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问: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李渊曾经对他讲:“你功劳太大,我可以把我身上的肉割下,赏赐给你吃。”在大唐开国战争中,他的功劳远远大于尉迟敬德,但他后来却排在凌烟阁24功臣的最后一位。他就是秦琼。

尉迟恭是秦琼手下降将,战功远不及秦琼,为何反而后来居上?有两个原因。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秦琼的战功远大于尉迟敬德。

秦琼入伙大唐这个公司的时间,在尉迟敬德之前。无论是其战功、起点、资历都比尉迟敬德高很多。

秦琼原来是隋朝的军官,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来投奔瓦岗军李密,瓦岗起义失败后,又投奔了王世充。

评书演义中,徐茂公(李勣)化装成道人,到洛阳王世充处策反秦琼、程咬金和罗成。

真实历史中,由于王世充为人奸诈,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琼与程咬金等人趁两军对阵之机,投奔了李唐。秦琼在李世民秦王府任职,任马军总管,为大唐开国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尉迟敬德是被秦琼打败,之后才投降了唐朝。

评书演义里的尉迟敬德长得像是一团黑炭团,烟熏太岁,火烧金刚,日抢三关,夜夺八寨,打得李建成和李元吉二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

尉迟敬德曾经也在隋朝当过官,因为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被提拔为朝散大夫,这是一个文官职务,唐朝的诗人白居易也当过朝散大夫。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大业十三年(617年),尉迟敬德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不久,刘武周联合突厥,攻取了雁门、楼烦、定襄等北方重要地区,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同年11月,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很快攻占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尊炀帝为太上皇,年号义宁,即隋恭帝。

在李渊的一手操纵下,由隋恭帝授以李渊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大丞相、录尚书事,加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一切事务“咸归相府”,完全是曹操的那一套做法。

618年,李渊又加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之后,隋恭帝被迫下诏禅位,李渊称帝。

公元619年,刘武周封宋金刚为宋王,率领大将尉迟敬德,大举进攻唐军,攻陷了许多州府。打得唐军丢盔卸甲,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在双方交战地区,盗贼蜂起,一些对唐统治不满的人,起兵呼应刘武周。李渊心急如焚,坐卧不宁。准备放弃河东,退守关西。

李世民坚决反对退回关西,他说:太原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起兵的地方,河东经济富裕。一旦放弃,将来想再夺回来就难了。请给我三万名精兵,去击败刘武周。

秦琼美良川大败尉迟敬德。

我们来看一看,《说唐全传》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和真实历史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说唐全传》中,秦琼是左天蓬大将下凡。天庭中,天蓬元帅(下凡成了猪八戒)手下有左天蓬大将和右天蓬大将。秦琼是其中之一。

秦叔宝却是左天蓬大帅星临凡,尉迟恭是黑煞神降世,那黑煞神晓得左天蓬的厉害,却不肯下凡来,玉帝便道:“若黑煞神一出,把左天蓬带了几分劳病。”秦叔宝与尉迟恭就杀得个对手了。

秦琼武功本来高于尉迟敬德,但二人每次交手,秦琼身体都不好,因此两人打个平手。

在美良川,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单挑,“三鞭换两锏”。秦叔宝由于患病,未能战胜尉迟敬德。之后,秦叔宝一夜之间连复三关。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真实历史中,李世民率领秦琼等人,与宋金刚一天之内,打了八仗,八战八捷,歼敌数万,迅速扭转了战场形势。

美良川战役,历史上并非二人单挑。

美良川,在今山西闻喜县南,今称美阳川。据《资治通鉴·唐纪》:

尉迟敬德、寻相将还浍州,秦王世民遣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馀级。

尉迟敬德与唐军作战,打了一个胜仗。之后,他率领部队返回时,经过美良川。此处地形险要,是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殷开山、秦叔宝率领唐军,事先在此处设伏,打了尉迟敬德一个措手不及。

这场战役,是唐军对尉迟敬德部队的大屠杀,共斩首两千余级。

武德三年,宋金刚败逃,尉迟敬德降唐,唐高祖李渊赐名尉迟恭。

宋金刚收拾残部,逃往突厥。后又打算脱离突厥,被突厥兵捉回后腰斩。

评书演义中,宋金刚是在败逃时,与秦叔宝单挑,被秦叔宝一枪刺死。

唐高祖李渊愿意割肉给秦琼。

美良川大捷,秦琼冲杀在前,功劳最大。战后,李渊派人到前线,赏赐给秦琼金瓶。秦琼拜谢。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唐高祖李渊慰问他说:你不顾妻子儿女,远道来投奔我,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只要你需要,我不吝啬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赏赐给你。更何况是仆婢和财帛呢?希望你继续努力!

“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秦琼一生征战,身体因此有多处伤病。特别是年老之后,体质非常虚弱。他说:“我戎马一生,历经二百余场战斗, 多次身负重伤,流的血加起来有几斛之多,怎么会不没有疾病呢!”

据《旧唐书·秦琼传》:

(秦琼)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综合来看,在大唐开国之战中,秦琼的功劳要远远高于尉迟敬德。

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时,尉迟敬德排在第7位,而秦琼却排在最后一位。排名顺序是这样的: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的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这是李世民统治稳固,国家国力提升后,搞的一个形象工程,目的是以此证明自己统治的正当性。

为何如此排名?两个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尉迟敬德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而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或者也有可能,当时秦琼只在外围发挥了一些很小的作用。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李世民集团直接参与政变的人数,现在已经说不清楚。《旧唐书·太宗本纪》、以及其余诸人的传记之间,记载相互矛盾。据《旧唐书·秦琼传》: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根据这个记载,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过程中,秦琼是属于李世民阵营,但在事变中处于从属地位,发挥的作用不大,因此战后赏赐也不大,“食实封七百户”,算是安慰奖。

李世民上台后,广泛赏赐,目的就是为了稳定人心,求得更多人的支持。不要说是秦琼,就是太子和齐王的旧人,比如魏征、薛万彻等,李世民后来也一样重用。

秦琼在武德四年,就已经获封翼国公,地位远在尉迟敬德之上。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任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职务。

再看看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事后得到的封赏。

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被定为头等功臣,每人获赏一万匹绢。除此之外,整个齐王府,包括齐王府里面所有的钱财器物,都赏给了尉迟敬德。并食实封千三百户。据《旧唐书》:

及论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各赐绢万匹;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

尉迟敬德在事变之后,不仅获得了巨额赏赐,而且地位迅速提高,赐爵吴国公;秦琼是左武侯大将军,他是右武侯大将军。一下子和秦琼平起平坐了。赏赐还超过秦琼。

这是一个曾经被秦琼击败的降将。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

玄武门之变秦琼究竟有没有参加?我认为他是没有参加。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记载,秦王府一共有九个人参加:

“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这九人都是秦王府的武将,里面没有秦琼,但这应当仍然不是事实。

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过程,事先高度机密,稍有风声透露,就可能是灭顶之灾。因此其真正策划人,只能是控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绝不可能让更多人知道。

这件事的真正策划者,只有三个人: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这是整个事变的领导核心。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一文一武,长孙无忌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尉迟敬德率兵到现场杀人。这种斩首行动,关键是计划周密,突然袭击,不需要那么多人。

史书之所以要写有这么多人参加,主要还是为了证明这场事变的正义性。参加的人多,说明玄武门之变是正义之举,李世民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因此,把一些没有参加的人也罗列进来,但他们在中间具体发挥了什么作用,史书一带而过。

尉迟敬德后来居上,秦琼排在末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琼去世比较早,秦琼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去世,五年之后,才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

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