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最孤独的一首诗是什么?
回答里几乎都是中国诗人的诗,请允许我带给你一首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诗。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 生命就是背弃只看简单的诗句,你或许心中一震,但仍不明白我为什么说这是最孤独的诗。别急,我们先了解一下尼采其人。
尼采,他是一名德国哲学家,一个年轻的大学教授,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注定不被理解的世纪的早产儿。
他这一生就是不断背弃过往的岁月。
1844年,尼采出生于德国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氛围的家庭。5岁时,他做牧师的父亲死去,几个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夭折。死亡的阴影和宗教的影响伴随着他的青少年时代。
尼采的第一次背弃,是背弃家庭。
他放弃在波恩大学进修神学,放弃继承父志,转修了古典语言学,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许,年纪轻轻便在语言学界闻名,24岁便担任了莱比锡大学教授。
然而好景不长,他的第二次背弃,就是背弃学术。
开始对哲学感兴趣的尼采厌倦了平庸枯燥的学者生活,一部《悲剧的诞生》阐释了他思想的变化,但其发表也使他无路可走。
冷淡、失望、攻击——纷至沓来。
但幸运的是,一向热烈地爱着音乐和诗歌的尼采得到了音乐大师瓦格纳的支持,并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二人一同度过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岁月。
然而,尼采终于还是迎来第三次背弃,这一次他背弃的是生活。
他同瓦格纳绝交,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再契合;他离开大学,因为他已经厌倦了学者生活。他没有工作、没有家庭、没有朋友,独自一人开始半生的辗转漂泊。
他始终坚定,始终热切,也始终无人理解。直到1889年,他在大街上抱住一匹被马车夫痛打的弱马大哭——他疯了,精神的黑夜降临,度过10年没有思想的生活后去世。
哲学家: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经过上述内容,你已经大概了解了尼采的一生。
他固然才华横溢,但始终不被理解。
因为不被理解,所以他保持骄傲;因为骄傲,他又被人厌恶;因为被厌恶,他复不被理解。
在《看哪这人》一书中,他写到:“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尼采这一生中留下了许多振聋发聩的话,单单一句“上帝已死”,就足以使他成为全民公敌。
他过早的预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危机。但这种危机19世纪的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发现,到了20世纪则如洪水泛滥。
这种危机就是资产阶级传统价值观念的分崩离析。近代以来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将基督教信仰撞得摇摇欲坠。尼采则是敏锐地发现这危机的其中一个人。
他太过大胆的宣告上帝死亡,热烈地追寻真实的自我,坚定不移地歌颂强力意志。
他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即超人说。这个学说使他生前受到攻击和非议,甚至到死后,她的妹妹将他伪装成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为法西斯政权服务。
他的一生都是在孤独中度过,没有朋友也没有爱人。但他同时既痛苦又拒绝走出这孤独,因为他需要,需要清醒和理智。他悲鸣到:“他不肯降格以求,宁愿走到沙漠里与猛兽一起忍受焦渴,不愿与肮脏的赶骆驼人同坐在水槽边。”
孤独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宿命。
人们对他的发现和理解要到他死后很多年。
独行者: 为未来而活我们已经了解了尼采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了他无可救药的孤独,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首小诗吧。
谁终将声震人间,
必长久深自缄默;
谁终将点燃闪电,
必长久如云漂泊。
这首诗的意思简单易懂。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然要忍受孤独和痛苦。这与我国传统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有相似之处。
但是最终的成就不过是“终将”,孤独和痛苦却是必然的“长久”。
孤身漂泊的尼采和中国怀才不遇的士大夫不一样。他有才华,有能力,年少便声名遐迩,受人爱戴。但他最终背弃了这所有的一切,只能在命中注定的孤独里发狂。
你或许初看到这两句诗,只把他当作是疯子的聊以自慰。但是,尼采用自己悲剧的一生证明了自己的言语。
“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这就是尼采,他的过去一片灰暗,他的现在无人相伴,他只能为未来而活。
PS. 文中图片均出自周国平先生《尼采: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文中的许多观点也参考了该书。周国平先生是国内最早介绍尼采的人之一,对我的影响很深,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