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张良为什么隐退(张良是他手下的谋士)

张良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谋士。

楚汉争霸初期,项羽自恃势大,处处压制刘邦。刘邦无奈,只好到处逃窜以避其锋芒。看到前方的希望实在是太过渺茫,很多将士都临阵倒戈,投降了项羽。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张良不仅对刘邦不离不弃,还多次施展妙计,帮助汉军稳住了局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开创了大汉王朝。论功行赏之时,刘邦将张良列为三杰之一,并动情地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子房......”

天下平定后,汉王朝的很多勋臣都有居功自傲的心理。更有甚者,竟然公开挑战刘邦的权威。对于这些人,哪怕是曾经关系的再亲密,张良也坚定地敬而远之。异姓王谋反后,受到牵连的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高权重者。

满朝文武中,没有被调查的人寥寥无几,其中,就有张良。

后来,汉王朝的皇子们用尽一切方法想要继承皇位,刘邦对此忧心忡忡。他多次询问张良有何建议,想要知道张良心中的理想人选。皇位继承事关国本,倘若张良选择一个跟自己关系较好的皇子,那么,日后定能长保富贵。

但是,张良每次都含糊其辞,刘邦问的急了,他就以生病为由闭口不言。刘邦在无奈之余,也不由地感慨起张良淡泊的心志来。

张良逝世后,许多统治者都很是推崇他。

唐朝的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特意为张良修造太公尚父庙。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下旨,让张良配享武成王庙。甚至,到了明朝和清朝,朱元璋和康熙选择历朝历代的功臣来配享帝王庙的时候,还钦点了张良的名字。

张良的谋士之名,可谓是妇孺皆知。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张良在成为谋士之前,曾经是一名武艺高强的刺客。

据《史记》记载,张良是名门之后。他的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都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宰相。因此,张良从小就对韩国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掉,张良被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当时,他手中尚有不少家产,如果,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足以衣食无忧。但是,少年张良一想起父辈的功业,心中就对秦朝产生了不共戴天的仇恨。为了筹备反秦事宜,他将家产全部变卖。但秦朝国力强盛,秦始皇身边卫士众多,很难有机会实行刺杀活动。

张良自知实力有限,于是,前去拜会力大无穷的沧海君,想要让沧海君协助自己刺杀秦始皇。仓海君被张良身上的忠义之气感动,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死心塌地地跟着张良谋划刺杀秦始皇的行动。沧海君力能扛鼎,张良特意为其制作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想要将秦始皇活活砸死。

不久之后,张良探得消息,秦始皇东巡的车队将要经过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了解到这一讯息后,两人赶忙前往博浪沙观察地形。博浪沙两面临河,路面起伏不定,四周尽是些芦苇和野草,张良非常满意。在他看来,路面不平坦,秦始皇一行人的前进速度就不会很快,而己方藏在芦苇或者野草中,正适合行刺。如果,刺杀成功的话,自己和沧海君就可以立即从河上乘船逃跑。

就这样,张良和沧海君在博浪沙埋伏了下来。

秦始皇的车队路经博浪沙的时候,沧海君看准时机,抡起大铁锤砸向最华丽的那个马车,将马车和车中的人全部砸死。张良见一击得中,便赶忙拉着沧海君混入芦苇丛中逃之夭夭。事后,张良才知道,秦始皇为了防范刺客,经常更换马车。而沧海君砸中的那辆马车,只不过是秦始皇故意伪装的而已。

此事过后,秦始皇怒不可遏,下达了全国搜查刺客的旨意。张良隐姓埋名,四处逃窜,这才堪堪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后来,张良在逃亡的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这个老人给了张良一本名为《太公兵法》的兵书,张良埋头苦读十多年,这才成为了一名料事如神的谋士。

纵观张良的一生,他一开始的道路也并非平坦,如果不是自身的坚持和信仰,他很难有日后的成就。可能,也正是这些艰难的日子,也正是这些失败的教训,才将他塑造的如此谦虚谨慎吧。

张良的生年史上没有记载,但死期却有,《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后八年卒(前185年),谥为文成侯。”

既然有明确死期,应该也有明确的死地,但考究起来,河南兰考是张良托病隐居的东昏县所在,死后葬于此很正常;

留城是张良的封地,留侯葬在封地附近也合情合理;

古书《陵墓志》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

张家界青岩山风景秀美,张良曾在此修行死后葬在当地,也不是不可能。

可以说,这遍布各地的张良墓,似乎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参考资料:

【《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墓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