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道德经》上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叫“刍狗”?
问:《道德经》上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叫“刍狗”?
谢邀
《道德经》上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好言乎?抑或孬言耶?
本官认为,此话语不客套,非好言者,乃孬言也。
《道德经》是老子作的,老子也算是道德高者。同时代的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也算是老子的弟子了。孔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孔子把儒学发扬广大,儒家在誉论上,盖过道家。老子的思想,在中原地得不到重视,于是乎,老子一气之下,收拾行囊,骑青牛出函谷关,离开人口稠密,的东方而西去。老子坐在牛背上,写出《道德经》,经文中疑似,存有用事意气,把孔圣人数落了两句。
我想,老子说话偏激,不知孔子,可有耳闻?孔子手托胡须,会慢条斯理反讥曰:尔老君方不仁者,滋以百姓为刍狗也。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说的圣人,应该是指君王,或者是孔子。这里说的不仁,写的很明白,仁是仁义善心,不仁就是仁的相反。这里说的刍狗,刍是草编之物,刍字又通畜字,古人养狗,用途有二,让看门拉车,又是美味食材。有个成语,叫做草菅人命,这里的出处,好像与刍狗说话有关。
全句通篇之大义,理解如左:大圣人们,口里面讲仁义,而实际不行善事,奴伇老百姓,不把百姓当人看,把受苦人当做刍狗来对待。
老子的治国思想,讲的是无为而治。孔子的观点,讲的是忠孝,孔子主要为统治者服务,愚民而使社会有秩序。
《道德经》里有此言,反映道、儒二家,是有矛盾的。纵观封建社会数千年,儒、道之争,儒家一直占上风。老子俗姓李,在李唐时代,皇帝为了显祖大德,道教也兴盛过一个时期。
儒家和道家,是中华传统的文化,内涵丰富,道理深隧,有精华有糟粕,后人宜批判的接受。
《道德经》讲大道理,
圣人说话有底气。
华夏文明才人多,
理论中国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