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判死刑后可以找“宰白鸭”顶包,为何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
“宰白鸭”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最为恶毒的一枚毒瘤,当时有钱有势的人在犯下死罪后完全不慌,都会选择花上一定的金钱来找人顶替自己的罪状,官员之间官官相护对此也是见怪不怪,这种情况便是“宰白鸭”。
“宰白鸭”的这种毫无人性的行径,在晚清的时候最严重,特别是福建省的漳州和泉州最突出,甚至有案件直接惊动了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
据说在康熙时期就有这种恶劣的情况发生,在康熙微服私访的时候就偶然间遇到了这种事情,在经过询问过后才明白什么叫“宰白鸭”。
那个人告诉康熙,原本这个大户人家因为犯了死罪是应该被逮捕入狱的,但谁又愿意就这么死去,于是就联合当地的官员,花下重金买一个死囚来顶替他。
当然也不仅限于死囚,有时候还被强行勒索一些穷人,一旦这些人不配合,那么就威胁他的家人,穷人无钱无势所以只好答应,事成之后这些富人还会象征性的给些钱财。
对此康熙自然是大为生气,但要说全面禁止的话恐怕还是做不到,因为有需求就有买卖,明面上不行就在私底下进行,而康熙又不是天天微服私访,这事确实没办法。
不过这件事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只能说明在康熙时期就有这种情况发生,但估计当时性质并没有后面那么的恶劣。
到了清朝后期这种现象才算是达到了高峰期,甚至有时候都不是在私底下进行,而是直接摆在了明白了,更可怕的是被选中的那些人根本没有选择,甚至还有自愿的,这才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
在清朝曾经发生一起命案,官府工作人员检查了尸体后,明白这起命案不止一个参与了,另有隐情,可是他们抓捕到的只有一个16岁的青年。
审问青年时,可以知道青年对案情的了如指掌,回答的时候也行云流水,跟记录在案书上的一模一样。
但这少年明显是受人所迫,就凭他一人很难犯下如此罪状,于是官员便日日夜夜的进行审问,最终这个少年还是松了口。
他告诉这些官员,那个案件他确实没有参与,但却有人以他家人而胁迫他认罪,不然的话就要杀害他的家人,随后又告诉这些官员请他们快快定罪,这样他的家人还能得到一笔钱财,可见当时的社会法制败坏到了何等地步。
当然宰白鸭也不是破不了案的,曾有一个“白鸭”就被解救了,根据历史书上的记载来说,事情是发生在光绪年间。
有一个名为胡体安的大盗,这个大盗胆大包天,偷偷潜进当时的第一富人家中行窃。此件行窃很快就被发现了,于是政府下令去抓拿胡体安归案。
胡体安时常跟一些胥吏来往,所以胡体安就找他们来讨论找人来顶事,于是讨论下来后选定了一个叫做王树汶的家童当白鸭,来代胡体安受罪。
当初的王树汶还是一个15岁的少年,可在胥史们的诱惑和威迫欺打下,被迫答应为胡体安做白鸭。
王树汶在被押往市朝斩首的时间里,王树汶突然发现胥吏们骗了他,就立马大喊冤枉,这结局被一群不知道情况的围观观众打的遍体鳞伤。
而这一情景刚好吸引巡抚涂宗瀛看过来,因此他就去解围了王树汶,在他审查案件后,涂宗瀛发令重审王树汶案件,并且发文给邓州知府,叫他找到王树汶的父亲,并且把王树汶的父亲带到他这里来。
可是跟此案件有牵连的人听到这件事,就给在找王树汶的父亲过程里设置阻力。
他们叫邓州知县不要去找王树汶的父亲,并且恐吓邓州知县,案件假如真相大白的话会得罪很多人,不过邓州知县没有理会他们的话。
王树汶的父亲被带来公堂后,立马大哭,认出了自己的儿子,随后王树汶也大哭,而此事并没有那么快真相大白。
新任的巡抚李鹤年因为受到其他官员的贿赂,所以在面对王树汶这件事上并没有决定明察秋毫,而是对王树汶进行严刑拷打试图屈打成招。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次案件恐怕就会在李鹤年的包庇下就此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因为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所以李鹤年的举动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弹劾。
面对这愈演愈烈的情况,慈禧当即让梅启照做钦差大臣来全权负责此案,但因为梅启照任用的手下都是李鹤年的人,所以最终判决王树汶确实有罪。
眼看王树汶必死无疑,转机再次出现,初上任的刑部尚书张之万也非常关注这个案件,在他的坚持审断下,最终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作为受害人的王树汶被直接释放,在这个案件中互相包庇的官员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而作为始作俑者的胡体安却在外逍遥法外,实在是令人唏嘘。
虽说这次“宰白鸭”案被成功破解,但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过程何其之难,如果不是惊动了慈禧太后,或许一桩冤案就这么诞生了,也正是因为难以判决,所以这也是“宰白鸭”能够盛行的原因。
其实晚清时期出现大批量“宰白鸭”的案件并不算例外,自康乾盛世后由于后世的皇帝无作为,这就导致各地政府大多消极怠工,从而让这种事情频繁发生。
除了底层的“宰白鸭”外,在乾隆时期还有比较高级的“议罪银”,这是由大贪官和珅提出的一道建议,随后得到乾隆皇帝的允许。
当时纵然是官员也在所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再加上当时因为乾隆多次高额消费,所以导致国库空虚。
于是为了讨好乾隆皇帝并顺便捞一笔,和珅就想出了议罪银这个办法,凡是犯错的官员,皆可以通过一定的银两来顶罪,如果给的钱足够多,那么就可以极大的减小刑罚。
就单按原理来讲的话,议罪银和宰白鸭并无太多不同之处,无非是一个是针对高层官员,另一个则是针对中低层官员以及有权势的人。
在乾隆时期就有这么明目张胆的并且得到乾隆皇帝许可的议罪银出现,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所以出现宰白鸭这种恶劣情况的,也实在是不令人意外。
感谢阅读,看完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二连哟,历史喵在此谢过各位啦~
“宰白鸭”也就是民间的顶凶卖命受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