然是不行的,后来八路军就找到了各大院校,寻找这方面的专家,提供技术支撑,甚至这些专家个人会通过敌占区的层层封锁进入到根据地,为当时的兵工厂改进技术。

最终我们成功地制造出了合适的火药,而制造火药的器具和原料,在当时是不可能直接获得,只能找各种替代品。

说出这些替代品,你们都不会相信这这些东西可以制作火药,比如皮球的内胆(搓火药防止静电),殡葬用品(锡纸),中药等等。

不管怎么说,大量的复装弹药,使用这些提高了能量的火药之后,威力总算是提升了。

弹药比较简单,也没什么冷门的,而手榴弹真有冷门的。

马尾手榴弹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这种手榴弹在革命战争时期使用的比较多,它长的相当的奇特,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流星锤一样。

前部是一个圆圆的弹体,在弹体的后边是一条长达七百毫米到九百毫米的麻绳。

因为采用的是触发引信,使用的时候,只要抓住麻尾抡圆了丢出去就可以了。

其实这种马尾手榴弹,它的头部弹壳和卵形手雷很像,直径大约是五十五毫米,外表有预制的小槽,再加上是铸铁制造,只要发生爆炸,效果还行。

但在实际使用之后,效果并不好。

因为遇到树林比较多的地方,马尾手榴弹丢出去之后,就会挂到树枝上,并不会爆炸,或者掉到比较软的草地和泥地里,也不会触发爆炸。

这种马尾手榴弹在革命战争时期,使用得比较多,到了抗战时期,大部分都开始使用木柄手榴弹,但马尾手榴弹在一些地区还有使用。

至于木柄手榴弹初期使用的时候,也有很多麻烦。

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第一个就是火药的威力不够,毕竟当时使用的是黑火药,一炸两半,或者干脆冒一股黑烟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更糟糕,黑火药变潮,根本就炸不了。

不过随着工艺的提高,火药品质的提升,到了抗战后期,木柄手榴弹的制作都有了一个标准。

比如规定,手榴弹的弹体长度是二百八十三毫米,木柄长度是一百五十三毫米,弹体的外直径是五十六毫米,内腔是五十毫米,装药量是一百克,延期引信保持在四点五秒,至于碎片最低也要保持在四十片。

到了1944年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制作出碎片达到一百片的手榴弹了。

这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

我们甚至于可以利用轨道钢,制造步枪,在枪管里边拉上膛线。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在1939年的时候,陕北茶坊兵工厂,就制造出了第一支陕甘宁边区的步枪。

一开始这支枪被叫做无名氏步枪,后来定型叫做新七九式步枪。

在当时一个月就可以生产出三十支。

而黄崖洞兵工厂,制造出了五五式步枪。

这支枪是以汉阳兵工厂仿制的八八式毛瑟步枪为样板,再参考M1888式毛瑟步枪(也就是老套筒),制造出来的。

这支枪的膛线有四根,射程最低是二百五十米,最高可以达到三百五十米。

别惊讶五五式的射程会是一个范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当时制造枪械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的。

其实在抗战后期,我们可以制作出,适合自己的步枪型号了,很多人不知道,原因还是因为受制于手工制作,产量小。

比如在1940年的七月份,为了适合游击战的要求,我们又在五五式步枪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衍生型号八一式步枪。

八一式步枪比五五式短了不少,但射程增加了不少。

在这一年,晋绥军区还制造出了四六式步枪。

这还不算,在1945年的时候,晋绥兵工厂二厂,还成功研发出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半自动步枪。

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这款枪是在美国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这款枪的初速度比较高,达到了八百米每秒,比原版的美国半自动步枪的射程要远,当时一共生产了九支。

而这款枪后阿里就被正式的命名为向应式,原因是在这支枪研制成功的时候,一二零师政治委员关向应病逝。

也是在这一年,我们的胶东军区兵工六厂,按照沈阳兵工厂和日本的三八大盖,成功研发出了四五式步枪和四五式马步枪,标尺射程达到了两千米。

其实在当时八路军仿制的轻机枪也是有的,一共有三种。

第一种是在1941年一二零师修械所按照哈奇开斯轻机枪制造的,当时造了十挺。

第二种也是1941年的时候制造的,是胶东兵工三厂,按照捷克式轻机枪进行仿制的。

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这款仿制的捷克式,从1941年的六月份开始生产,一个月最少可以生产三挺,多了的话会有十挺。

