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中涉及到大气的哪些运动形式(热力环流和大气运动)
导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A. B. C. D.
2.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
A. 太阳辐射较弱 B. 气温较低
C. 暖湿水汽充足 D. 风力较弱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A. ①地的较大 B. ②地的较大
C. 两地相当 D. 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4.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
A. 陆风转湖风 8:30~9:30
B. 陆风转湖风 10:00~11:00
C. 湖风转陆风 12:00~13:00
D. 湖风转陆风 13:00~14:00
6.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湖陆的热力差异 B. 湖陆的湿度差异
C. 湖陆的海拔差异 D. 湖陆的面积差异
读&34;,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 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C. 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
D. 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读&34;,完成下题。
9.甲地的风向为( )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左图为我国西南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右图为我国西南某河谷地带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①~④地中(双选)( )
A. ①地为山脉 B. ②地地势低
C. ③地为河谷 D. ④地地势高
11.甲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双选)( )
A. 地势较低 B. 暖湿气流影响
C. 太阳辐射强烈 D. 温室效应显著
12.西南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的成因主要有(双选)( )
A. 夜晚降温迅速,易形成降水
B. 白天逆温层,不易形成降水
C. 夜晚多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
D. 白天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南纬20°附近大气和海水运动示意图。
材料二 亚洲及大洋洲部分区域气压中心及盛行风分布示意图。
(1)简述材料一所示空气环流运动的成因。
(2)列出材料二中G、L和N三个地理事物的名称。
(3)受材料一空气环流运动的影响,材料二中的W势力有所增强。在此情况下,G和L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14.读&34;,回答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1.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下沉,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下沉,中心气流上升,气温降低使水汽冷却凝结,可能形成雾。故选C。
2.根据等高线判断,甲山谷四周都有山地阻挡,地形比较封闭,谷地内风力较弱,浓雾不易被吹散,D对。大雾天数多是太阳辐射较弱的原因,A错。多雾区气温一般较高,B错。雾的形成与逆温、静风天气有关,与暖湿水汽关系不大,C错。故选D。
3.B
4.B
【解析】试题分析:
3.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说明这时是北半球的夏季,②地为东亚季风区,夏季风比较大,①地深居大陆内部,在单一大陆气团控制风力较小,B正确。
4.由图可知,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
【考点定位】 大气的水平运动,季风环流。
【名师点睛】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南亚的夏季风是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5.B
6.A
【解析】
5.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若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则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图中10~11时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应为陆风转为湖风时间,而湿度持续下降的时间为凌晨6点左右,所以此时应为湖风转陆风时间,故选B。。
6.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故选A。
【点睛】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7.B
8.D
【解析】
7.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市的下垫面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关,城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都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城市建筑物多,建筑高大,降低风速,使得城郊之间热量交换困难,故选B。
8.由表中数据可知,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A错;是太阳辐射量的多少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而不是太阳辐射强度,B错;高原区热岛效应明显(比例高)不等于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因为高原区城市数量较少,C错;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的热岛效应较强,与冬季气温低,需要生火取暖排放废热有关,D对。故选D。
9.B
【解析】据海陆轮廓特征可判断图示为北极附近,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自西向东,先过甲地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该处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即可,故选B。
10.AC
11.AB
12.CD
【解析】试题分析:
10.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判断气温高低,根据气温高低分析地势高低。①处气温小于12℃,气温低于同纬度两侧,说明该处地势高(为横断山区);②位于闭合等温线,从两侧等温线数值判断,②处气温低于20℃,说明该处地势高;③处两侧气温在24℃,说明该处气温大于24℃,说明该处地势低,为元江河谷;同理④处气温高于28℃,地势较低;综上所述选项A、C正确。
11.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低,夏季西南季风带来印度洋暖湿气流,使甲地气温高,所以选A、B正确。
12.从图中曲线变化可知,西南河谷地区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原因是河谷地区白天气温低,气流下沉,为晴天;夜晚降温慢,气温偏高,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结合选项C、D正确。
考点:不同区域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的原因
13.(1)南太平洋东岸为寒流,气流以下沉为主,近地面气压较高;西岸为暖流,气流以上升为主,近地面气压较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平气流;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2)G为亚洲高压,L为西北季风,N为东北季风。
(3)变化:G的范围向东南方向扩展,L的势力增强。
原因:W势力增强,G与W之间的水平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大洋东部为上升补偿流,属于寒流性质,而大洋西部为暖流流经。大洋东西两侧洋流性质不同产生气温的差异,气温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2)读图可知,G附近气流由中间向四周流动,应为高压区,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亚洲高压。在亚洲东部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3)W势力增强导致G与W之间的水平气压差变大,西北季风(L)增强,亚洲高压(G)的范围向东、向南扩展。
14.(1)B(2分) C(2分)
(2)B(2分)
(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2分)
PA>PB>PB′>PA′(或PA′<PB′<PB<PA) (2分)
TB>TA>TB′>TA′(或TA′<TB′<TA<TB) (2分)
(4)B (2分)
(5)略(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气压值判断,低压中心是B,高压中心是C。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应该是气压最低的,B对。
(3)完成AB之间的热力环流图,水平方向上,箭头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竖直方向上,低压是向上的箭头,高压是向下的箭头。气压值大小是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PA>PB>PB′>PA′。
(4)A处近地面为高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
(5)风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所以甲处是西北风。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
本文内容由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