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帝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危机在哪里?
历史上,康熙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内幕其实已经不得而知,但从各种迹象表明,这位四阿哥雍亲王胤禛在康熙朝晚期“九子夺嫡”的斗争中的确是手段高明,并且是依靠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两位康熙朝重臣的倾力支持才得以涉险上位。可以说,直到最后一刻,雍亲王胤禛自己都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已经“胜券在握”。
所以,我们只能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寻找答案,当然,电视剧不是历史,但是也能依稀看到一些当时的影子或者逻辑的推论。何况这部电视剧的确是把雍正继位的内外在因素的逻辑关系讲的基本明白。这个过程已经不是解读历史,而是解读电视剧了。而我们解读电视剧其实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对事物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雍亲王胤禛是否能够如愿的继承大统,直到康熙驾崩的当晚,甚至是在康熙亲口传位之后都存在着危机和不确定性。这种局面和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惨烈和残酷以及这九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有很大的关系。
在康熙感到自己时日有限之际,继承皇位的局面还是一团雾水,按照皇子们的实力和康熙永远也不明确的总是带有某种暗示的态度来看,朝野公认的有可能继承大统的应该有三位:第一位是十四阿哥胤禵,第二位是四阿哥胤禛,第三位是八阿哥胤禩。当然,八阿哥胤禩大约也清楚,如果不动用非常手段,他的机会几乎没有,因为这个在朝野口碑很好的“八贤王”已经让他的皇阿玛康熙很讨厌,在康熙的名单中,应该是没有了这位“处处学朕,处处学不像”的皇子了。
按照这个逻辑,四阿哥胤禛继位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十四阿哥胤禵以及八阿哥胤禩这两位对皇位“跃跃欲试”的弟弟。不同的是十四阿哥胤禵极可能是后患,但在传位当晚不会造成现实的危机,因为这个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的抚远大将军此时正在西北坐镇平叛。而八阿哥胤禩对胤禛却有着相当现实的威胁,也就是说,胤禛继位当晚,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八阿哥胤禩及其八爷党。
但这个局面,四阿哥胤禛的师爷邬思道看的很清楚,这位深谙“帝王之术”,同时对康熙研究很透的胤禛的高参,的确是“名副其实”。
康熙在立储的问题上其实是很失败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同时他那些皇子们也在这两立两废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成为储君的希望,九子夺嫡成为了康熙朝后期的最主流的朝廷格局。面临诸多各具特点,各有所长的皇子们,康熙感到了为难:究竟选谁合适呢?
其实,在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前后,皇子们当中实力最强的势头最猛的并不是四阿哥胤禛,而是八阿哥胤禩。这位号称“八贤王”的皇子,在朝野广结党羽,人称“八爷党”。当时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娥,十四阿哥胤禵都是八爷党的核心骨干。而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当时被视为“太子党”核心成员,太子胤礽也认为这两位皇弟是“自己人”。
四阿哥胤禛其实早就怀有“夺嫡之心”,这在他第一次作为钦差大臣赴江南筹款赈灾之时,让年羹尧寻访邬思道,并把邬思道请到自己府上担任胤禛的两个阿哥的先生就可以略见一斑。胤禛名义上是请了一个教书先生,但实际上却是请了一个可以帮他实现夺嫡愿望的师爷。
对于胤禛在康熙驾崩当晚继位可能存在的危机,邬思道给胤禛做了仔细的分析,并且策划了化解危机的非常有效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方案。而邬思道很清楚,有一个真正的,致命的危机极有可能在康熙传位之时爆发。这个危机是什么呢?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在康熙大寿之际,寿宴上发生了“死鹰事件”——远在西北的大将军王给康熙拜寿的寿礼,一块天然有“寿字印记的陨石”,被八阿哥胤禩换成了一只死鹰。八阿哥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一石三鸟——既想办法激怒康熙,借着查死鹰造成混乱,又可以栽赃十四阿哥胤禵,造成这个大将军王“拥兵自重,逼宫”的谋逆篡位的“事实”。最重要的他是要搞乱局面“火中取栗”。
康熙尽管已经垂垂老矣,但是头脑还是是分清醒的,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最重要的莫过于平稳的把大位传给他选定的“继位之人”,而对于死鹰事件,康熙强按怒火,下令不在追查。但同时,康熙罢免了几乎朝廷所有的重要官员的职位上书房的大臣,以及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所分管的差事。明眼人都知道,康熙在准备后事,给“新君”创造一个“干净的环境”。
四阿哥胤禛此时看起来显得沮丧,他认为罢免了自己和老八的差事,并且对十四阿哥胤禵送的那只死鹰不闻不问,似乎康熙的心理天平已经倾向于十四阿哥胤禵了。他其实并不甘心,既想得到一个答案,又想得到一个如何得到皇位的办法。于是他拿着一大箱子金银财宝开始对邬思道进行试探——你邬师爷有房杜之才,恐怕我没李世民那个命啊!
