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问: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北宋北伐,目的是收复幽云十六州。

只要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就行了,北宋皇帝没有更高追求。

诸如打到草原,灭掉契丹族。这是北宋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一点,从金灭辽的过程中,宋廷上下只盯着幽云,对开疆扩土毫无兴趣的表现上,可以看得很明显。

相比于北宋,明朝北伐的目的截然不同。

从一开始,明军就是奔着活捉元顺帝,消灭元朝去的。

收复幽云故土,只不过是明军在消灭元朝的过程中,顺带手的事。

因此,宋朝的北伐与明朝的北伐,其实从目的上就有着本质区别。

好,问题来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宋的追求如此之低,而明朝的胃口又如此之大呢?

是因为实力差距吗?

有这方面的因素。

别看1367年底,朱元璋北伐前的地盘要远小于979年的北宋。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但要论军事实力,朱元璋的个人能力首先就能碾压赵光义。他手下的那帮骄兵悍将也能碾压宋军。

不过,单凭自身的实力,也不可能决定战场的胜败。因为如果对手实力也很强,战争必然会打成拉锯战,不可能是一边倒的态势。

因此,除了自身实力因素之外,宋、明统治者在战略判断上的不同;以及宋初和明初的时代背景不同,也是重要决定因素

众所周知,赵光义的两次北伐,其实时机都不好

第一次北伐,辽国皇帝是辽景宗耶律贤。

这位辽国皇帝是不是明君,先不谈。起码他在位时,辽国君臣上下一心,很团结。

第二次北伐时,辽主是辽圣宗耶律隆绪。

这位辽国皇帝的素质怎么样,也不谈。起码他在位时,有个杀伐决断的萧太后帮着处理朝廷军政大事,辽国君臣仍然很团结。

兵法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着敌人犯错,捕捉战机趁虚而入,击破敌人。能避免硬碰硬,尽量不要去硬碰硬。

辽国在辽景宗、辽圣宗的统治下,朝堂政治比较清明,内部也团结,并没有给宋朝钻空子的机会。

赵光义在这种情况下发动两次北伐,属于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硬上的蛮干行为。

打不赢,不奇怪。打赢了,才是奇迹。

而也正是因为知道辽国内部比较团结,不好对付,自己要跟辽国正面硬钢。所以赵光义在制定北伐战略时,就显得很小家子气,只求能收复幽云就行了。缺乏大志。什么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他想都不敢想。

其实,北宋也不是没有“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机会。

赵匡胤刚继位那会,辽国皇帝是著名暴君辽穆宗耶律璟。

在这位酒鬼皇帝的统治下,辽国奸臣当道,朝堂被搞得乌烟瘴气。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早年柴荣北伐幽云,之所以能从辽军手里收复三州,就是因为辽穆宗不管事,地盘丢了不心疼。爱咋咋地,没什么比喝酒更重要。

如果,赵匡胤当时果断北伐,北宋其实是有浑水摸鱼,收复幽云可能性的。

但很可惜,赵匡胤放弃了这次机遇,他选择先南后北战略。

而等到赵光义继位,再想北伐时,辽穆宗已经死了,宋朝也丧失了趁虚而入的机遇。

后来,宋徽宗在位时,辽国被女真人打得屁滚尿流。很显然,这也是一个趁虚而入,干掉辽国的机遇。

但由于此时的北宋比辽国更腐败,更加不堪一击。

北宋别说是“以待敌之可胜”了,就连“先为不可胜”也做不到。

所以,北宋在花银子从金人手里短暂赎回幽云十六州后,又很快给弄丢了。

并且之后不久,徽钦二帝还把北宋作死了。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相比于宋初形势和赵匡胤的决策,明初形势和朱元璋的决策,都不同。

