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上厕所的?
1948年9月,国民党将领王耀武在济南会战中失利后,就扮成小商人逃出城。经过寿光县的一个小村庄时,王耀武突然肚子痛,因为没有厕所,他就随便找了处草丛就地解决。谁知现场留下的一张厕纸竟将他暴露,解放军“顺纸摸瓜”,最终将王耀武擒获。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嫡系王耀武成为山东的军政一把手,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正面交锋。
在抗日战场上屡战屡胜的王耀武,在面对华东野战军时却连吃败仗。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在沂蒙山发动了孟良崮战役,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整编74师被全部歼灭。
战役失利后,王耀武飞到南京,请求蒋介石放弃济南,退守二线防御,但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济南会战。解放军以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18万人组成打援集团,将王耀武的14万人团团包围。
王耀武与解放军交战多年,知道在这样的兵力对比下,败仗肯定是吃定了。而且国军里向来派系争斗严重,见死不救,对于援军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
可是如果一枪都没打就投降也不是自己的风格,毕竟自己戎马一生,现在手上好歹还有大量先进的美式武器,怎么说也要奋力坚守一下。
但在济南坚守的关键时刻,吴化文率2万部临阵倒戈,断送了王耀武的最后一点希望,仅仅8天,解放军就攻战了济南。
战败后,王耀武先安排几个人打扮成自己从四个不同路口逃跑,来迷惑解放军,然后自己和几个手下乔装成商人,想逃到南京去,却在经过山东寿光县时出了意外。
在经过寿光县的一个小山村时,王耀武突然肚子痛,就着急地找了一个草丛解手,解决完擦擦屁股就走人了。
没想到,他们刚走不久就被解放军给抓住了。原来是他在草丛里留下的一张厕纸,被一个老乡发现了,老乡随即将这个线索报告了解放军。
解放军得到线索后,以这张厕纸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搜索,“顺纸摸瓜”,最终将他抓获。
一张普通的厕纸为何会暴露行踪呢?这就要讲到古代厕纸的发展历史了厕纸的发展可以简单用四个字来总结“从刮到擦”。
1、刮——从石头到“厕筹”
古代有史料记载的厕纸,叫“厕筹”,又称“搅屎棍”,就是用一根10-20厘米的木片或竹片打磨而成,可以随身携带。上完厕所后,就用随身携带的厕筹将PP刮擦干净,然后再用水清洗厕筹,可以反复使用。
中国人使用“厕筹”最早记载见于三国时期,有学者考证,厕筹应该是东汉时期随着佛教戒律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后来又从中国传到了日本,有点像戒棍。
你可能会说,东汉时期,我国的蔡伦不是发明了造纸术吗?为什么古人不用纸来当厕纸呢?
当然不可能了!蔡伦虽然发明了造纸术,但是当时的造纸成本还非常的高,纸张价格昂贵,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
再者是东汉时期皇帝很重视文人墨客,有关学术的东西,纸和笔都是身份的象征,如果有人拿纸去擦PP,PP是舒服了,脖子上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当然,厕筹和厕筹之间也是有不同的,普通人家用的厕筹一般是用木片或竹片做成的,达官贵人用的厕筹可能会用银器或金器制作而成。
那么在“厕筹”发明之前,古人都是用什么来擦PP呢?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因为史书并没有记载。
但我们仍然可以推测得出来。
在10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宽阔的草原上劳动生活,他们最离不开的一样东西就是石头,打猎需要石头,做饭需要石头......因此,上厕所自然也离不开石头。
其实都不需要推到100多万年前,就是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还有很多人都是用的石头来擦PP的。因为那时的厕纸比较粗糙,不方便随身携带,在山里、地里劳动时,如果要急厕,也只能就地取材了。可以就地取材的除了石头,还有树叶。
2、擦——从“厕纸”到“卫生纸”
前面讲过虽然东汉时期,中国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是中国的百姓却无法用纸来擦PP。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用纸张来当厕纸的呢?
