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分界线在政策、婚育、职场里无处不在。为什么35岁成了「式中年」的开端?
这是在当前中国劳动力人口过剩的情况下出现的现象,以后可能会有所改变。
一、35岁以下具有年龄优势、体力优势、专心工作的优势。中年人一般拖家带口,有家庭在拖累,不能专心工作,职场中优先选择35岁以下的重要原因。在劳动力过剩可以有选择的情况下,当然会选择有优势35岁以下的人员了。
二、政策照顾35岁以下才能获得最大收益。如果政策规定50多岁的人落户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些人接近退休了,给城市作贡献的时间不长了,不能给城市带来很大收益了。如果年龄放大,需要奖励的钱更多,有些城市不一定承担得起,只能选择对能为城市带来较大收益的人奖励。那么,在政策上照顾35岁以下的人就不足为奇了。
三、生理上的35岁是必须承认的。不管社会怎么进步,生理上的35岁现象还是存在的。结婚生育选择在35岁之前应当是比较合适的。以后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医学的进步,这种情况也许会有所改变。
四、在中国人口开始下降的情况下,35岁分界线应当会出现变代。人口开始下降,劳动力人口必然随之减少,劳动力求大于供也将到来,在人们身体越来越好、人均寿命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面临招聘人员难时,就会年龄限制提高,也许是提高到40岁以下、45岁以下,甚至55岁以下、60岁以下。届时,35岁的分界线就会在职场上打破,从而带动在政策上、婚育上打破35岁的分界线。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政策里的35岁大量的事实表明,这道年轻人不愿走入的门,确实常被定在35岁。买房作为国内消费市场最受关注的需求,优惠政策指向性明显。历年都有相关政策,2022年继续出台: 深造、落户、创业的政策也数不胜数。公派留学,博士申请需为“不超过35岁具有硕士学位” 温州“35周岁以下中级工可先落户后择业” 九江修水“对35周岁以下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000元落户奖,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优待政策绕着35岁以上的人走,企业也一再忽略他们的存在。除了开篇提到的初创公司,各成熟企业、上市公司的年报及各式研究报告中也是这样的态度。针对35岁以上人群的研究很少,但几乎所有报告都提到了“35岁”这个关键词——作为分界线,仔细研究35岁以下的人,选择性无视35岁以上的人。35岁以下的人数绝对值、占比成为了区域的年轻力、市场活力的衡量标准。“目标客户群体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 “35岁以下的消费者的比例逐渐提高” “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成功下降到了35岁以下” “新的目标是针对35岁以下的消费者做创新产品和对应宣传”婚育观念里的35岁到了一定年龄尚未婚配的年轻人,难免被家庭和社会催婚。往往一开始年轻人需要和长辈激烈辩论,但在斗争了几年后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突然有一天长辈不再唠叨催促了,朋友也不再热心介绍对象了。当被催婚的年轻人诧异地向他们询问时,才知道大家心里有一条年龄底线,过了这条线还不婚配的人,就默认为在婚介市场上已经失去了价值,打上了不必再劝的标签。虽然这样的观点并不合理也不值得提倡,但现实是即便在非常着急催婚的父母心中,依然存在这条不再催促的线,而它就划在35岁。相比于思想更开放、观念更多元的城市,在农村里婚介市场对人的价值衡量更加冷酷直接。未婚者被贬称为“光棍”,超过28岁则被视为“大龄”。研究显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在28~35岁仍然有结婚机会,但已经明显较28岁以前小;而35岁以上的未婚男性已基本上丧失了结婚可能性。催婚有35岁的心理线,催育更有35岁的警戒线。各类医学研究中都将35岁作为高龄产妇分界线。35岁不生孩子,基本被视为丧失了怀孕生育的可能性,除非“上科技”。即便有辅助,辅助生殖机构的科室分类也白纸黑字地写着:高龄试管婴儿门诊(年龄≥35岁)、适龄试管婴儿门诊(年龄<35岁)。职场里的35岁 35岁作为一种年龄限制,最有相关性的首先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如军人、主播、运动员等。解放军作战部队在到达营长之前、非作战部队在到达连长之前,35岁是最高服役年龄。欢聚时代一份主播年龄统计显示,35岁以上的主播仅占7%。运动员的退役年龄绝大部分也在35岁以前。2022年末感动无数人的阿根廷世界杯夺冠之旅,也恰恰因为梅西已经踩在了运动员生涯的末年边缘——35岁,这一切才显得弥足珍贵。35岁的硬门槛最普遍的认知是公务员报考。1994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要求报考者必须“年龄为三十五岁以下”。此后三十年虽然公务员录用规定数次更新细则,但都保持并重申了这条限制。公务员招聘有很大的示范效应,事业单位的考编、大学招聘教师也出现了35岁上限的要求。大部分央企、国企乃至部分民营企业也逐渐习惯性地将不超过35岁作为岗位录用的标准。四川大学曾发布一份长达十年时间、调查了30万个招聘广告的研究,结果显示上海8成以上、成都7成以上的社会职位都要求应聘者年龄在35岁以下。硬性壁垒或许限制不了大部分行业,但会撬动更多的软性共识。在如今贡献大量就业的典型新经济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中,35岁员工面对的往往是晋升不能便要裁员的残酷现实。35岁的悬崖面前,不能起飞成为高管,就要坠落变成“毕业生”。顶替他们的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毕业生”。35岁前是人力资源,35岁后是人力成本。就像中考、高考是一道槛,把在考试时没能证明自己,被挡在升学门外一样:35岁也是进入社会进入职场后一道无形的门槛,对于到了这个年纪还没能证明自己的人可能是辞退开除,也可能是虽然保留工作但难以升迁。在互联网大厂,是无法成为管理层。在公务员体系,是政治生命锁死。有研究收集了全国市委书记和市长初任正科级时的年龄,分析结果发现他们任正科级时年龄范围趋向一致,集中在28岁上下,且最大也不超过35岁。地级市在中国行政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省和县之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国家对地市级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从他们正科级时就已经开始了。如果想在体制内得到更大的升迁机会,任正科级时年龄的隐形天花板就是35岁。晋升为正科级干部的占比并不在少数,但晋升年龄却决定了发展高度。 35岁,中国式中年丨青山资本2022年度消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