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问: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职悦聊职场,什么时候该跳槽或离职了呢?职悦认为满足两个条件的时候,可以考虑离职了:(1)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职业高度,需要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时。(2)自己在当前公司无法再继续开展工作,资源和机会都没有了的时候。这两点是两个极端的情况,一个是向好方向发展的一面,一个是向差方向发展的一面。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耐受能力来权衡自己的离职时机。但是,我们在做自我分析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种奇怪的,叫做认知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的心理学怪圈里,只有能够正确地破解这个心理认知陷阱,我们才有可能对自己做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估和决策。

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一、 职业发展遇到瓶颈

正常情况下,一个良性的职业发展会经历一个适应期、发展期、平台期、上升期、平台期,这样一个不断循环、迭代上升的过程。

在一个岗位、一个位置、同一个公司内,一个人大概率会遇到一个职业发展瓶颈。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公司都是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在这样一个架构下,层级越高,员工数量越少,占比越小,基本上呈指数级缩减。换句话说,100个人的公司,第二级可能就10个人,第三级可能5个人。

这样算下来,我们想成为第二级的干部,就需要面临10个人里面选一个的竞争,而想升到第三级,就得要成为那百分之五的小部分中的一员,可想而知,这样的晋升压力非常得大。

因此,单纯从人的数量上来分析,我们越往上走越难,无论是概率的角度,还是竞争烈度上都是如此。

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从业务水平的角度看,个人的发展经常会超过公司发展的脚步。这也很好理解,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这个公司都是稳定成熟的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稳定的市场定位。而我们作为个人,则可以从一个完全的新人,通过学习,努力,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甚至这个行业的专家。

这个时候,公司可能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我们对资源的需求,对个人成长的期望。比如,我们的销售经理,新进来的时候还只是个初级销售,没有什么经验和资源。

在我们这里发展了三年,做到了产品线经理。但我们这里的市场还是小,不够人家折腾,人家跳槽去另一家大国企去做大区的经理,人生一下迈入了新的境界。

简单来说,我们需要权衡晋升的难度、公司的境界、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三个不同维度上是否能够契合,是否需要一个突破,是否值得自己去突破。

二、 职业发展遇到严重挫折

另外一个重要的可能就是职业发展遇到挫折。比如,受到排挤打击,领导不赏识自己,工作不是自己所擅长而极度不喜欢,团队氛围不好,同事关系不好,领导关系不好,公司整体环境不喜欢,发展出现问题等等。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可以说个人有个人的不同。

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个人发展挫折分为两种维度:

A. 内部因素:

1. 个人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工作强度、要求;

2. 个人对工作价值的认同感过低,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类型;

3. 与个人奋斗目标严重背离,南辕北辙;

4. 过渡阶段,将就一下,等找到好的在走;

5. 家庭问题,无法获得家人的支持;

B. 外部因素:

1. 与领导有矛盾;

2. 与同事有矛盾;

3. 公司整体出现危机;

4. 公司目标与个人出现冲突;

5. 利益分配不公;

我们把这些因素逐一列出来,然后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打分,根据打分高低排序,分析自己离职的利弊。我们可以用一个离职损失收益表来进一步分析梳理自己的离职选项:

比如:如果是因为个人原因离职,那么损失就是缺少了锻炼成长的机会,收益可能是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可能会更能体现自己当下的价值。

又比如:因为与同事矛盾离职,那么损失就是自己无法做自己喜欢的这份工作,感觉被同事逼走了,很生气,让同事得逞;收益是,可能找到一份更融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出成绩。如果留下来,我也没有什么损失,还能继续与同事怼,让他也不舒服,这也是一种选项。

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我们越客观全面地评估自己的情况,越能够准确地把握时机,做出对自己有利选择。但有时候,我们会很难客观地评价自己。我们需要解决对自己的认知问题。

三、避免离职时的自我认知陷阱

从经验来看,个人因为遇到职业发展挫折而离职时,认为自己是因为外部因素而离职的占绝大多数。

这可以理解,因为我们选择跳槽的时候,总会给自己找一个适合的理由。对自己有利的理由。

或者说,当我们想离职时,我们不会把原因归咎于自身的问题,而是要归咎于外部 因素,比如公司的问题,领导的问题。

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认知机制。简单的讲,我们会为任何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理由。也许事后你会后悔,但这种想法绝对不会在你离职之前产生。

一旦我们有了这个跳槽和离职的念头,很可能,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去强化这个年头。然后,你会对所有之前的事情产生新的看法。

原来关系不错的同事,很可能在你眼里变得可疑起来。本来还没有什么意见的领导,你对他也会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这种现象就好比平衡被打破的跷跷板,会加速向一边倾斜,我们心理学上称之为:确认偏差现象。

