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消失,我们该如何面对?
20年的“人口红利”时期,他们创造了1/4的财富。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可能在2013年从增长变为稳定,然后逐渐下降,中国社会中“上有老而下无小”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是“人口红利”即将枯竭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中国“人口红利”的“大头”在农村,从某种意义上讲,收获“人口红利”程度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的程度。另外,“开放城市”和加大教育投入也是应对“人口红利”结束的重要方法。“上有老、下有小”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多半是用来形容背负的负担较重,生活压力较大。然而在人口专家的眼中,这句话却是对中国人口结构最理想的一种描述。在过去的20年中,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黄金比例一度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出现“人口红利”现象的国家,并依靠这种结构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近日,第二届中国人口经济论坛在青岛隆重开幕,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会上的一句话触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中国享受了二十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上有老,而下无小”。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人口红利”出现枯竭?“人口红利”的枯竭将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现状,应该如何应对?20年“人口红利”创造1/4的财富“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对儿童与老年抚养赡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形成了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黄金比例”。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劳动力储蓄的增加,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1978年,中国在全世界首次推出计划生育的理念,从而使得进入80年代之后的中国生育率出现了急剧下降,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出现上升。这样短短几年里,国际人口专家盼望了近半个世纪的“人口红利”现象在中国完整呈现。河南省济源市农民安文进对这一点的体会颇深。计划生育试行那一年,安文进生下了儿子安宝,此时安文进的父母也刚刚50岁。在没有任何负担的前提下,安文进办起了养殖场,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村里的冒尖户。二十多年过去了,安文进给唯一的儿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环境。“俺不懂什么叫人口红利,但是俺家的日子,这20年里最好过……”面对记者,安文进笑着说出了心里话。事实上,过去的20年,中国有上亿个家庭的情况和安文进是一样的。在几乎没有任何负担的条件下,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观。这就是“人口红利”带给中国的巨大改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给出了经济快速进步的具体数据:“1982-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于总抚养比重(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到了26.8%。换言之,我们有1/4以上的人均GDP的增长是靠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获得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即劳动年龄人口达到了最充分供给状态。?蔡昉分析:“我国1979年到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1%,其中资本贡献了4.4%,劳动力贡献了2.3%,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了2.7%。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举足轻重。”从我们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恰恰是“人口红利”延缓了资本递减的速度,赢得了更长时间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式。“上有老而下无小”20年飞快过去。享受了20年“人口红利”好处的中国人在不经意间便走到了“人口红利”的末尾。“新生人口数量逐年下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蔡昉介绍,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庭生孩子的成本提高了,使得人们不太愿意生孩子。“劳动适龄人口得不到充足的补给,而原有的劳动适龄人口却在逐年向老龄化发展。”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是终结“人口红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老龄化。20世纪末,以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10%为标志,中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城镇的养老负担将大幅提高,医疗费用也随之大大加重。据统计,2015年中国老年人人数将突破2亿,而到2040年将达到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