1362年,元军统帅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

随着察罕帖木儿的死,没有强人镇场的元廷瞬间分裂。

先是元顺帝与皇后完者忽都和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决裂。

两边各自拉拢官员,相互攻击对方。

后来,元廷的两大军阀:割据河南、山西南部的王保保;割据河北、山西北部的孛罗帖木儿,也加入了内战。

他们一个拥护皇后,一个拥护皇帝,在北方大打出手,打得是一地鸡毛。

值得一提的是,元廷内战的同时,南方反元起义军也在混战。

朱元璋和陈友谅互看对方不顺眼,都想灭掉对方。只是由于担心元军会趁虚而入,才一直不敢决战。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1363年,见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开撕,陈友谅这才放心大胆的起兵六十万,与朱元璋决战于鄱阳湖。

同年,陈友谅兵败而亡,朱元璋顺势西征两湖地区。尽吞陈友谅地盘。

凭借吞并陈友谅的地盘,朱元璋的实力超过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等,成为南方起义军中的实力最强者。

此时,朱元璋想干掉张士诚,并非难事。只不过,他不知道元军会不会来打自己,便选择了观望态度。

1365年,王保保与孛罗帖木儿分出胜负。

元顺帝见孛罗帖木儿大势已去,没有利用价值了,为求自保,便派刺客杀了他。

之后,元顺帝封王保保为丞相,瓦解他与皇后的同盟关系。并命王保保进驻河南,尽快扫清南方义军。

而在元顺帝看来,头一个要灭的对象就是朱元璋。

可是,王保保受了元顺帝封赏,却不对朱元璋用兵。反而是与关中的元军开战

朱元璋见机,立即对张士诚开战。这种机遇他还能错过了?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1366年九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起兵二十万,进攻张士诚。

经过整整一年的战争,张士诚被消灭。长江中下游地区尽归朱元璋所有。

听说张士诚被灭,此时不仅远在大都的元顺帝急了,就连跟王保保对阵的关中军阀李思齐等人也急了。他们一起致书王保保,表示只要能先停战,集中力量对付朱元璋。以后都听王保保的。

可是王保保仍然表示不同意。就是一门心思的要先灭了不服自己的诸路元军,然后再回头对付朱元璋。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后来,见王保保一意孤行,元顺帝怒了,下了一道圣旨,免了王保保的一切职务。

结果,王保保根本不搭理元顺帝。带兵跑到山西,把山西境内不服他的元朝文武官吏杀了个精光。然后明目张胆的当土皇帝。差点没把元顺帝气死。

眼瞅元军内部四分五裂,又要开战,朱元璋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北伐事宜。

在会上,朱元璋和诸将形成共识——与其被动的等着元军来打自己,不如趁着王保保与元顺帝内讧的机会,先下手为强,主动攻过去灭了元廷!

1367年十月,即消灭张士诚的次月。徐达和常遇春率25万大军浩浩荡荡渡过淮河,主动找元军决战。

其实,明军主力北伐的时候,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并非全归朱元璋所有。甚至当时朱元璋都没称帝,都还没有明朝。朱元璋一样面临了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的抉择。

但朱元璋和诸将在战略决策上,表现得极有魄力。

什么先南后北,先北后南?直接南北并进就好了!

浙闽粤桂的元军和地方割据势力,还用得着徐达、常遇春出马?派朱亮祖、廖永忠等二线将领就绰绰有余了。

1367年十一月至1368年二月,明军在主力倾巢北上,朱元璋还忙着称帝的同时,还兵分三路对浙东地区的方国珍,福建的陈友定,以及两广地区的元军进行清剿。

三路明军如雷霆之势,仅用几个月时间便荡平了对手。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南征大胜的同时,北伐军也取得重大胜利。

1368年四月,明军趁着元朝内讧,攻陷了山东、河南,并拿下无人把守的潼关。

由于此时王保保还在生元顺帝的闷气,故意在山西按兵不动,因而此时的大都,已经是一座孤城。

朱元璋得到捷报后,亲自到汴梁督战。他一刻也不敢耽误,生怕错过战机。

随后,在朱元璋的拍板下。

冯胜驻守汴梁,巩固后方;

何文辉守洛阳,监视王保保;

郭兴守潼关,监视关中的元军;

