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
现在考公热(尤其名校生好多把考公当作首选)而公务员不看学校,那么拼命考名校的意义是什么?
问:现在考公热(尤其名校生好多把考公当作首选)而公务员不看学校,那么拼命考名校的意义是什么?
报考公务员的门槛是全国统一的、基本不会出现学校、专业、性别、地域、年龄等限制和歧视因素,大专院校的本科、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考,笔试面试也是相对公平的。
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后,单位录取后,对985、211高校出身的新人还是另眼相看的。
名校学历是新单位的敲门砖,进去之后,单位会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学习能力强、自我抱负远大、抗压能力强.......对他们期许大,也会给他们较多的机会,有的单位直接是把他们作为培养梯队、青苹果进行专门培养的,人事部、组织部,这些部门都不是吃闲饭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甄别和培养人才的方式,而名校生,就是他首先青睐的对象。
君不见,深圳、北京某区某街道居委会、城管,录取的都是清华、北大、中国科大、复旦这些名校生?他们进去后,短则1年,长则2-3年,就会从基层跃迁到街道、镇,以及更高的平台上,发挥作用。而大部分名校生在岗位上,也的确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他们往往更努力,使命感更强。
相反,普通高校本科好容易考上公务员后,也会发现里面晋升的内卷很严重,名校生是香饽饽,皇帝的女儿,招人喜欢;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赢得和名校生一样的机会和平台。
我南化毕业的一个同学,省委选调进入南通一个乡镇,在基层干了十几年,仕途才起步,现在是副处级,而同一批去的南大毕业生,1977年的,现在已经是副厅级了,两级之差,恍如鸿沟。要说两人的能力,其实不分伯仲,但名校的光环,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因此,大家拼命考名校、从名校拼命考公的意义在于,在稳定的平台上继续竞争,先人一步,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