邬思道其实已经对当前的局面有了很深入的认识,他非常明确的告诉胤禛:康熙选择的接班人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你。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死鹰事件才不会深入调查,因为邬思道判断,在康熙看来,无论是八阿哥胤禩还是十四阿哥胤禵都已经不重要了,保证皇权的顺利交接才是最重要的事。
四阿哥胤禛听到这里似乎是松了一口气,邬先生的确是高人。但是,邬思道却告诉胤禛,如果不掌握京畿防务的的兵权和京城内的防务兵权,就是康熙传位给你,你也坐不稳!邬思道的意思很明白,内有八阿哥胤禩,外有十四阿哥胤禵,胤禛相当于在继位登基的问题上既有内忧又有外患。
而作为师爷,邬思道的过人之处是不仅仅有分析判断局面,出谋划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在对局面判断的基础上,为胤禛做出了一个如何对付内忧外患的“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其实,按照邬思道的计划,京畿防务的兵权归属取决于十三阿哥胤祥,但是胤祥被圈禁,邬思道告诉胤禛:胤祥的班底,我有名单,一旦不能放出胤祥,这些胤祥的班底可以为你四王爷所用。而对于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邬思道告诉胤禛:只要叮嘱自己的包衣奴才年羹尧,盯紧了他,并且以陕甘总督的的名义,死死的控制住胤禵那二十万大军的粮草。控制住粮草于就相当于控制住了西北大军。
在安排完这一切之后,邬思道非常担忧的说了一句:我所担心的是隆科多……。
对,隆科多才是康熙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最大的,并且是不可控的危机。这个危机的根源是康熙选择了一个充满危机的“传位方式”,也就是“遗诏传位”。
在经过了两次废黜太子之后,康熙知道,自己的这一大帮孩子都已经对太子之位红了眼,这个太子之位无论给谁,这个新太子都会成为众矢之的,都会有极大的可能带来一场血腥的夺嫡大战,这样一来,就可能造成一种继位混乱的,导致类似于“三国演义”的天下分裂。康熙深知自己不敢当这个“千古罪人”。在这个背景下,康熙选择“遗诏传位”也是迫不得已之举。
康熙选择的“传位遗诏”的宣诏官是隆科多,这也算是康熙在对几乎所有的可能人选进行逐个甄别挑选之后确定的。隆科多极其他所代表的佟氏家族,算是和爱新觉罗氏关系最紧密的有着强大势力的家族,佟家和爱新觉罗氏几代联姻,出过两位皇后,算起来,隆科多本人既是康熙的小舅子,也是康熙的“表弟”。应该说,在家族利益密切相关这个角度来看,表现出与世无争的隆科多的确是最佳人选。
尽管如此,康熙依然不放心,一方面他给最信任的大臣张廷玉一道圣旨,授权他一旦隆科多图谋不轨,不按照他的遗诏传位,张廷玉有权奉旨除掉隆科多,另一方面他下诏任命隆科多为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加太子太保衔,一等公。这已经是康熙能够给的最高的职位和爵位了。这一软一硬的背后,其实是康熙对“遗诏传位”的风险性的极大的担忧。
手握京城内的防务兵权,有着宣旨官的权力,隆科多其实已经掌握了究竟传位何人的主动权,他倒向谁,谁就极有可能成为“继承大统”之人。胤禛的危机,并且是不可控的危机也在于此。胤禛可以通过十三阿哥胤祥的班底控制京畿防务,但是他无法控制住隆科多。邬思道最担心的也是如此。所以在做出了“夺位”的最坏的打算和实施步骤之后,邬思道说出了他的担忧,而胤禛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来化解。
看来这一切只能看隆科多的态度了。八阿哥胤禩甚至是那些暗地里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其他皇子们也都看明白了:传位的关键是隆科多倾向于哪个。按照隆科多的说法,皇子们争相结交甚至是巴结隆科多,其实都想争取隆科多的支持,这里面一定会包含四阿哥胤禛。尽管我们没有从隆科多的嘴里听到。
胤禛的继位危机,唯一能够化解的并非邬思道,而是隆科多的“六叔”,因为居中串联保举八阿哥胤禩而被罢官免职赋闲在家的曾经的内阁首辅佟国维。
佟国维在第一次废太子之时,选择了保举八阿哥胤禩为太子,并且利用自己朝廷辅相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八阿哥胤禩拉选票,佟国维看到了八阿哥胤禩及其八爷党的实力,也得到了来自八阿哥胤禩的关于“拥立之功”的承诺,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康熙本人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佟国维没有邬思道认识深刻,这也许是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同所致。
佟国维保举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栽了大跟头,但是这位朝廷首辅,号称佟半朝的人物,政治敏感度和手段也是很厉害的,他在领会了康熙的意图之后,很快选择与康熙合作,打击八阿哥胤禩及其八爷党,同时得到的是以自己身退为代价保举家族的隆科多上位。
经过这个事件,佟国维坚定了一个原则,就是他教诲隆科多的那句话:只有当今皇上认定的接班人,才是我大清真正的未来的皇帝。隆科多就是坚定的执行了佟国维的这个原则,雍正在继位当晚的最大的危机得以消除。而隆科多因为“坚决的执行了大行皇帝的遗诏”而得到了雍正朝最炙手可热的地位以及位极人臣的的爵位,还得到了绝无仅有的被雍正在公开场合称为“舅舅”的殊荣。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隆科多在继位当晚的作用,以及来自隆科多的危机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