是到了唐宋时期,特别是宋朝,经济发展迅速,造纸的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纸张生产数量也多了起来,慢慢地,有些纸张就被用来当厕纸,但是这时候使用的人依然不多。
一直到元朝,人们才开始广泛地使用厕纸,这是因为元朝是蒙古人统治,蒙古人天生粗犷豪迈,没有“惜纸如金”的概念,在蒙古人的带动下,厕纸得到广泛的推广。
但那时的厕纸纸质比较粗糙,使用前需要反复揉搓软化。
别说那时候,就说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普通人家使用的那种玫红色的厕纸也都非常粗糙,还能很清晰地在纸张上看到纸桨。
因为比较粗糙,用来擦PP还是会不舒服,穷人家就凑合着用,富人家则会让下人事先将纸张软化,再给主子使用。
说到软化这项工作,就不得不提到慈禧太后,她使用的手纸都需要宫女们二次加工,先用水喷湿,然后再用熨斗烫平。
而我们今天上厕所使用的卫生纸,出现至今也就一百多年的时间,是美国一对叫斯科特的兄弟无意中发明的,发明的过程非常的戏剧化。
斯科特兄俩经营着一家纸业公司,1890年,公司买下了一批纸,运输过程下起了大雨,使得纸张淋湿受潮无法销售。
由于这批纸张数量巨大,如果无法销售,公司将承担巨额的损失。兄弟俩赶紧召集公司员工开会,商量如何处理此事,刚好开会过程一个员工突然流鼻血,其他人慌乱中就扯了一把桌上受潮的废纸往他鼻子塞。
这个动作引起了斯科特兄弟俩的注意,他们扯下了一张纸,对着玻璃窗照射的阳光看,发现受潮后的纸比没受过潮的更加透明更加柔软。
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他们在纸上打上一排一排的小洞,便于撕成小张纸片,也就是现在卷桶纸的雏形,兄弟俩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将它们卖至火车站、饭店、学校等地方,因其柔软好撕,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很快就风靡美国并走向世界。
而面巾纸的出现,则是在1924年,由金佰利公司生产制造出来的,这种面巾纸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巾了,雪白又柔软。金佰利公司为了造势,还请了电影明星来拍广告。
很快,这款雪白又柔软的纸巾就传入中国了,犹太人还在我国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合资纸公司,但由于价格昂贵,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只有富人才能用得起。
抗战爆发后,大量城市沦陷,纸厂什么的也都关停,加上日军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国内物资十分紧缺。
国内用纸都还是依靠进口,而王耀武在逃亡时使用的厕纸就是从美国进口的高级卫生纸,雪白又柔软,普通百姓尤其是农村别说用了,见都没见过。
因为战争,当时的百姓的厕纸基本又回到了原始状态,石头、树叶、秸秆等,就是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自己办厂生产厕纸,也还达不到“雪白又柔软”的程度。
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时王耀武用的那张卫生纸在当时有多扎眼,自然逃不过当地“朝阳群众”的法眼。
说了古代人上厕所用什么,自然要讲到古代人的厕所是什么样子的有人做过统计,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上6-8次厕所。对于人类来讲,陪伴我们一生又必不可少的东西,除了床之外,就要属厕所了。
当然,厕所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我们现在的样子,可以说厕所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
1、从粪坑到圂厕
在人类有文明之前,人类是没有厕所的概念的,人们基本上就是直接在野外的空地上解决需求的。但是随着人类的繁衍,人口密度的增加,大量的排泄物不仅容易传播细菌,也容易暴露行踪,引来野兽或敌人。
在距今5000多年的上古时代,半坡人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厕所,但说是厕所,其实就是在露天挖一个空地,解决完后再用土埋上,等坑都填完后,下次再换个地方挖坑埋土。
因为上厕所这件事,是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做的,所以后来人们又在粪坑上搭建了小屋,可以用来遮风避雨。
但是这种厕所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一不小心,比如蹲得太久头晕很容易不小心掉进坑里,不摔死也会被淹死。
历史上就有一个很有名的人掉进粪坑死的,这个人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26代君主晋景公。
晋景公在位19年,也成就了不少霸业,比如平定了赤狄(春秋时实力最强弱的狄族部落),克楚制霸、联吴制楚等,但这些都不如他掉厕所殉职来得有名。后世在讲到晋景公时,都只能想到这件事,就像讲起屈原也只能想起他投江的事。
