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
唐僧千辛万苦取回来的经书发挥了什么作用?
问:唐僧千辛万苦取回来的经书发挥了什么作用?
唐玄奘翻译的经典著名的有:
1,《大般若经》,此经梵文原本20万颂,翻译成汉语600卷,因为文繁义約,其梵文原本又是后期版本,经人改的较多,内容反不及鸠摩罗什《大品般若》义理重点明朗完善,所以学般若者宁可以《大品般若》为学习为主,因为《大品》有龙树《大智度论》注解,内容更正确不容易偏差。所以《大般若经》很难流通。
2、《瑜伽师地论》,此书是玄奘西游求经的主要目标,因为此论是以《解深密经》为依据的,所以和《般若经》不合,而《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根本,中国佛教界人习惯上最重视《般若经》,《法华》《维摩》《弥陀》等经,都是以《般若经》为教理根本的。所以,自唐以后此论就鲜有人研究了,直到民国才有韩清净居士才又精研此论,此后,又归于寂寞。
3,《般若心经》,因为译文简练,此经是唐玄奘译作中流通最盛的,《心经》出自《大品般若经》中的(奉钵品)(习应品)等。对比(奉钵品),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容易让人理解为“空空如也”的“断灭空”。而“奉钵品”中还有“离色亦无空”的话,就是说万法是“当体即空”的,并非断灭后才是“空”。
唐玄奘翻译的经典,之所以不太流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翻译的名词不如鸠摩罗什译的明朗简练,比如鸠摩罗什译的观世音,玄奘译作观自在。文殊师利,玄奘译作“曼殊室利”等,当时就引起一些僧人的不满,法藏、道宣等甚至离开了译场,乃至后来武则天翻译《华严经》时,仍然采用以前的译法。
至于玄奘经书的作用,主要是产生了法相唯识学这一学派。