徐达、常遇春则北渡黄河,剑指大都。

1368年闰七月,北伐军打到天津。元顺帝惊恐万分,急忙下诏向王保保认错,恢复王保保的一切官爵职务,命其统领兵马,火速到大都来勤王。

然而,也是元朝命中该亡。王保保在接到圣旨后,依然坐视不理。

于是到了八月,明军顺利攻陷大都,收复了幽云地区。

不过,明军在攻陷大都的过程中,未能活捉元顺帝。这是一个遗憾。

此后多年,朱元璋的数次北伐,都是为了活捉北元皇帝,可是一次也没捉到。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听闻元顺帝仓惶北逃,王保保这才慢吞吞的向大都进军。然而此时出兵,为时晚矣。明军已经从两个方向对他形成了夹击之势。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宋朝不行,而明朝能够相对顺利的收复幽云地区,与元朝当时的派系斗争,四分五裂,有分不开的关系

宋太宗时期,如果辽国也是如此内讧,可能宋军的战果会好很多。

当然,元朝的内讧只是明朝能轻松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因素。

明朝能稳住幽云,打败元军的反扑,关键还在于明军有极强的战斗力。

如果自身不够硬,就像北宋徽宗时期,宋军刚拿回幽云十六州,马上又被金军打得丢盔弃甲那样。趁虚而入也没什么意义。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1368年八月,南征得胜而归的汤和率军北上增援,与冯胜在汴梁会合。

之后,汤和、冯胜渡过黄河,主动找王保保决战。

同时,徐达与常遇春由大都向太原进攻,包夹王保保。

王保保面临两面夹击,虽然在山西韩店设下埋伏,击败汤和,歼灭明军八千余人。

但徐达、常遇春也趁机打到了太原城下,并与王保保在太原形成对峙局面。

这一战,王保保虽然尽了全力,但还是被常遇春偷了老巢。十万蒙古骑兵,被明朝骑兵杀得全军覆没。

此一役,是汉人骑兵在历史上对蒙古骑兵的第一次大胜。

事实证明,不是汉人不能打。关键,要看谁来训练和统帅,将领和士兵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惨败后,王保保带着护卫狼狈逃亡西北,收集残部,决心东山再起。

趁着王保保元气大伤,无力反攻之际,徐达继续西进,攻打关中的元军。

当时驻守陕西的李思齐、张良弼等人,都不敢抵抗,所以在面对徐达进攻时,他们都直接选择了投降。

后来,张良弼复叛,被徐达消灭;李思齐倒是老老实实。但也没能善终。他被朱元璋派去招降王保保,结果被王保保砍下了一支胳膊,导致伤重而亡。

随着陕西和山西平定,至此,明朝第一阶段的北伐以收复北方的大部地区而结束。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不过,此时明朝的版图依然小于北宋。

因为云南、四川未定。

明朝拿下四川地区是1371年,拿下云贵地区是1382年。

也就是说,朱元璋在自己地盘还没南宋大的时候,就敢同时南征、北伐

在地盘还没北宋大的时候,就敢派出两路大军深入到大漠,与北元决战。

这种表现在400年前的宋朝,是宋朝人想都不敢想象的。

宋军是什么表现?

岐沟关之战,也算是名将的曹彬率十万大军渡过白沟河,仅仅深入辽境40公里,后勤线就被辽军截断了。

迫于无奈,曹彬只好退回。

然后,在反复来回折腾中,十万宋军在离边境才几公里的地方,被辽军团灭。

两宋长达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复成功?

宋军和辽军作战,也就只能打下边境防御战和短距离的反击战了。

一旦战线拉长,宋军就有团灭危险。

所以宋军在出击上,往往极为保守。

从宋军这种保守的表现,以及朱元璋极为嚣张的表现来看,宋朝不能收复幽云,而明朝可以的原因:

一是明军的综合战斗力要强于宋军。

二是明朝决策者的能力要强于宋朝决策者。

三是明朝的对手相对比宋朝的对手拉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