这种粪坑其实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还到处都是,现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都还有这样的厕所。
只不过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粪坑和古代粪坑不一样的是,古代粪坑一开始是建在猪圈上面的,当时的人们发现猪喜欢吃人类的排泄物,于是就将粪坑和猪圈连通,人畜粪合在一处,既减少了占地面积,又减少了污染源,方便清理利用。
因为和猪圈连通在一起,因此这种厕所叫做“圂厕”。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后吕雉,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后,就是丢在圂厕里。这种圂厕现在在我国陕西、四川的部分农村地区还有。
但是圂厕有一个弊端,就是猪食用人类的排泄物容易引发寄生虫病,而且味道也不好,所以后来人们改由在猪圈旁而不是在猪圈上面建厕所,这样人畜粪也可以归在一处,也可以减少污染源。
2、从夜壶到马桶
人类上厕所并不是只有白天需要,晚上也需要。由于古时候治安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好,照明条件也没有现在好,晚上出去上厕所很容易发生危险。
特别是北方,冬天温度零下十几度,半夜要去小解,还得从暖暖的被窝里跑到室外,也是真心冻不住,所以人们就发明了夜壶。
据说这个灵感来源于刘邦。刘邦很不喜欢读书人,有一次,一个儒生想要谋个差事,就对着刘邦侃侃而谈,刘邦听得不耐烦,就直接把儒生的帽子拿下来,当面解开裤子在帽子里尿。
古代的夜壶一般都做成老虎的形状,所以称为“虎子”。为什么做成虎子的形状?据《西京杂记》记载,是因为西汉名将李广射死一只老虎,便“铸铜像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也”。
到唐朝时,因为开国皇帝李渊的爸爸叫李虎,为了避讳,就把“虎子”改名为“马子”。
随着人们对“马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能装尿液还要能装粪便,还要好清洗,因此“马子”的形状也随之变化,变成了桶状,这就是“马桶”的由来。
“马桶”一经发明,因其占地小、味道轻、方便清理广受城市居民的喜欢,但古时候的“马桶”没有自动冲洗功能,又不能随便倾倒,需要由专人来收。于是,当时就出现了一种专门收集运输粪便的职业,唐宋时期称其为“倾脚工”,明清时北京城称为“粪夫”,上海称为“倒老爷”。
因为粪便是天然的肥料,粪夫收集后会运送到周边的农村进行贩卖,获利颇丰。唐代张鷟的笔记小说集《朝野金载》,就讲到一个叫罗会的人,他们家世代以收粪为生,因而成为一方富豪:“(罗)会世副其业,家财巨万。”
而带有冲水功能的马桶,则是16世纪末,一个叫约翰.哈灵顿的英国爵士发明的,他发明冲水马桶的目的是为了将它献给他的教母,伊丽莎白女王。
不过呢,哈灵顿发明的这个马桶虽然使用起来很舒适,冲刷也方便,但是装置相对还是比较简陋,需要将马桶和下水管道连接在一起,才能把排泄物冲走,这样下水道的臭气很容易回流到室内,因此并没有在英国传播开始。
1775年,苏格兰一个叫卡明斯的钟表匠,对哈灵顿发明的抽水马桶很感兴趣,经过研究,对它进行了重要的改进,将马桶下方的管道设计成S形,并首次获得了专利权。
1778年,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进一步对抽水马桶进行了改良,不仅改良了抽水马桶阀门的设计,还将污水管道做成了U形,并因此取得了这款设计的专利权。
但是不管抽水马桶的设计怎么优化,在材质上面始终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当时使用的材质一般是木材,硬度低,又很容易漏水,而且不容易清洗干净。如果用石头,制造起来很难度较高。
所以,抽水马桶真正开始流行,是中国陶瓷开始向欧洲输出的时候,欧洲人在掌握了瓷器的制作工艺后,就开始用陶瓷来改造抽水马桶。
第一个将陶瓷用来制作抽水马桶的是英国一个叫马斯.特福德的商人,用陶瓷取代木材是抽水马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事,从此陶瓷抽水马桶就开始走向世界。
可以说,厕所的进步,就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尺度。古代人对上厕所的要求,也是随着社会发展,一步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在上厕所方面也会要求更加体面更加方面。
其实对于我们今人来讲也是这样的,尤其七八十年代生活在农村的人,也都是经历过“厕所”的发展史的,从一开始看着有点危险的旱厕,再到分男女的公厕,再到坐便器,再到现代抽水马桶,其实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见证。
为什么有国君会死在厕所中?又为什么厕所会和猪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