第三种,就是仿制了日本的九六式轻机枪。

所以话说到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随着战争的时间拉长,我们制造武器的技术也在进步中。

因为受到机械设备的限制,产量不多,但绝对在一步步的迈进中。

我们可以想想当时的环境,一开始就是几把钳子,几个铁匠炉子,我们硬生生地让这些东西发挥了作用,在他们的基础上打造出了现代化的兵器。

掷弹筒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我们知道日军的掷弹筒不错,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我们也研制了掷弹筒,而且后期的掷弹筒要比日军使用的要好上很多的。

比如1942年的时候,晋绥军区嗦牛沟兵工厂,研发出来的掷弹筒和日军的掷弹筒进行过对比试验。

日军掷弹筒的命中率是65%到85%,我们的呢?达到了75%到95%。

当时这款掷弹筒被命名为鼎龙式掷弹筒,因为制作这款掷弹筒的两个人,分别是温成鼎和吴奎龙。

这一说起就停不住,本来题主说的而是冷门,但这些看起来不像冷门,不过不管是冷门还是不冷门,都是我们军工人员,一步步的从简陋到精良的一个过程。

而简陋何尝不是冷门呢?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件大杀器——地雷!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当时我们制造的地雷多了去了,什么西瓜雷(一种铁雷,样子像西瓜),双耳雷(地雷的侧面有两个耳朵一样的铁环)等等。

这里边最有意思的就是铁壶雷,因为当时对日军的爆破运动展开之后,制作地雷的材料就比较少。

于是当时的群众就把自己家里的铁壶也拿了出来,军工人员干脆就在铁壶里塞入炸药,装上发火装置,用木塞封口,当地雷的使用了。

材料短缺的地方,甚至还发明了用石头制作的地雷,叫石头雷。

其实石头雷的制作也简单,就是在石头上掏个洞,塞入一些炸药,再装个爆发管,简单地用黄泥一封口,拉条引线出来,这就成了。

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当时关于制造石头雷的方法,还被编成了歌谣传颂。

还有瓶子雷,显而易见就是用玻璃瓶制作的雷,这种雷已经不是地雷,算是手榴弹的一种,使用方法和手榴弹一样。

为了爆炸瓶子雷的威力,平时保管的时候,在瓶子上就事先涂上一层胶。

再有就是,我们在电影《地道战》里看到的发丝雷。

据说在晋察冀军区下辖的北岳军区,有一个叫李勇的爆炸大王,带着游击小组,一共击毙日伪军三百四十六个,炸毁汽车二十五辆。

所以东西不在好不好,只要能击毙日军就是好东西,日积月累下来击毙的日军也不少。

再有就是手枪。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有一款手枪叫单打一,我们看《地道战》的时候,里边的民兵队长高传宝使用的就是这种枪。

这种枪的长相很不好看,做工也粗糙,只能打一发子弹。装弹的时候,还得向下压握把,撅开枪身,用木棍把里边的子弹取出来,才能重新装弹。

枪管特别的奇特,用铁条盘成,口径也是五花八门的,有发射手枪弹的,也有发射步枪弹的。

这把枪威力不咋地,使用麻烦,但胜在零件少,一个铁匠炉子加一名铁匠就能打造,所以这款枪在抗日初期,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毕竟只要手里有枪,哪怕是一发子弹,也能消灭敌人,再从敌人手里获得更好的枪支就会方便很多的。

怎么说呢?其实在解放战争初期,一些地方上的工作队和民兵还有使用这种枪的。

因为这款枪使用的比较广泛,所以名字也多,什么单打一,独角牛,撅把子,独撅子,震天雷等等。

抗战中我军有哪些冷门枪械?

其实手枪的制造,我们后来也可以制作出更加好的。

比如在1938年,晋察冀军区的修械所,就制造出了一款半自动手枪,名字叫八音子手枪。

样子比单打一要好看一点,但和原版的手枪比起来,还是不好看。

再有就是各种土枪土炮了。

比如用榆木树干制作的榆木炮,这东西听起来好像不怎么好,但冲着日军的碉堡炮楼来几发还是很不错的。

当年白洋淀里的雁翎队使用的小型土炮,也是很不错的。这东西说是炮,其实就是放大版的土枪,是当地猎人狩猎使用用的。

装上大半截的铁砂,一打就是一大片,五十米之内的目标可以说是弹无虚发。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