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你会如何排序?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处写到“善”。比如,“上善若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又比如“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还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发现了吗,这一系列的“善”没有一个表达的是人主观认为的善恶的善,全部都是遵循,依照的意思。这与儒家对“善”的理解是不同的。
儒家所倡导的善是人类群体性的价值观的判断。是立场和观点的约定俗成。在构建的过程中,在形式上模仿了道家“善”认识的外在行为表现。
比如道家会认为,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水的特性,是规律。他本就如此,故不争。大道就是这样的,所以人该有自己做事的规律和系统方式,做该做的,可儒家通常会带入人类的价值观,认为水真伟大,要学习水的精神。
看到没有,到家看问题,常常不是站在人的角度看,是站在事物自身的角度去思考。而儒家也强调正意,诚心,修身,立德,但他思考的角度都出于人本身如何理解对方。
一定要将道和儒作比较,排次序,这事本身就不道家。事物皆有其道,不论人发现没有,都各自运转。那一门学问,一种思想也同样有自身的道,怎么排序才更对呢?
再看佛与道。他们在思想上还是有很多共通点的。比如在心性修行上都认为分别心是最大的障碍。这点在《道德经》中提到的“有无相生,难易相乘,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从正面说出了文明演进的核心推动是从对客观的区分,!升级为主观的分别。从反面理解就是分别是主观想法对人回归客观的障碍。而佛家更是讲“空”讲“无我”,讲“没有能见,所见。”
而在具体的修行法门上,道家的定境与佛家的禅定止观上颇有些类似。事实上,很多佛道大家,也都是对对方的法门有所借鉴。。
尽管释迦牟尼和老子都看到了宇宙的本体,前者将其描述为“真如”后者为之命名为“大道”。也因此,佛道都认为并不存在一个人格化的创世神。但在修行的终极目标上,二家有区别。
道家更强调认识大道的规律,遵循他,模仿他。在真正的客观定境里找到赋予我肉身和精神的本我。而释尊则根据人的不同根性,用方便说和究竞说渡化众生,理解并不存在我,不存在轮回不灭的精神主体,一切都不必执着,回到本自倶足的真如状态。
我觉得有趣的一点是,佛菩萨或见道或得道,那依道而行自然不在话下,可他们依然愿到世间,包括六道里度化众生,为什么呢?这样问是不是又是站在我们人自我主观的角度了。我认为原因是,站在佛菩萨的角度,固然没有什么所谓的六道,而到这虚幻的像中去依愿度人便是他们自证的圣境,就是圣境本身。
儒家入世,佛家出世,而道家则以出世心入世。在现实中,无论真正参透了哪一家的学问都会活的自在,生死从容。
一定要在这三者之间作个排序,我以为儒家是这世间不好,我要努力改变。而道家则明明白白世间纷扰的源头,却认为大家都只是在尊照自己的道而行,谈不上好或不好。而佛家却看透了一切,众生即佛,佛即众生,度人即度己,全然无分别。这就是佛的工作。
“儒、释、道“与“释、道、儒”排序不同,见界差异极大,会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