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战役是哪一场?为何会是这一场?
历时六个多月,伤亡4.5万人,其中攻城战役、攻城后巷战我军伤亡3.6万。太原战役是1948年10月5日,华北军区主力部队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指挥下进行的,是解放战争中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最终在1949年4月24日,我军成功攻破了太原城。所以说,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惨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是最难的一场战役。
一、太原战役的过程
1948年7月,晋中战役后,太原已成一座孤城。我军采取长期包围、逐步削弱、等待时机一举攻克的作战方针。10月2日,敌军六个师曾南犯抢粮。 5日,被我军包围。15日,在小店被我军消灭两个师又三个团。12月4日,我军夺取城南和东山各要点,紧缩了对太原的包围圈。后为稳住平津敌人,太原前线部队暂缓攻城,从12月上旬开始,转入围城休整。1949年4月,由彭德怀指挥。4月20日,对太原发起总攻。22日,肃清太原外围工事。24日,突破城垣,激战五小时,攻克太原城,歼灭守敌130000余人,活捉王靖国、孙楚等高级将领和日军中将炮兵团长今村、少将炮兵顾问岩田。至此,山西全境获得解放。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三十八年的反动统治。
二、我军的重视程度
1、常胜将军徐向前元帅挂印。
1948年10月,我军8万余人集结于太原城下,由常胜将军徐向前元帅挂印,向太原城发起了总攻。徐向前攻打山西的其他城市都非常顺利,但是太原和其他城市不同,它是山西的文化政治中心,周围修筑了无数堡垒和壕沟,防御体系非常完善,实在是易守难攻。清除太原外围的障碍不容易,晋绥军坚守堡垒不出,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彭德怀发起总攻
后来,徐向前因为过度操劳,身体负担很重,已经不能再担任太原战役的总指挥。当时,中央想让彭德怀直接去太原前线,接替向前同志实施后期作战指挥!彭德怀愣了愣,这消息有些突然。沉思几分钟后,他点点头答应了。但他提了个条件:向前同志仍是战役总指挥,我协助他。
为了攻下太原,先后用了两个总指挥,而他们后来都是开国元帅,可见对太原的重视程度。
3、增援兵力。
攻城前,我军十八、十九、二十兵团增援太原,一共投入了33万兵力,加入之前的8万兵力,一共投入了40万兵力。
三、阎锡山执掌山西政权38年,被誉为是军阀界的不倒翁
阎锡山自辛亥革命起任山西都督以来,稳握晋地大权达38年之久。
1、很难有人能撼动“山西王”。
不论是樊钟秀悍兵压境,还是蒋介石老谋深算,都未曾撼动阎锡山。甚至他还能以山西一隅之兵,染指晋、绥、察、冀及平津地区。曾以“大号手榴弹”把“建国豫军”的樊钟秀打得缩回河南;在中原大战中给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以重重打击;在抗日战争忻口战役中,晋绥军的8个炮兵团,用山西自造的大炮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2、阎锡山军阀统治的独到之处。
阎锡山靠着这支军队巩固自己的权力,扩张地盘,参与军阀间的混战,外部形势不利的时候,阎锡山蛰伏山西,休养生息,奉行“三不二要主义”(“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一旦天下有变,随即派兵出晋,谋取最大利益。
阎锡山具有精明狡猾的统治手腕,以及娴熟的驭人之术。他经营了一套系统的军事工业作为其政权的强大靠山。比如,为了适应山地作战,阎锡山总想造一种能有45度发射角且结构简单、省工省料的山炮。经过试验,于1923年造成一种名“一二式”的步兵炮,最大射程达5000米。阎说,步兵炮的用意是不用驮骡,只用人力挽拽。但后来因山地作战时运动困难,仍不得不用驮骡,于是,后又制成一种架退后膛曲射炮,可以完全不用驮骡,此炮制成于民国14年,故称为“一四式”步兵曲射炮,其用弹与“一二式”相同,都是变装药。这两种炮都能在山地作战中发挥较大的威力。
3、悉心经营山西。
阎锡山主政山西38年,山西省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山西地区,在阎锡山的统领下,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太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太原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经营多年的老巢,设防坚固,战略位置重要。阎锡山苦心经营太原城防38年,他说:“地球转动一天,我们的工事就要加强一天!”
1、得山西而得天下
古代冷兵器时代,山西地理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时有这样一句话:得山西而得天下。作为山西的中心,自然便是得太原而得天下。山西省有很多关隘,如娘子关、雁门关等这种封闭险要、山环水绕的地形特征,使得历史上占据山西的一方,往往能够据险以守山西险关众多。东南侧太行山有太行八陉,分别为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为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也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2、地形复杂
山西省地形很复杂,山地、平原和丘陵都有,而且是中间低、周边高的地势,尽管和盆地地势的四川不一样,但也有类似的地方。
美国记者曾这样描述:“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密集火网。”
3、历史上据山西能胜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想入主中原,最快的捷径就是从山西打进来,进雁门关,占太原,所以山西、太原的战略地位很重要。
隋末李渊父子太原起兵,沿汾河,一路南下,攻克潼关,直入长安,拥有并州、关中地形之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出兵江淮,消灭辅公拓,后统一全国。
五、阎锡山在太原的兵力部署情况
1、兵力布防情况。
阎锡山在山西的所辖部队已大部被歼灭,当时的太原驻守的有19军、30军、33军、34军、43军和61军,除了这些兵力还有太原的3个暂编总队、3个特种师以及保安队,加起来也有15万人。
阎锡山还划分了防御区,又调集了5个军守着太原。太原的位置本身就属于易守难攻,还有数不清的堡垒和暗道,自然就非常的难打了。
2、防御工事。
可以说,太原是全国防御工事最坚固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城市。当陈毅去太原察看前线时看到阎锡山的防御工事时,不由赞叹说:“好厉害哟。”
以太原为中心,东起罕山,西至石千峰,北起黄寨、周家山,南到武宿小店方圆百里的范围内修筑了五千多座碉堡。这些碉堡不但数量多,式样也多。如果要按功能分有主碉、副碉,火力配系有炮碉、机枪碉。外形有方碉、圆碉、梅花碉、子母碉、人字碉等。
阎锡山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碉堡门外安置了倒锁,一旦开战,士兵将与碉堡共存亡。碉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碉堡和碉堡之间通过地下通道相互连通可以随时支援。碉堡外,装甲车日夜在战壕、铁丝网、城墙、环城铁路上巡逻。
3、敌军负隅顽抗
由于太原城是敌军在山西最后的落脚点,太原城内的敌军反抗异常强烈,约十万敌军困守在太原城内,特别是在巷战中,特别的艰难,特别的激烈。
同时,敌军守城非常坚定,没有一丝投诚的意思,这也导致双方的作战异常激烈。
六、最后的结果
太原战役,历经六个多月才结束。我军耗尽心力,伤亡较重,但最终啃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将太原的敌人全部歼灭,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获得山西省的解放。
阎锡山自知不可能是我军的对手,于是就自己坐飞机弃城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