A. 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

什么是心理确认偏差现象呢。这个现象源自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富勒找来一批人,这批人都相信星座,认为星座会决定或预测人的性格。

为此,富勒找来了一组星座性格测试问卷让他们做,参试人员做完以后,富勒给他们每个人一份评估报告,让他们给自己的评估报告打分,如果评估报告对自己的性格评估很准确,就打5分,否则就打低分。

有意思的是,富勒其实并没有给他们每个人做评估,富勒只是随便找了一份星座报告,然后把这份报告给了所有的人。

这就意味着参试人员得到都是同样一份报告,只是,他们彼此并不知道这件事。然后,结果令人意外,所有人都认为这份报告准确地刻画了给他们自己的性格。

这就是心理学确认偏差的起源。心理学研究认为,这些人相信星座可以准确地预测人的性格,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测试会很准,不论你拿什么样的报告给他们,这都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总能找到一些线索来印证自己的认知。

也就是说,确认偏差使人们总会相信那些他们愿意去相信的事情,看到这些事情,他们会去关注那些印证自己经验的证据,而忽略那些可能与自己判断矛盾的证据。

这就好比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一旦你觉得你的媳妇美,你就会觉得她干什么事情都美;反过来,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你会觉得他哪儿哪儿都讨厌。

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B.职场中的确认偏差

确认偏差现象在职场中也是颇为常见。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一心理现象的影响。

1. 企业管理中的确认偏差

首先企业会借助企业文化建设来员工进行所谓的“洗脑”。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核心,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就想富勒实验里面的受试者相信星座一样。

一套设计精良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可以让员工对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伦理,企业组织权威,企业行为特征建立起一套相对独立的认知体系。

基于这样一个认知体系,员工会倾向于把所有企业的行为都认为是合理的,是有益的。这就是确认偏差的一种管理效应。

2. 员工个人的确认偏差

这种确认偏差在个人身上体现于各个层面,比如对地域认知,对个性、职业的认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确认偏差。比如一些人对不同地域的同事有不同的认知,认为一些地域的人都不错,另外一些人都不好。这首先是幸存者偏差造成的结果。

案例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所谓的幸存者偏差。比如,跳槽的员工都发达了。那是因为失败的跳槽案例都不好意思说。比如,我们公司的员工都成功了,那是因为失败的员工都跳槽了。所以,幸存者偏差很容易造成认知局限。

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但这种认知一旦被强化后,无论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是好的。或者都是糟糕的。或者,做什么一定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这就是确认偏差造成的。

确认偏差可以像种子一样埋在我们的心里,对我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大家看过一部叫做《盗梦空间》的科幻大片,大概就可以理解什么是意识的植入,虽然科幻电影过于玄幻,通过进入梦境来控制人。

现实中,我们会被各种微妙的事情刺激,逐渐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特定认知。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会形成不同的确认偏差认知。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有意思的确认偏差:一种会让优秀的员工反而不愿意离职跳槽。另外一种会让需要沉浸下来的人反而跳槽离职。

对于优秀的员工,发展处于上升期的员工来说,容易形成的确认偏差是对自己的方法论的过于执迷,或者说是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所有的选择都是正确地,认为公司所有的体制都是优秀的,反而不会选择离职跳槽去更高的平台,成就更高的事业。

而对于遭遇挫折的员工,由于受到打击,对环境形成负反馈,认为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而公司环境都是在针对自己,这样就只有离职跳槽才能解决问题。

对于第一种情况,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一些出色的员工可以跳槽到更高的平台上,做更大的贡献。

而对于第二种遇到挫折的员工,反而有时候坚持一下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是一种很难预测的事情,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把握。

但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旦形成这种认知上的确偏差,我们很自拔出来,所以,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寻求一下第三方的建议。

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C.破解确认偏差

破解确认偏差,为自己做更为客观的选择,一般来说需要从第三方获得一个参照,或者是建议评估。因为,自己已经无法拜托自身认知的局限。

我们可以找朋友、同事咨询,找亲人咨询,或者用类似的案例做类比,做推演。当然,我们不是说直接问同事,我是不是应该离职跳槽,而是对一些前提条件进行评估分析,比如,我们的表现是不是没有希望了,某某人是不是还有提升的空间,等等。

总之,在选择跳槽与否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全面慎重地自我分析,一个关键是破除自己对环境,对未来,对自身认知的一个偏见,或者说是局限。

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该跳槽或离职了?

三、心得

跳槽就一定会得到解脱吗?或者留下来坚持就一定有希望吗?不一定,职悦还是要建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意愿来选择。

人有时候下意识的第一选择往往是正确的,而一旦进入所谓的思考分析阶段,却往往会错过正确的选择。

因为,想得越多,容易错的越多。事情背后的道理往往就是最简单的原因。

所以,我们还是要鼓起勇气,做自己的事情,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关注职悦,一起交流职场那些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