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器
六七十年代,几千人一个工地搞建设,后勤保障和娱乐是如何合理安排的?
问:六七十年代,几千人一个工地搞建设,后勤保障和娱乐是如何合理安排的?
六七十年代,所谓几千人一个工地搞建设,大概象大型水库建设,西藏公路工程,就是上河工了。我曾经上过河工,那不是几千人,而是上万人,相当于一次大部队作战的大战役。诚如赵本山先生小品所说:到处是红旗飘飘,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那时吃喝拉撒和娱乐是这样解决的!
第一,计划先定那时上河工,一般在冬季。但是市级工程或县级工程,一般在十月就成立工程指挥部,下达各公社各厂矿【有的还有解放军水电工程部队】具备任务,工程标准,生活安排,卫生娱乐服务。各公社及各大局层层下达到各大队小队和厂矿。
第二,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各大队接到通知后,按公社统一部署,组织大队河工队,选拔青壮年劳动力。公开向河工队成员宣布每天生产定量,每天工分报酬。同时各小队将生产队库房粮食取出来机成米,将蔬菜队生产的蔬菜,鱼场养的鱼,养猪场养的猪,用于运粮草的挂浆机船全准备好!
第三,住的地方有些大队在附近人家租借房子,借用当地中小学教室。有些大队干脆自己在工地河堤另一面搭大棚子,全部铺上厚实的稻草防潮,这就是工棚。
第四,吃喝情况上河工吃喝不用自己操心,犹如战役部队有炊事班。各大队有专门食堂,鱼肉蔬菜粮食全是大队自己长的自己养的,其实很方便。烧的草当年是稻草,还有队里河堤上砍下来的木材。这吃喝全免费。
第五,撒拉问题那时因陋就简,运几口大缸,周围用柴席一围就是厕所!过去不是现在用化肥,人粪尿很宝贵的,农家没有浪费,撒拉下来排泄物一般三五天就被大队专门船运回大队用作肥料。
第六,娱乐问题当年县广播站在工地每隔几百米设个广播,播放戏曲。同时县各公社电影队在工地晚上放一场电影【风雨雪天不放】,县剧团轮流到各公社工地演戏。
也就是说,当年都是有组织的人,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几千人大工地吃喝撒拉睡和娱乐,组织给你安排好了!不需要个人操心。上河工能做的就是拿大锹挖土,挑土,或用独轮车推土,与干农田活差不多,但吃喝免费,工分比干农田活更高一些!一直很纳闷,听老人说搞建设时经常几个县的人一起修水库,修公路。那时物资保障是怎么跟上的,晚黑灯瞎火的,上人们都干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